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后,公孫瓚連續(xù)數(shù)日下令攻城,可是每一次都被帶傷指揮的杜襲率軍擊退,多的時候丟下數(shù)百具尸體,少的時候也會損失上百人,僅僅十天之后,公孫瓚就有些受不了了,因為他麾下總共有將近兩千人陣亡,更有數(shù)千人受了輕傷,他已無法再承受這么慘重的損失,所以只好下令暫停攻城,而是準(zhǔn)備在附近布下伏兵,等待烏桓大軍到來之后,以伏兵挫敗烏桓大軍的鋒芒,在這期間田豫再度勸公孫瓚將軍隊撤回薊城,然而每一次都遭到了公孫瓚的反對。
當(dāng)然,在這十余天之內(nèi),城內(nèi)的守軍也大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甚至也有三百余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其中負(fù)責(zé)守御城池的杜襲現(xiàn)在狀況更不好,他只是靠著一股頑強的毅力咬牙堅持下去。
對于杜襲的表現(xiàn),劉虞也都看在眼里,他的心中很是贊嘆感激杜襲的忠勇剛毅,同時也暗暗佩服自己的兒子劉和,不知道這子何時變得這樣有眼光,竟然招攬到了這樣一位忠勇的部將?
然而劉虞根不知道,杜襲被招募到這里其實跟劉和根沒有什么關(guān)系,因為這是趙儼自作主張,把杜襲專門從長沙給請回來的,這杜襲甚至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見過劉和一面。
當(dāng)然,如果真的硬沒有一點關(guān)系,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杜襲一直以來就很欣賞劉和的政治軍事舉措,認(rèn)為劉和是一個值得自己效忠的明主。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杜襲才肯拿出自己的真事,甚至在受到箭傷之后也仍然堅持指揮防守。
而在這十余天之內(nèi),李平也按照劉虞的指點,帶著書信和符節(jié)找到了護烏桓校尉閻柔,并且請求閻柔出兵相助。其實閻柔一開始來是有些猶豫的,不過經(jīng)過李平陳明利害,閻柔最終還是決定出兵相助,而且對于李平的才能也是贊嘆不已。
在下好決心之后,閻柔就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征調(diào)烏桓、鮮卑及漢軍將士共計五萬余人,浩浩蕩蕩的殺向居庸城下。
“啟稟主公,根據(jù)探馬回報,在烏桓方向來了一支軍馬,打著‘烏桓校尉閻’的旗號,看起來人數(shù)足有五萬,那支大軍的前鋒已經(jīng)來到了沮陽縣境內(nèi),離這里已不足五十里,我們接下來應(yīng)該何去何從,還請主公定奪。”
“哼,閻柔那廝來的夠快的,不過那又怎樣?我們早已經(jīng)在沿路安排好了,就算他來十萬大軍,也依然對我們沒有任何辦法!”
公孫瓚聽了部將的報告,根就沒有當(dāng)一回事,而是繼續(xù)率領(lǐng)主力圍困居庸城,只是派出了三千余人在前方做好了應(yīng)對。
在他看來,他已經(jīng)將前方的桑干水給拓寬挖深,而且從旁邊的大澤之中引入水源,使這里成為一方天塹,想要涉水渡河絕對沒有任何可能,而想要架橋的話,至少也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而在河對岸駐扎的軍士也不是稻草人,只要他們看到敵軍架橋,也定會用強弓硬弩進行攔截破壞,所以,公孫瓚相信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敵軍損兵折將無可奈何。
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敵軍竟然在一夜之間架起了一座浮橋,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乘著他派到河對岸的士兵還在夢鄉(xiāng)之際發(fā)動了突然進攻,一陣沖殺之后讓他的那支三千人隊伍損失了一千余人。
“什么?一夜之間架起一座浮橋?這怎么可能?我曾經(jīng)試過,這么遠的距離架起一座浮橋,就算是材料都準(zhǔn)備好,也都至少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現(xiàn)在對方竟然會在一夜的時間架起一座浮橋,究竟是神仙還是妖怪?肯定是你沒用,看到敵人架橋而無動于衷,你,是不是這樣?”
聽到消息之后,公孫瓚頓時怒氣填膺,對著那三千人的主將鄒丹罵道。
鄒丹一聽這話,頓時雙膝跪倒,期期艾艾的道:“主公,末將,末將當(dāng)時確實看到他們架橋了,可是他們卻是在未時才開始架橋,按照這種速度,恐怕要到今日未時才能架好吧?所以兄弟們才放心休息,準(zhǔn)備按照計劃,等到他們將浮橋架到弓弩的射程內(nèi)再發(fā)動進攻予以破壞,可是沒想到對方竟然一夜之間就架起了這一座浮橋,這樣的速度簡直有如神助,末將也沒有想到啊。”
“什么?這是真的?”公孫瓚聽了這句話,頓時吃驚不已,連忙向鄒丹的身邊人詢問,看看鄒丹的是不是實話。
可是沒想到所有人都異口同聲的證明鄒丹所言的真實性,這頓時讓公孫瓚生出了一種不妙的感覺,連忙整頓軍隊,準(zhǔn)備撤離。
“閻柔的先鋒官是誰?”就算是離開,公孫瓚也要記住對方的那個先鋒官,那個擁有搭造浮橋的不可思議速度的人物。
“主公,那個先鋒官末將認(rèn)識,正是前些日子從我們營中突圍而去的那個名叫李平的。”
“什么?李平?竟然是他?他怎么可能會有這樣的能力?”公孫瓚一臉的難以置信。
不過就算是不相信又能如何?因為閻柔的大軍已經(jīng)殺過來了,以五萬余眾對付現(xiàn)在已經(jīng)只剩下兩萬五千人左右、士氣還很低落的公孫瓚,簡直擁有碾壓性的優(yōu)勢,所以,現(xiàn)在的公孫瓚早已經(jīng)沒有了昨天的意氣風(fēng)發(fā),無奈之下只好率領(lǐng)大軍解了居庸城之圍,退往居庸關(guān)進行防守。
“可恨!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李平,杜襲,趙儼,你們這些人我公孫瓚記住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將你們生擒,我一定將你們剝皮拆骨,挫骨揚灰,以泄我心頭之恨!”
眼看著煮熟的鴨子都飛了,公孫瓚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不過事到如今,公孫瓚也沒有什么辦法,只好下令大軍撤退。
“劉使君,讓你受委屈了。”居庸城下,護烏桓校尉閻柔與烏桓的峭王速仆丸一起來到了劉虞的面前,對著劉虞恭敬施禮道。
“多謝閻校尉和峭王前來援助,否則的話,恐怕老朽這一會真的變成老朽了。”劉虞對著閻柔和峭王還禮,然后面帶感激地道。
“只是舉手之勞,何足掛齒,劉使君的事情在下都聽了,唉,劉使君一向仁愛,卻不料竟差一點被公孫瓚所擒,現(xiàn)在能夠安然站在這里,實在是可喜可賀啊。”
閻柔擺了擺手,笑著道。
“是啊,哈哈,其實除了二位之外,虞該感謝的,還有李平、趙儼和杜襲三位先生,如果沒有他們,恐怕這居庸城也堅持不了這么久。”劉虞看了看李平和趙儼,又想起來因為受傷而昏迷不醒的杜襲,頓時輕嘆了一口氣,誠摯的道。
</br>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