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的測試真的是必要的,因為鐵路對于安全性的要求,非常的高,鐵路不同于公路,幾乎沒有容錯性,一條鐵路最多修建復線,向一個方向的,沒有一個替代,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就需要對整個運行圖進行調整。
調整運行圖,就算到了科技發(fā)達的21世紀,都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當然了,跟21世紀的快節(jié)奏有關系,可是在這個消息靠傳,通知靠喊的時代,那就更加困難,稍稍不慎,就是一個大規(guī)模的事故。
在集中耗費了3天的時間,在連續(xù),間斷性的進行了的一兩個月的時間,對于一些關鍵性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系列的調整。
按照不斷進行持續(xù)性測試,8匹馬最安全的區(qū)間,大概是在80公里左右,也就是說,一匹馬連續(xù)奔跑1個半時辰,或者是2個時辰之后,才會因為氣力力量耗費,降低速度,可能出現(xiàn)什么問題。
既然是鐵路,不是追求那種極限的能力,而是安全性,在安全的區(qū)間下,保持火車的速度,這才是最好的事情,同時,在100里的范圍之中,是不會有力量耗盡的情況出現(xiàn),同時,速度也是最高的。
任何一個鐵路,保證成功的運行就可以了,只要不出現(xiàn)傾覆等大規(guī)模的時間,否則,不會讓鐵路斷絕,一條鐵路斷絕,對于繁忙的鐵路來說,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在極限的狀態(tài)之下的,保證的足夠安全性,按照50公里為一個節(jié)點,也就是的不足一個時辰的時間的,然后會休息3-4個時辰,最多一匹馬,一天,不奔跑2個時辰以上的,也可以保證足夠多的速度。
輪換了之后,保證的足夠的速度,一般的馬,可以進行一兩個時辰的長時間的奔跑。
當然了,馬種的不同,也會產(chǎn)生巨大的差別,趙信當時是隨便弄到的馬種,或許是北宋最頂尖的,可是在天下之間,那就不一定了。
蒙古馬甚至可一天5個時辰,甚至是6個時辰的快速的奔跑,橫掃天下的蒙古騎兵,他們下身的馬,居然是母馬,這恐怕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可是它卻天然存在,蒙古騎兵之所以會騎乘母馬,不是應為某些惡趣味,而是真正的戰(zhàn)斗需要。
在蒙古橫掃天下的時代,那是技術最不發(fā)達的時代,甚至蒙古人的愚昧,也沒有什么科技成果,長途奔襲,這對于后勤要求很高的一個的戰(zhàn)斗,可是蒙古,只是派出了2個萬人隊,就開始西征,最遠打到了多瑙河。
這可不是所謂的千里之遙,那是真正的上萬公里的跋涉,這中間,大本營,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物資。
可是蒙古恰恰在這樣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橫掃整個草原和歐亞大陸,被稱為可怕的黃禍,原因就在這個母馬身上。
母馬性格堅韌,特別是有了馬駒之后,可以忍耐極為惡劣的環(huán)境,這是一個基礎,可是最大的好處卻在于,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在沒有足夠的補給的前提下,馬奶可以替代水和食物。
也就是說,在有草的地方,有馬的食物的時候,就會有人的食物,這是天才的創(chuàng)舉,也是蒙古騎兵能夠橫掃天下的秘訣。
類似蒙古馬的神奇,西夏馬和遼國馬也各有千秋,甚至中國還有云貴馬這樣,比較耐用的馬,可是這一切,都不能夠適合于現(xiàn)在的情況。
無論是輕騎還是重騎,對于馬而言,是負重很輕的情況之下。
相對于馬拉火車來說,這些負重真的很輕,15噸左右的車廂的,不等于前部壓在馬身上,那會把馬壓塌,這是一個平滑表面上面的水平作用力。
決定力量大小的,那不僅僅是重量,而是重量跟摩擦力之間的比較。【】
兩輪馬車,他的極限,大概是600公斤左右,這不是馬車所拉動的極限,卻已經(jīng)是兩輪馬車的極限,在歐洲所發(fā)展起來的四輪馬車,他的極限可以達到2噸,甚至更多。
不同種類的路面,普通的,完全沒有處理的泥土路,砂石路,青磚路,甚至是后面的水泥路,路面的不同,帶來的摩擦力的不同,也會讓馬車的極限,逐步的降低。
可是在鐵路上面,那就不一樣了的,他的摩擦力,已經(jīng)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
雖然是同種金屬,可是硬度和標準的不同,趙信在設計鐵軌的時候,就注意到了這一點,特別做了一些摩擦力的實驗,簡單的,有些像是中學生的實驗的測試,讓相對兩種鋼鐵之間的摩擦力,降低到了所能夠降低的最低程度。
