精彩东方文学

我要做門閥 正文 第九百四十一節 雷霆(1)

作者/要離刺荊軻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前線的變化,立刻就傳到了衛律耳中。

    他聞訊后,立刻就率領一支親衛,趕往戰場。

    然后,他就看到了自己眼前的情況至少一千多的匈奴騎兵,在前方的空曠地帶,橫沖直撞。

    雖然他們騎術精湛,雖然他們戰意昂然。

    但是……

    這一切,都沒法對當前戰局,產生什么影響。

    敵人的統帥,在整個戰場的正截面,布置了三個圓形或者正方形、長方形的方陣。

    并在自己身后的縱深,數百步外,布置了另外兩個方陣。

    這使得匈奴騎兵,雖然獲得了更多的活動機會與空間,但實則卻是被人牽著鼻子走。

    那些如同刺猬一樣的方陣,讓匈奴騎兵曾經引以為傲的所有,化為了一灘流水。

    就像一拳打在了沼澤泥濘里一樣,難受的緊。

    更要命的是,面對這樣如同刺猬一般圍攏在一起的敵人。

    匈奴騎兵的穿插、騷擾和調動,現在都已經失去了作用。

    別看戰場上,烏恒軍隊,看似在各自作戰。

    但是……

    其布置的防御縱深,卻是長達兩三里,而且,因為那奇葩的方陣,導致匈奴騎兵即使穿插到位,實際上面對的問題和沒有穿插前是相同的。

    衛律看著這個情況,咬緊嘴唇,仔細觀察著,尋找著漏洞。

    但……

    觀察和思考了許久,他依然一籌莫展。

    在這期間,衛律親眼看到了,好幾個匈奴騎兵攻擊波,向流水一樣,疾馳著從烏恒方陣左右前后呼嘯而走。

    哪怕,那些烏恒人,表現的非常緊張、業余。

    在這些攻擊間隙里,時不時的就會有人因為緊張或者害怕,而跟不上其他人的動作,乃至于將某一個地方的防御拖垮,導致了暫時的混亂。

    然而,匈奴騎兵卻很少能有人抓住機會,趁機上前擴大混亂。

    幾乎所有的進攻,最終都最多造成混亂,而無法直接威脅到這些方陣。

    現在,擺在衛律面前的,便只有兩個選擇了。

    一是,以力破巧,集中兵力,一個一個的啃過去。

    這些方陣,可以防御兩三百的多批次匈奴騎兵,但肯定無法單獨對抗以千人為集群的攻擊。

    但……

    那樣做的話,代價就可能會大的驚人。

    吃掉這幾個方陣,恐怕起碼要付出上千人的代價!

    二嘛……

    衛律昂起頭來,下令道:“吹收兵號,暫停攻擊!”

    嗚嗚嗚!

    立刻便有十幾個匈奴號手,舉起了自己的牛角,將號聲傳的響徹天地。

    前方還在準備進攻或者已經在進攻的匈奴騎兵,立刻如潮水一樣,向衛律方向撤來。

    而衛律則在不停的下令,調兵遣將。

    “將各部臂力強勁的勇士,全部集合到此!”

    “再派人收集各部全部的青銅鋌、短矛!”

    隨著這些命令,逐一下達、貫徹。

    匈奴軍隊的氣勢,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特別是,當數百名奉命趕來的匈奴騎兵到來后,匈奴人的攻擊方式,立刻就發生了變化。

    因為,這些騎兵到來后,立刻就全體下馬。

    然后,在數百名的奴隸的簇擁下和協同下,以及上千的騎兵的掩護下,緩緩走近一個烏恒方陣。

    他們在距離方陣大約二十步左右,停了下來。

    然后,奴隸們就將一輛輛載滿了青銅鋌和短矛的手推車,推到了這些人身前。

    這些被特意調來的匈奴武士,皆是衛律各部麾下最為強壯有力之人。

    其中甚至還有許多貴族。

    幾乎人人都穿著甲衣,戴著一頂非常有匈奴特色的青銅胄。

    很多人甚至,還在皮甲下,戴著護目鏡,套著一層堅韌的牛皮內甲。

    這在匈奴國內,無疑是非常土豪的做法。

    只有部族內最勇敢的武士或者地位較高的貴族,才有資格穿戴和使用這些甲具。

    而當他們在烏恒人陣列之前,擺出一個密集的陣型后。

    哪怕是遠隔數里,張越也立刻嗅出了危險的信號!

    “立刻擊鼓,讓烏恒騎兵增援!”張越急切的下令:“無論如何,必須阻止匈奴人!”

    咚咚咚!

    戰鼓隆隆響起。

    可惜,還是遲了!

