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得知漢軍接受投降的消息之后,王儉城之中的扶桑人都很高興。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這些扶桑人并不認為一次詐降就能擊敗外面的漢軍。 他們表面上信誓旦旦的要擒拿漢軍的水軍指揮官,搶奪漢軍的艦隊。 但隱秘的打算是,一旦開始受降,然后再漢軍進城的瞬間發動攻擊,就會把漢軍的戰斗力量都吸引過來。 這樣,那些掌握了造船核心技術的人員,就有機會從另一面逃出王儉城。 只要離開王儉城,剩下的東西就好辦了。 接下來,就是頻繁的使者聯系。 研究受降事宜。 在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后,燕銘最后提出了一個問題:受降地點,的問題。 王儉城的人堅持要在城內受降。 而燕銘,則要求,受降必須是城中的軍兵一起出來,放下武器,接受漢軍的整編。 扶桑人存的就是再城中伏擊漢軍的心思。 如果真的按照燕銘的法兒,這樣的詐降豈不是變成了真正的受降。 他們自然不會答應。 這樣一個猶豫,已經暴露了他們的想法兒。 燕銘卻裝作不知道,和扶桑人派遣過來的使者一邊周旋,拖延時間。 一邊讓耿直和于傲悄悄的準備攻城。 而且下了命令,城中之人,一個都不能放過。 這就是屠城的命令。 對人命,燕銘絕對是很在乎的。 可是朝鮮人和扶桑人勾結,搶奪了大漢的運輸船和護衛艦。這種事兒,不能妥協。 必須要給周圍這樣的國一個震撼性的教育。 讓他們知道,和大漢朝為敵,只有死路一條。 這邊,使者正往王儉城傳遞著漢軍準備妥協,接受入城受降的要求。 扶桑人也把城中的兵力完全集中到了南門。 這里是他們預定的伏擊地點。 一旦漢軍前來,這里就是主戰場。 然而,讓扶桑人沒想到的是。 此時的耿直和于傲正悄悄的集結了漢軍最為勇猛的士兵,悄然的來到了王儉城的北門。 此時的北門,是王儉城最為薄弱的防御地點。 因為漢軍在發起攻擊的時候,北門只是有一隊軍兵看著,只有零星的進攻。 更多的攻城壓力,實際上來自于南門。 入夜。 扶桑人在南門精心的準備著,因為明的時候,就是漢軍前來受降的時候。 到時候,會有人從北門悄悄的逃脫。而他們則會在漢軍大亂的時候,沖擊漢軍的陣營。 若是僥幸能捉拿漢軍主將,就可以如法炮制,讓忍者裝成漢軍主帥。 到時候,就真的能把漢軍的艦船帶到扶桑去。 如果真的做成了,這就是大功一件。 就在扶桑人摩拳擦掌的時候。 劇烈的轟鳴聲忽然從王儉城的北門傳來。 一個個巨大的火球染紅了夜空。 王儉城的北門,遭到了漢軍集中火力的攻擊。 沒有多少人守衛的北門,幾乎在一瞬間,就被漢軍攻破。 守衛北門的朝鮮人還想拼命。 可還沒看到漢軍的影子,就被黑暗之中射來的弩箭擊殺了一大片。 “狡猾的漢人。”扶桑人怒吼著,立刻調動了南門的軍隊,準備增援北門。 “轟。” 炸響在南門同時響起。 與此同時,那些沉寂在大同江上的戰船也開始呼嘯著放出了火雷,攻擊王儉城的水門。 一瞬間,安靜的王儉城戰火四起。 這種一靜一動的變化,讓駐守王儉城的朝鮮士兵幾乎喪失了任何一點兒抵抗的心里。 王儉城,攻破了。 扶桑人本以為漢軍攻破王儉城,會第一時間收降敗軍。 他們正好趁亂逃出王儉城。 只要能逃出一個人,他們就能把造船的資料帶回扶桑。 這種蒸汽機船,簡直是太先進。 的扶桑國人,老早就知道技術的重要性。 只可惜,他們的算盤打錯了。 漢軍攻入王儉城之后,根本就沒有任何受降的意思。 他們的弩箭和燕刀才是受降的工具。 所有的朝鮮士兵,都被屠殺。 甚至城中的任何一戶居民也沒有放過。 屠城。 你沒有看錯,漢軍屠城。 這種屠殺,是燕銘授予的權力。 王儉城,是朝鮮的大城。居民和軍隊都不算少。 這種屠殺,幾乎進行了一夜。 一直到了明,街巷之中,規模的戰斗還在進行著。 而一群特殊的人,已經被圍在了王儉城的城主府。 這些人是沒有戰死的扶桑人。 他們的衣著和朝鮮人不一樣。 耿直帶人把他們圍了起來。立刻讓人請示燕銘,要不要抓個舌頭。 燕銘懶得看這些倭寇。 一道令下,萬箭齊發。 王儉城之中最后的扶桑人也都死光了。 整個王儉城,沒有了任何一個除了漢軍以外的活口。 “傳令,把所有人腦袋都割下來。在王儉城的四個城門磊上京觀。然后放火燒城。京觀上要寫字‘犯我強漢威者,寸草不留‘! 這話的霸氣。 耿直聽了卻有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覺。 在他的心中,對燕銘有了一個新的看法。 之前和燕銘相處,他是個好好先生。 每日里不是教書,就是和墨錚等人研究這個,研究那個。 他的學生都會和他開玩笑。 可如今的燕銘,手段的很辣,已經顛覆了耿直對他的認識。 現在他才明白,為何這個看上去很年輕的燕侯,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得到了韓嫣那樣的追隨。 對待自己人,如春風一般溫暖,對待敵人,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 這才是燕銘的性格。 四座京觀,在王儉城的四個城門堆積而起。 京觀上面,巨大的白布旗上,正式燕銘的那句話:“犯我強漢威者,寸草不留。” 隨著王儉城之中,大火燃燒而起,果真是寸草不留。 燕銘整備艦隊,把兩艘護衛艦和運輸船都從王儉城的碼頭上開了出來。 這三艘被劫掠的戰艦,算是重新回到了漢朝手中。 王儉城的大火,燒了三三夜。 在火苗還沒有熄滅的時候,朝鮮的最高層就已經聽了這件事兒。 整個朝鮮朝廷震蕩。 大臣們立刻分成了兩個陣營。 一伙兒指責和漢朝作對是不明智的,要求皇帝把太子作為人質,交給漢朝,求和。 一伙人認為漢人殘暴,屠城。應該不惜一切代價,發動群眾,抵制漢朝。 一時間,朝鮮竟然有了內亂的趨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