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月老志 正文 第1112章 天王

作者/風斯在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佛經上常,佛菩薩開壇法,天界八部應者云集,皆洗耳恭聽,畢恭畢敬。這也只是西方教盛時的光景,不免有些夸大的成分。

    自從修羅教和夜叉教相繼崛起,西方教在天界的地位已是江河日下,十二金人到地界傳教,也無太大成績。所以帝俊來到天界之后,雙方才能一拍即和,西方教也是憑借帝俊的支持,重新壓倒修羅和夜叉兩教。

    帝俊雖是四象天尊之一,位居神王之位,至高無上。但神族只有道術,并沒有什么宗教。闡截兩教和太上老君的道教也是迫于西方教的威脅,張大旗幟,與之對抗。后世西學東漸,也有人提倡將儒學改造成儒教,對抗泰西文化。

    這就未免有些可笑。大抵宗教皆有所崇信,宗就是頂禮膜拜之義,教就是教義、教化,宗教信徒皆對自家崇信的神靈頂禮膜拜,遵其教義,服其教化。或者求取福佑,或者湔洗懺贖,總之,都是相信冥冥中有強大的神靈,可以救贖或指引自己。都是信從他人,將身心交托給神靈來安頓。

    儒學則不同,儒家圣賢雖然也死后尊為神靈,享受供俸。求子、求財、求福、求官的人想來都不會去拜求孔子,而是別有佛菩薩,或者道家的神祇。

    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儒家以人為位,更注重人的作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多聞闕疑’,‘多見闕殆’,鬼神之所以在疑似之間,便是人的識力尚無法感知,至少不是人人都能感知。所以強辯鬼神的有無必然徒費唇舌,莫衷一是。

    況且鬼神是否存在對人類的生活并無太大影響。不能否認,有些人追究鬼神的有無是出于求知欲,而更多人關心的則是鬼神給自身帶來的利害,有的人作惡多端,害怕遭到懲罰,有的人生活困苦,希望求取福報。

    事實上,三界有比人類更為強大的族類,毫不奇怪。以體質而論,四靈中的兇禽猛獸就遠非人類所能應付。人的優長在于群道和器物,所以終能戰勝鳥獸。

    神族有煉氣、煉體兩**門,不論肉身還是神魂都較人類更為強大,鬼神皆為一種靈體,肉眼難以分辨,古人認為神祇都是聰明正直,無所不知的。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談到神祇的昏庸誣謬之處,往往要為其回護緣飾。紀昀便佞善柔,品格不足道。天庭猶如人間朝廷,神祇如同朝廷官員,凡人對神靈的觀感實際也是對官吏的觀法。

    平民百姓總是希望官吏正直無私,為民作主。這不過是一種美好愿望罷了。

    有一位紫霞道人為《聊齋志異》作序,江河日下,人鬼頗同。不應該幽冥之中,反是圣賢道場。

    不過鬼神的能力強于凡人,監察手段必也遠較人類為優,俗話,‘天道昭彰,報應不爽’,神靈確有這種能力。政治較凡間清明一些并非難事。

    幽冥之事終究不是凡夫所能改變,所以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鬼神的有無并不重要,即便有,也不是凡人能夠左右的。當然更多人關心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能否兌現。俗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若問何時才到,怕是遙遙無期了吧,不過人類總還可以保有一個美好的愿望。

    或許有一天,你到了那個位置上,執掌生殺大權,便可以懲惡揚善,一展生平抱負。

    怕的是人的地位一高,愛惜羽毛,明哲保身,把那替天行道的志向丟到九霄云外去了。

    韓信貧窘之時,遇到過南昌亭長和漂母這樣的善人,也受到過淮陰屠戶的羞辱。后來韓信功成名就,以千金回報漂母。卻將羞辱他的淮陰屠戶封為中尉。韓信我當時來可以殺了他,但是為這樣的人償命不值得。

    但當韓信有能力報仇,洗刷恥辱的時候,他反而選擇了以德報怨。這無非是想沽名釣譽,可惜事與愿違,韓信怨怪南昌亭長為善不終,卻又逼死至交好友鐘離昧釋劉邦之疑。結果劉邦也沒有放過他。