    那數百名猬集在一起的匈奴武士與貴族們,已經舉起了他們手里的青銅鋌。

    青銅鋌這種兵器,屬于匈奴人的發明創造。

    它是短矛的一種,但卻又不像短矛。

    反而更像是從原始的箭簇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兵器。

    其特征,便是鋌頭鋒利,狀如箭簇,但比所有箭矢都要長、重。

    匈奴人標準的青銅鋌,長度都在一尺左右。

    很適合握在手里,作為短兵器使用。

    但,在數十年前,這種武器的用法卻非如此。

    事實上,它們最先被發明創造出來,是作為匈奴騎兵的遠程投射火力而存在的。

    在曾經的漢匈戰場上,匈奴騎兵除了沖鋒、撞擊和突襲外,最強的殺手锏,就是近距離內的青銅鋌齊擲。

    他們通常會在十步左右的距離內,忽然展開一次完整的青銅鋌投射。

    騎手們會借助戰馬奔馳的速度,用盡自己的臂膀力量,將手中的青銅鋌全力擲出。

    近距離內,這樣的忽然投擲,哪怕是對漢軍的重甲步兵,也有著很強的殺傷力!

    而輕甲步兵,只要被命中,就是必死無疑!

    因為匈奴人,通常都會將這些青銅鋌,埋在淤泥的土壤中,甚至插在腐爛的動物尸體里。

    也就是漢軍騎兵橫空出世后,匈奴人不斷被教做人。

    尤其是青銅鋌這種過去的投擲兵器,在漢匈戰爭上,被直接退化為匈奴人的格斗武器。

    這是因為,與漢軍騎兵的騎弩、連弩相比。

    匈奴騎兵的青銅鋌,毫無優勢。

    更關鍵的還是,騎兵對沖中,只要匈奴騎兵敢擲出自己的青銅鋌。

    迎接他們的,必然是潰敗!

    這是無數血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教訓!

    但如今,這種武器,重新回到了數十年前的地位。

    數百名匈奴的精銳武士,在衛律的指揮下,右手猛然發力,然后就整齊的擲出了自己手里的青銅鋌。

    擲矛,是遠古人類最先掌握和獲取的集體戰斗技能。

    遠古的先民,依靠它圍殺了猛犸象、劍齒虎以及數不清的其他大型獵物。

    哪怕是在現在,這種戰斗技能,在人類的戰場上,只要得到機會,依然可以發揮出強大的作戰效能。

    特別是,烏恒義從們的方陣,實在是太密集了!

    而,他們也確實太不專業了。

    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所以,這次齊擲的效果,非常明顯!

    瞬間,面對著這些匈奴武士當面的烏恒人,就栽倒了一片。

    強勁的青銅鋌,在近距離內,表現出了毀滅性的打擊效果!

    只是一次齊擲,便幾乎清空了數十步的烏恒士兵。

    遠方的張越,清晰無誤的看到了這次毀滅性的打擊。

    這讓他忍不住有些扶額。

    “為什么不避開?”他搖了搖頭。

    好在,此時,一直埋伏在戰場外側的烏恒騎兵們,策馬入場了。

    這些騎兵,基本都是生力軍。

    是本來張越安排,將和長水校尉一起攻擊,而選拔的數百名烏恒精銳,加上原本的督戰隊的上千組成的。

    他們的任務和職責,便是救火。

    盡可能的拖延和消耗匈奴人。

    這一千多騎兵的入場,自然立刻引起了匈奴人注意。

    原本在側翼擔任保護與掩護任務的數百名匈奴騎兵,立刻策馬迎上。

    兩軍馬上就在戰場上混戰起來。

    趁著這個機會,原本在原地被動挨打的烏恒方陣,馬上向后,撤了二十多步,脫離了被匈奴人的青銅鋌打擊的范圍,并重新組織起防御。

    但……

    這只是延緩了他們敗亡的時間。

    此刻,整個戰場上。

    延綿十余里,縱深數百步之中。

    匈奴騎兵與烏恒義從們的方陣、騎兵,全面交戰。

    在經過青銅鋌的打擊后,匈奴人立刻就找到了破解烏恒方陣的辦法。

    騎兵們,開始攜帶著青銅鋌、短矛甚至是石棒,反復的攻擊、蹂躪著烏恒人的方陣。

    錯非是,這種空心陣的防御范圍很大。

    還可以有效的阻止匈奴人的沖陣。

    恐怕,此刻烏恒人已經全線崩潰。

    即使如此,他們也和故事里的黔驢一樣,被匈奴人看出了底細。

    陷入了敗亡的邊緣。

    唯一的亮點,來自于新加入戰場的騎兵。

    這些烏恒騎兵,本就是這六千人里的精銳。

    而且,多數是塞下氏族出生。

    裝備也好,戰馬也好,都優于塞外的烏恒騎兵。

    而且,因為在漢塞下,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多多少少,有些漢軍的影子在里面。

    再加上,他們是生力軍,又在局部戰場,有著一定的兵力優勢。

    一時間,倒也和匈奴騎兵,打的有來有回。

    不過……

    他們的努力,對于整個戰場的大局,并未有什么改觀。

    不過是牽制和吸引了大約七百多的匈奴騎兵。

    整體上,匈奴人是在步步緊逼和前進。

    而烏恒人,則陷入了各自為戰,彼此無法呼應的局面。

    要不是匈奴人,也同樣陷入了不同的戰場。

    他們恐怕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張越遠眺著這一切,他轉過身去,吩咐道:“取我甲來!”

