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算是沒有玄鷲魔尊的從旁提醒,費大圣也知道這事兒需要謹慎處理。rg
雖然費大圣口上的比較輕松,但是轉化信仰之力這種事情,從來都不是簡單的,這需要施法者擁有非常高深的佛道兩門理論,而且還要有一顆堅定的道心,才有可能實施這件事情。
否則的話,真的會如同玄鷲魔尊所的那樣,精神錯亂而走火入魔,甚至是直接爆體而亡,身死道消什么的,一點兒都不是在嚇唬人。
“一共是九千零五十八個掌中佛國啊!”
“這個數量倒是真夠嚇人的!”
“不過,要是真的把這些掌中佛國的信仰之力都給凝聚起來的話,那就真的能夠辦大事兒了!”
費大圣粗略地統計了一下這些掌中佛國的數量,也不由得被嚇了一跳。
很顯然,這些高僧們走得太突然了,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不可能放棄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掌中佛國,畢竟這東西就好像是費大圣的大世界珠中的大世界一樣,都是成道的根基,是修行者的根之一。
或者,這也是他們在修行界中的地位的一種象征。
你自己是圣人,這有什么根據呢?
只要是把自己的大世界亮出來,自然就有底氣這么話了,不是圣人的話,憑什么擁有這樣的大世界呢?
掌中佛國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存在的方式有些不同罷了。
但無論是和尚也好,道士也罷,他們所建立起來的世界,都是殊途同歸,都可以為自己帶來巨大的信仰之力,同時也是自己抵御各種心魔侵害的實力之一。
唯有建立了自己的大世界之后,才能夠歷盡萬種紅塵誘惑,清楚地知道各種不同的誘惑對于修真者的危害,才不會被眼前的虛幻迷失了雙眼,失去了一顆道心。
掌中佛國自然也具有同樣的作用,有了佛國的和尚和沒有佛國的和尚,他們之間就算是實力相當,對付起來也完不是同一個難度系數,這也是經過了多方論證之后,所得出的具體結論。
費大圣的比較輕松一些,但是真的要收取這些掌中佛國中所蘊含的大量信仰之力,卻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事實上,玄鷲魔尊對此也非常好奇,他很想知道費大圣為什么這么有底氣,認為他自己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到這件事情?
然后,玄鷲魔尊就看到了費大圣的變化。
“握草!”
“這是什么情況?!”
玄鷲魔尊看著費大圣的變化,不由得目瞪口呆。
就在他的眼前,費大圣忽然就變了。
此時的費大圣,竟然渾身上下都散發出濃郁到了極點的功德金光,然后在他的身上形成了一襲金黃色的光燦燦的袈裟,而且他的頭發也自動結成了螺髻,宛如一尊佛陀一般。
費大圣一揮手,當初他得到的降魔杵,也飛了出來,握在手中。
此時的這個情況,讓玄鷲魔尊看了,還真以為對面是以為佛陀降世了。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這位施主,別來無恙?”
費大圣豎起手掌過來,笑著道。
“別!”
“你這么一折騰之后,還真像是佛門大德了!”
“尤其是這一身的功德金光,簡直要比佛陀身上的功德金光都濃郁!”
玄鷲魔尊看了之后,也不由得稱贊道,費大圣的這個扮相,的確是很給力,宛如真的佛陀一般,并沒有什么分別。
當然了,這倒是因為費大圣來就是圣王境界,跟佛陀們并沒有質上的區別,他若是想要改頭換面,進入佛門做一個佛陀,也是念動之間的事情,不是什么難事兒。
“阿彌陀佛!”
“區區功德金光,不過身外之物罷了!”
“我輩出家人,還是要修心啊!”
費大圣哈哈一笑,的話倒是跟真的和尚沒有什么分別。
“其實我有點兒好奇。”
“為什么和尚們都是光頭,而佛陀菩薩都有頭發?”
“佛門不是講究什么眾生平等嗎,怎么連發型都不統一呢?”
玄鷲魔尊忽然想到了這個問題,不由得有些好奇地問費大圣道。
“阿彌陀佛!”
“施主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啊!”
“其實這個問題,老衲以前也不知道!”
費大圣笑道。
“你連這個都不知道,還冒充什么佛陀啊!”
玄鷲魔尊也笑道。
“阿彌陀佛!”
“老衲都了,那是以前嘛!”
“現在的老衲,自然是知道的!”
費大圣回答道。
“愿聞其詳!”