    老子報怨以德,禪宗什么以身飼虎,唾面自干,此皆不情之事,出于宗教的博大悲憫則可,用于人事則不可。

    ‘殺人則死,傷人者刑’。世俗的法則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官府必須懲惡揚善,主持公道,社會才能有良好的秩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的惡人遁入佛門,妄想逃脫律法的制裁,這是俗世法則不能容許的。

    儒家并不否定鬼神,但不像世俗那樣求取福報,或尋求寄托,‘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儒家的祭禮是一種追思,孔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并不在于鬼族的有無,而在于心靈的追憶、緬懷。所謂英靈不遠,鬼神不在冢墓之間,不在天堂、地獄,而在自己的心中。

    假如有一天自己壽元耗盡,這種追憶也就自然會停止。至于亡靈是否存在,是否能享受祭品,這也都在假想之中。有的人因思成夢,夢見故去的人,在冥界生活的不好,燒些紙錢祝禱一番,也是為求心靈的安慰。

    當然,世人也會向自己的祖先求福報,這也是人之常情,父母沒有不疼愛自己孩子的,這是自然之理,來無須求告。生活中遇有蹭蹬生意,想來也無人會怨怪自己的祖先。

    孔子,‘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子,‘生亦我所欲,義亦我所欲,兩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死亡是人生的終結,是以無人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一切福報也都是建立在身無災疾的基礎之上,否則再多的祿利也無福享受。孔孟對死亡的態度如此,認為仁義的重要更在生命之上,自然更不會為了現實的祿利求什么神靈。所以儒者自始自終都只相信心中的道義,外在的偶像如果他的道義有可取之處,也不妨吸取研究,對于諸子、佛法皆是如此。

    李白,‘古來圣賢皆寂寞’,屈原,‘眾人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用心如此,又安得不寂寞?

    孔子,‘德不孤,必有鄰’,他倒沒有李白那么悲觀,他的弟子顏回,對于孔子的話沒有不愛聽的。七十子中也有不少出類拔萃的人物。子貢,‘夫子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孔子后輩弟子中終究沒有超過他的,孔子,‘勿友不如己者’,但他的門徒朋友沒有哪個能超過他的,他還是要用滿腔熱忱教導學生,影響世人,苦心孤詣,至老不衰,圣賢終究還是寂寞的。

    即便宋明以后道學家盛行,他們信奉是天理,而非偶像。八股取士,代圣賢立言,道義和偶像幾乎難以分割,但孔子、孟子終屬中夏首屈一指的人物,他們的話總還不無可取之處。

    若有區別,那也是因為信奉道義才去崇拜偶像。宗教則反其道而行之,因為崇拜偶像,便把偶像的言語奉為至言要道,將偶像美化成完人,流風所及,真是穢不可聞。

    闡截兩教還只是道術和法門的分歧,甚至是人、妖兩族的對抗。而非對偶像的崇仰。

    不過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位列三清,神通廣大,他們的弟子弗如遠甚,自然也是惟命是從。已經有一些宗教的氣味。

    漢末張角、張魯創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張角的黃巾軍被朝廷撲滅。張魯割據一方,以鬼道治人。他的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張天師。

    道教的經籍仿造佛經的極多,也有一些是神仙家、陰陽家的東西。道教可以是兼容并包,也是諸子百家惟一發展成宗教的。

    這已經是玉帝重開天庭之后的事了。太上老君是四象天尊之一,后日成為道祖,為三清之首,在天庭中的地位無人能及。玉帝也對他禮敬有加。

    但在昆侖神庭,太上老君的地位并不高。這大概也是他恬退處世的態度所致。

    由于神庭并沒有宗教,帝俊來到天界后,很快就皈依了西方教。當然他也是聽了宇宙中有五方佛國,勢力廣大。西方教就是西方世界阿彌佛陀的信徒。

    天界族類眾多,帝俊雖結連羽族,求娶鳳凰公主,仍是惶惶不可終日。一直想向西方教借機助剿。

    欲界六天也不是后世道家的叫法,而是佛家的舊名。分別叫作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四天王天又叫三十三天,佛家將昆侖山叫作須彌山,四天王天距離昆侖山最近。鎮守四天王天的便是西方教冊封的四大天王。