這就極大的降低了馬的負擔,同種情況之下,馬可以堅持的更遠。
類似的實驗,還放在設計上面,鐵軌和輪子,都是專門的挑選下來,經(jīng)過了獨特的設計,不但卡盒的很好,不容易,經(jīng)過某些原因,傾覆,或者是造成其他方面的問題。
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了之后,最終測試出來的數(shù)據(jù),直接決定了以后的布局。
這些數(shù)據(jù)最終匯總到了一起,趙信通過歸納,并且盡可能留下余量的前提下,最終確定了鐵路的一個基本的數(shù)據(jù)。
100里一個車站,這個車站,會分成兩個方向,火車會相隔百里進行簡單的停留,進行換馬作業(yè),也就是說,馬最多也就是跑1個時辰左右。
對馬的挑選,也有相當?shù)囊?guī)定,必須要是原來北宋標準以上良馬,或者是西夏,遼國的普通馬。
這樣才能夠拉動火車以較快的速度前進,同時,也對速度進行了監(jiān)控,這個時代,還沒有測距儀這樣精確的測試工具,卻可以用別的來代替。
火車畢竟是輪式的工具,在連成一體的前提下,每向前滾動一輪,所有的輪子都是同樣的,這樣做一個簡單的撥絲擺動,把輪子的轉的圈數(shù)給記錄下來,這個不難解決,一個卡簧和撥絲就能夠解決,然后按照固定的輪子的長度,就可以得到一個大略的距離,在加上計時工具的,就可簡單的判斷出的速度。
這個速度,比起后世的精準測距來說,有較大的誤差,可是能夠保證誤差在2米每小時之內,這已經(jīng)是一個可怕的精度了。
列車運行圖,在沒有電話,電腦和網(wǎng)絡的時代,只能夠通過固定的速度,以時鐘確定區(qū)間,然后保證在安全距離之下的行進。
類似的測試,已經(jīng)開始在環(huán)島鐵路上面進行,積累的也是最初步的經(jīng)驗,可是這些,已經(jīng)可以推斷出整個北宋的鐵路網(wǎng)了。
暫時,馬拉火車,無法進行多車廂的測試,把馬分散起來,也不行,太過浪費,容易出現(xiàn)危險,所以只能夠單獨的進行。
按照一個車廂8匹馬的標準,5里一個安全距離,這樣下來,一個100里的區(qū)間車站,哪怕是一天12個時辰不間斷的更換,最多也需要480次更換,也就是說,需要準備,接近兩千匹馬。
極限操作是不行的,甚至在夜間,也會減少,或者是停止列車的運行,這樣減少之下,暫時,趙信給這些車站定下的標準,大概是一天200次的更換。
一個車站200列火車的換馬需要,一匹馬經(jīng)過休息之后,一天可以進行2個時辰左右的連續(xù)工作,那么需要800匹馬,一個2000里長鐵路,需要遍布20個車站,那么最少就需要幾1.6萬匹馬。
北宋需要多少鐵路,保守估計,10萬公里是必須吧,那就是20萬里,需要160萬匹馬。
這甚至是一個基礎的數(shù)字,未來,當列車運行的平穩(wěn)了,總結出了更多的經(jīng)驗,列車的密度,也會大大的增加,甚至達到并且超過極限的程度,一個車站需要更換400,甚至是800次,那需要馬就更多了。
聽起來,居然投入最大的,居然是馬的身上,一條2000里長的單線,可能總投入就在200萬貫左右,復線大概是在400萬,可是1.6萬匹馬,稍稍普通一點,就是160萬貫,甚至更多。
可是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錢對于定海軍而言,根本就是數(shù)字,甚至如果這些馬全部到位的話,可以賺到更多。
鐵路可是比馬車有效率的多,一些損傷,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中,更加出色鐵路和輪胎,摩擦力更小,馬所用的力量也就更少,在平穩(wěn)的前提下,保證馬的使用效率的,用160萬匹馬,完成10萬公里的鐵路線,這已經(jīng)是非常寬裕了,但是他們的運貨量,可能就是普通的馬車的數(shù)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
就按照現(xiàn)在所謂的密度,5里一個安全區(qū)間,一條單線2000里,可以容納400列火車,復線就是800列,一輛火車15噸,一天基本上就是1.2萬噸的運量,一年可能就超過400萬噸。
比起21世紀,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shù)字,可是在這個時代,這幾乎代表著800萬批次的馬車,同時,遠隔2000里進行販運。
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數(shù)字,并不能夠代表一切,可是只要鐵路完成,用1.6萬匹馬,完成了800萬,甚至是1600萬馬車的運輸量,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這會開拓一個可怕的,屬于火車的時代。。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