    “取我刀來!”

    他與長水校尉,已經是不得不冒險下場了。

    否則,此地的防御,堅持不到今天落日,就要全面崩潰和徹底潰散。

    而一旦潰散,哪怕是張越,也只有打馬撤退,將這些烏恒人丟給匈奴人享有一條路可以走!

    敗兵,比敵人還要恐怖十倍!

    早有準備的扈從們,立刻就將那輛載著張越的戰甲與戰刀的馬車推上前來,將甲具和陌刀卸下。

    造型華麗的米蘭甲,從保存了一個多月的木柜里,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扈從們緊張的上前,為張越穿戴這套甲具。

    不過半刻鐘,整套甲具便穿戴整齊。

    張越放下面甲,提起那柄曾經染血的陌刀,微微活動了一下筋骨,嘴里輕輕的吟誦著一首當代最奇特,同時也是最流行的短詩:“望胡地,何崄惻,斷胡頭,哺胡臆!”

    這是一首流傳在居延、武威、酒泉等地的詩歌。

    作者已然不可考。

    但在這數十年中,這首詩歌,傳頌天下,成為了天下年輕人,爭相吟誦的對象。

    不止是因為其唱腔豪邁,氣勢恢宏。

    更因為其顯露出的諸夏至上主義,很容易就激發起人民內心的心緒。

    而這一首短詩,更在日后,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詩歌題材胡無人系列!

    李白的胡無人,固然無人不知。

    但陸游的《胡無人》詞牌子,同樣讀之熱血沸騰,膾炙人口。

    但張越,卻總覺得,還是這一首原始的短詩,更有氣魄!

    因為,這首短詩,只用九個字,就闡述了一個真理夷狄蠻子,面對中國王者之師,倘若不跪下來臣服,接受天朝爸爸的熏陶與愛憐。

    便只有毀滅一路可走!

    舉著手中陌刀,張越大步向前走去,同時高聲下令:“諸君……今日,本使與諸君,將要將一個真理!”

    “一個從遠古至今,便一直存在,且將永遠存在的真理,曉瑜這四海、**、八荒,日月所照,星辰所臨的一切王國、貴種與部族!”

    “它就是”

    “胡無人!漢道昌!”

    “夷狄之英雄,縱然有經天緯地之才,即使有殫精竭慮之心,亦非中國丈夫之敵手!”

    “此乃天注定之事!”

    “而此戰,將會把這一真理,明確無誤的曉瑜每一個人!”

    握著手中陌刀,張越向前走去。

    在他身后,四百六十余名長水校尉的重騎兵們緩緩的跟了上來,人人身披著魚鱗甲,手持著重戟。

    他們戰袍赤紅,衣甲鮮明,戰馬神俊高大。

    無論是誰,見到這樣一支騎兵,都要被其奪去三分顏色。

    而在兩翼,兩百多名的隨從扈從們,輕甲長劍,提著騎弩,背著角弓,列成陣列,充當著側翼的保護。

    他們跟著張越的腳步,緩緩朝著戰場進發。

    馬蹄上釘著的馬蹄鐵,輕輕的踐踏著地面,發出整齊的脆響。

    而,根本沒有人發現他們,正在靠近戰場。

    這既是因為,現在戰場內正在激戰,沒有多少人分心關注外圍的情況。

    更是因為,張越選擇的這個出發陣地,實在是太隱蔽了。

    它在側翼,而且是東端。

    完美的避開了匈奴騎兵的大部分目光。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請大家關注威信“小 說 全 搜”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池县| 安丘市| 泾阳县| 塔河县| 东城区| 南溪县| 固始县| 嘉荫县| 陇川县| 吉林市| 东乡县| 昌江| 延津县| 合水县| 盐城市| 隆林| 禄丰县| 和龙市| 大竹县| 东宁县| 广饶县| 临泉县| 娄底市| 大方县| 安多县| 通化市| 尚志市| 绥棱县| 新巴尔虎右旗| 海林市| 和龙市| 广西| 西丰县| 平泉县| 河东区| 拉孜县| 株洲县| 金溪县| 华亭县| 白河县| 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