    封神大戰之后,魔家四將被封為四大天王,沿用了佛家的封號。不過四大天王和魔家也頗有關聯。

    相傳魔家四將便是魔道鉅子子魔子的后裔。這四大天王皆是魔道人物,被西方教收服,封為四大天王,鎮守四天王天。

    四天王天可是天界門戶,帝俊進入天界,必須進入四天王天。

    蜃樓城離四天王天還有一些距離,隨著西方教勢力的擴張,四大天王鎮守的天域已經不只是四天王天,不過四天王天還是四大天王的封地。

    自從修羅教和夜叉教相繼崛起,四大天王無力彈壓,也只有四天王天尚是西方教的勢力,其他天域已經被修羅、夜叉、羅剎瓜分殆盡。

    帝俊來到天界之后,西方教審時度勢,允許神族進駐四天王天。

    四天王天是西方教最后的領土,神族受龍族威脅,向天界遷徙,如果不放他們進入,雙方不可避免要經過一場大戰,介時必是兩敗俱傷。

    帝俊是新敗之后,狼狽不堪,西方教日受修羅教和夜叉教的廝擾,同樣命運堪憂。雙方一拍即和,帝俊皈依西方教,接引道人冊封神族為天族,也就是后日的八部天龍之首。

    明欽聽摩吟起天界的形勢,才發覺其復雜程度超乎想像。這個界域離后世太過遙遠,后世只有神話傳,沒有多少古書留下。

    很多法都散亂破碎,后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譬如佛門天界有二十八天,道家則有三十六天,叫法也不相同。

    若不知道天界是由外來的西方教開始經營,西方教在宇宙中勢力廣大,佛法精深,很多法都是西方教留下。道家則以昆侖山為根基,直到祖龍攻伐神庭,神族大敗,才被迫逃往天界。但是神族來到天界之后,聯合西方教和羽族,逐漸站穩腳跟,壓伏修羅、夜叉等族。

    不過神族剛到天界的時候,處境非常艱難。連神王帝俊都皈依西方教,希望得到西方教的援助。

    但是到了封神大戰之時,西方教已經遷徙到西方,三十六天部成為了天庭的疆土,這里面定有緣故。

    神族進入四天王天,這是天界的大事。西方教和神族聯合已成定局。帝俊又得羽族保駕,新近迎娶了鳳凰公主凰娥,羽族為四靈之一,帝俊是羽族的守護神,東王公、西王母和風神禺彊的水師皆向東海遷徙,獨有帝俊率領少數皇親貴戚逃往天界,自然有一番深思熟慮。

    帝俊迎娶羽族公主之后,鳳凰一族水漲船高。原神族神圣其血統,將四靈視作奴仆,哪怕是神獸,也難以獲得神籍。

    帝俊要獲得羽族支持,雖然未能廢除此一法令,但羽族五鳳都成為神庭新貴,同日封侯,號稱五侯。

    五鳳皆為鳳凰之子,分別是赤鳳、青鸞、鹓雛、鸑鷟和鴻鵠。另外,孔雀被如來佛祖封為佛母,其弟為金翅大鵬鳥,是如來的娘舅。鳳育九雛中還有季鷹、扁鵲。扁鵲醫術冠絕,季鷹則特立獨行,甚為文人雅士激賞。

    神族、羽族和西方教的聯合難免觸動一些人的神經,尤其是修羅、夜叉、羅剎這些天界強族。修羅、夜叉原都是受西方教教化才通習道術,成為天界強族的,就如四靈師法神族,成為地界強族一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州市| 特克斯县| 固镇县| 济源市| 繁昌县| 会泽县| 连江县| 灵武市| 清新县| 大城县| 焦作市| 尼木县| 醴陵市| 望城县| 兴城市| 常德市| 长顺县| 昌平区| 土默特左旗| 积石山| 讷河市| 卢氏县| 成武县| 班戈县| 隆回县| 汶川县| 佛冈县| 聊城市| 比如县| 谷城县| 漳平市| 嘉荫县| 即墨市| 文成县| 镇赉县| 谢通门县| 远安县| 桦甸市| 镇原县| 来安县|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