玄鷲魔尊對這個問題確實很好奇,于是就問道。
“按經書上的法,釋迦牟尼出家之前是有頭發的,出家時,跟現代僧人一樣剃得精光。”
“在釋迦牟尼之前,印度僧團并不剃發。據剃發被世俗視為莫大恥辱,只有罪犯和奴隸才會光頭。”
“釋迦牟尼剃掉頭發,一是堅定出家的信心——再不還俗;二是顯示跟傳統僧團有區別,不剃發的是外道,剃發的才是正道;三是為了修行方便,沒有了頭發,有助于克制修飾上的**;四是為了迎合傳,傳中過去諸佛都是剃發的。”
“但是釋迦牟尼成佛后,光頭上又長出了肉髻,也就是看起來像頭發,實際上卻是肌肉的東西,如你所知,這就是三十二相之一,叫做頂髻相。”
費大圣將這其中的緣由,向玄鷲魔尊娓娓道來。
“有意思啊!”
“看起來像頭發,其實是肌肉?!”
“這種解釋,挺有意思!”
玄鷲魔尊聽了之后,不由得嘖嘖稱奇道。
“不光釋迦牟尼成佛后長出了肉髻,一切佛、一切菩薩,都長了肉髻。”
“這也是為什么北魏以來所有中土佛像都有頭發的原因。嚴格講,那不是頭發,是肉,看起來像頭發而已。”
“還有,釋迦牟尼的肉髻有些自來卷,那其實也不是自來卷,而是一種螺旋紋。據在古印度,長螺旋紋是很吉利的。”
“信徒們常釋迦牟尼成佛后有三十二相,也就是在相貌上出現了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不一樣的三十二種特征。光頭上長出像頭發的肌肉,只是其中的特征之一,還有一特征也很壯觀,那就是命根兒完縮進體內,從外面再也看不到了。”
費大圣接著為玄鷲魔尊解釋道。
“牛逼!”
“這個就厲害了!”
“不得不佩服啊!”
玄鷲魔尊豎起了大拇指,衷心稱贊道。
“還有一種法,據在釋迦摩尼的最后這一生中,當他在阿拏摩河邊出家時,他切掉自己的頭發,直到只剩下兩個指寬的長度。”
“從那時候起,他的頭發就一直保持兩個指寬的長度,不會變長,也不會變短。”
“佛陀允許比丘、比丘尼頭發留到最長兩個指寬。如果頭發留到比兩個指寬還長,那就犯了惡作罪。”
“因此,如果佛門弟子可以辦得到的話,他們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愿而一直保持頭發兩個指寬長。”
費大圣接著向玄鷲魔尊解釋道。
“這對于普通的佛門弟子而言,怕是很難,應該也是一種神通吧。”
玄鷲魔尊聽了,自然就能夠明白其中的問題。
如果不是那種轉生而來的大能人物,確實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這條規矩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是不切實際的,只是希望他們知難而退罷了。
“不錯!”
“沒有神通,如何教化人心?”
“如果僅僅是依靠口舌之利,誰又能夠服得了所有人?”
“當初在我們中土的佛道之爭中,道門之所以會面敗北,主要就是和尚們善于施展各種神通,來招徠信眾!”
“畢竟對于普通人而言,崇拜的依然是力量,而不是真理!”
費大圣想到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不由得有些感慨道。
與土生土長的道教不同,佛教產生于印度,西漢末年才從西域傳到華夏內地。
它最初是依附黃老道術來傳播,以祛病除災,神通靈驗來吸引信眾的。
隨著佛門經典的譯行,佛祖漸漸走出云霧,露出其來面目,它與華夏固有文化的內在矛盾,特別是與道教的矛盾也顯現出來,于是引發激烈的佛道之爭。
從東漢到晚唐,崇道排佛和尊佛抑老的沖突時有發生。
當時的沖突非常激烈,有些甚至已經上升到了從精神打壓到**毀滅上,比如三國吳主孫皓公然辱佛的舉動,北魏拓跋燾毀寺誅僧的暴行,唐初廢佛興道的詔令等等,都充分明了當時佛教傳播的種種艱難,以及佛道沖突的殘酷性。
由于佛教東傳充滿波折,為了取得合法傳播的條件,傳教者不得不對佛教作了種種變異和變通,特別是在華夏的佛教開宗立派時期,在一些涉及禮制和政治倫理的原則問題上,佛家作出了實質性的讓步,諸如放棄沙門不敬王者、不拘王法、不拜俗親的傳統,承認“人王即法王”,改變無視現實人生的價值取向,轉而提倡不離日常勞作,在“擔水砍柴”中領悟佛道,這才取得了佛教與華夏傳統文化在理性精神上的協調,完成了印度佛教向華夏佛教的歷史性轉變。
然而,佛家的這些讓步,原不過是策略性的權宜之計,與佛教的原教旨主義并不相符。
所以到了后來,佛門繁盛之后,就開始了反攻倒算。
“所以,尊如今冒充一下和尚,倒也不是什么人行徑。”
“這不過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罷了。”
費大圣搖了搖頭,對玄鷲魔尊道。
(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