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進程-古代世界歷史時間劃分
世界古代史從大約二、三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人類開始,到164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結束。其間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社會發展階段。
原始社會
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階段。在遠古,亞歐非三洲都有原始人群在生活著,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原始人群進入到母系氏族公社。那時候,五大洲都已經有人生活。大約從距今一萬年前開始,人們從勞動實踐中發明了原始畜牧業和農業,生活更有保障了,母系氏族公社進入繁榮時期。大約到六、七千年前,西亞居民開始石器和銅器并用。后來,埃及、印度和中國也發明了冶金術。生產力的提高,促進原始農業過渡到犁耕農業,男子在生產中起著主要作用,母系氏族公社便過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生產由集體勞動變為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勞動產品也歸各個家庭所有。生產的個體化,剩余產品的增多和交換的發展,使氏族內部的貧富分化加劇了,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公社逐漸解體而形成以地域關系為基礎的農村公社。貧富分化加劇的結果,出現了奴隸和奴隸主兩個對立的階級。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原始社會終于解體了。
奴隸社會
世界上最先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的是亞非四大文明古國。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埃及出現了統一的奴隸主階級專政國家,印度達羅毗荼人也進入了奴隸社會。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公元前十九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建立。這四個國家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
爾后,亞非又相繼出現許多奴隸制國家。在亞洲,公元前六世紀,波斯國家興起,繼而向外擴張,成為疆域遼闊的大帝國;公元前后朝鮮出現了高句麗國,后來又出現了百濟國和新羅國;公元二世紀末,日出現了奴隸制國家。在非洲,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東非努比亞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公元后非洲興起的奴隸制國家,有阿克蘇姆、加納、津巴布韋、剛果、馬里和桑海。
歐洲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是古代希臘和羅馬。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八至六世紀,許多奴隸制城市國家形成。斯巴達是其中最早的一個,由少數奴隸主貴族統治。雅典起初也是由奴隸主貴族統治,平民同貴族的斗爭非常激烈。公元前594年,梭倫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實行改革,使工商業奴隸主取得了參與雅典國家統治的權利。此后,貴族勢力不斷削弱,雅典成為奴隸制共和國,奴隸同自由民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公元前五世紀,伯利克里改革擴大
了平民的權利,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得到了發展;雅典依靠奴隸勞動發展生產,經濟空前繁榮。公元前五世紀后半期之后,希臘各城市國家由于長期爭奪霸權戰爭和奴隸不斷起義,逐漸衰落了,公元前338年以后都屈從于馬其頓的統治。
羅馬共和國大約建立于公元前59年,是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國家。平民進行了兩個世紀反對貴族的斗爭,爭取到一定的權利。羅馬不斷發動侵略戰爭,掠奪了大量奴隸,奴隸制高度發展,奴隸同奴隸主的矛盾也隨之尖銳化,爆發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動搖了奴隸制基礎。奴隸主階級為了加強統治,于公元前7年建立奴隸制軍事帝國,以代替奴隸制共和國。羅馬帝國大肆擴張,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羅馬帝國的統治危機隨著日益加深。巴勒斯坦猶太人產生了反對羅馬的基督教。奴隸的反抗迫使奴隸主改變剝削方式,實行隸農制。“巴高達”運動和“阿哥尼斯特”運動促使羅馬帝國的崩潰,日耳曼人的入侵加速羅馬帝國的滅亡。359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了。
封建社會
世界各地區封建制度的形成雖有先后,但就世界范圍而言,封建生產方式居于統治地位的時期,是從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164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了許多封建國家。其中最強大的是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不斷擴張疆域,到九世紀初形成為查理曼帝國。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凡爾登條約,三分帝國。這次分割奠定了后來法德意三國的基礎。盎格魯.撒克遜人在不列顛島建立的一些王國于89年形成了統一的英吉利王國。西歐的主要封建國家形成了。
西歐封建制度是在羅馬奴隸制度瓦解和日耳曼人氏族制度解體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羅馬帝國后期,隸農制廣泛實行,奴隸社會內部孕育著封建生產關系的因素。西羅馬奴隸制帝國崩潰,阻礙新的生產關系發展的障礙消除了,封建制度得以發展。法蘭克國王在征服高盧之后,奪取了西羅馬國家和奴隸主的大片土地;把其中一部分賞賜給貴族和基督教會。國王、貴族和教會成為大土地所有者,他們役使隸農和殘存的奴隸耕種上地,收取佃租,新的封建地主階級形成了。法蘭克人在征服高盧之前,氏族制度漸趨解體,發生了階級分化;在征服高盧的過程中,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公社逐漸變為以地域關系組成的農村公社。到了六世紀末,農村公社土地逐漸由公有變為私有,出現了貧富分化。封建主和教會乘機兼并貧苦農民的土地,強迫他們
接受奴役。農民失去了土地,也喪失了人身自由,淪為束縛在土地上、受封建主剝削的農奴。原先的隸農和奴隸也轉化為農奴。八世紀中期,法蘭克王國實行采邑制。采邑是連同土地上的農民一起分封的,因而加強了農民對封建主的依附關系。到了九世紀,采邑變成世襲的領地,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了統治地位,自由農民幾乎部淪為農奴,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了。農奴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微薄家業,對生產有一定的興趣,因而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比奴隸社會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