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結語
也許含劇透,不喜勿看。不知道這回會不會和諧……
這書漸漸寫了五卷了。從一開始自嗨的寫意下筆,到現在,不覺已經兩年了。
從完的角度來,目前的劇情也才漸漸展開而已,這畢竟是漫步歌神路——9后的畢文謙的初心僅僅是一輩子安心唱歌,但目睹過1世紀沒有歌壇只有娛樂圈的主角,很清楚如果自己獨善其身的話,只會被時代碾壓。
既然不想待在染缸里,卻又有著理想,能怎么辦呢?很簡單,也很狂妄——在染缸形成之前,將之砸掉,自起爐灶。這是1世紀的中國青年才會有的霸氣。
于是,從決心“投筆從音”開始,畢文謙就一直處心積慮做著事情。
但這不是一個圍著穿者轉的世界(如果有讀者喜歡那樣的世界,這里先抱歉一個),畢文謙穿了將近三年,努力了將近三年,真正讓理想或者事業驟然走上快車道的,卻是在會計師視察文華公司時,他的一席無心之言。
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話改變了狗大戶買東風那單生意,從歷史上的5億美元變成百億上下的生意——而前一年整個中國的外匯不到1億。而且,由于是直接被會計師知道的,這份功勞也不可能被貪墨。
在文中的87年下半年開始,蝴蝶效應不斷醞釀有了劇變:沒錯,中國的歷史,出現了重大改變了。
改變的,不僅中國大陸,整個世界,也在改變,只不過蝴蝶效應目前還不夠劇烈罷了。
就像第五卷最后一章結尾的——也許,香港,我征服,在我見之前。
也許香港的娛樂圈在很多7、8后人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懷,但畢文謙穿前是一個9后,即使稍微知曉那些典故,也不存在深厚的情懷。
當畢文謙僅僅為了杜絕香港有活力的社會團體為了暴利而瘋狂向內地輸出盜版音樂制品這個的初衷,而從國家層面向二代們分析香港的歷史定位,作出退伍軍人便衣渡香江的建議之后,他的心思就再沒有放在那一隅過。
但在他看不到的時間、地點,事情始終演變著。
如果是看書仔細的書友,應該記得,萬鵬和劉甘美在莫斯科餐廳吃飯時,劉甘美感慨過——萬鵬雖然能夠動用的資源少,但他的自由度更高。而劉甘美為代表的南下香港的人們,雖然在他們自己看來不過如此的力量,能夠輕易碾壓香港所有有活力的社會團體,但如何去做,是有內部牽制的——國內親歐美的派系,自卑跪舔的思潮,擔心影響回歸的步調,對于十年前香港左派勢力的態度……不一而足。這方面的問題,這里就不細了,之前的那篇“解釋”,已經被和諧了,這里自然要有所收斂。
正文雖然寫得風輕云淡而留白,但以劉三劍進入文華公司為標志,劉甘美等人在香港掀起腥風血雨,從局限于香港的直接戰斗來,在灣灣被江南案牽扯的時間點上,不過是摧枯拉朽的碾壓。但在不局限于香港,不局限于直接戰斗的層面來,劉甘美等人是肩負了很大的風險的。可以,這是“很有魄力”的行為,做得出色是功勞,出了差錯得背鍋。所以,當大兩個曉琳進入文華公司時,劉甘美等人的行為才有了正式的定性確認,這既是因為東風生意的結果,同時也有劉三劍離開文華公司中心的代價。
——文華公司要在香港成立子公司,劉三劍要出任經理。同時,劉甘美,一個碾壓了香港所有有活力的社會團體地頭蛇的人,出任中英聯·合聯絡組的中方代表,這既是對劉甘美的肯定,也代表中國在對港事務上的態度的明確。
這些,在畢文謙這個宅男的第一視角里,是不會親眼看到的。但這一切,必然深刻地改變著整個香港社會,自然,所謂的娛樂圈,也在其中。
也許可以這么比喻一下:劉甘美,以及將來的劉三劍,對于香港娛樂圈來,就像麥克阿瑟相對于二戰之后的RB雖然正文目前來還不是,但這個趨勢是必然的。而畢文謙,則相當于是美國總統。同時,對于這個他自己一手鑄成的格局,畢文謙基是懵懂的,后知后覺的。
也許,對于很多書友,對8、9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有所情懷的書友來,這書里畢文謙將要直面的香港娛樂圈,會大不相同,雖然人還是那些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就是格局不同,這就是居高臨下。同時,這就是蝴蝶效應。
順便,大家可以在書評區或者書友群,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提一些這個時代的香港相對耳熟能詳的明星,我可以參考一下,兼聽則明。
至于其他的……鑒于之前的“解釋”被GG的遭遇,就不太細了……北萬鵬、南劉三劍、東寧之、西大曉琳、外王京云、內曉琳,以及中樞的黎華——文華公司的影響力,在第六卷里,在88年里,將會重重參與著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
問題在于,這是一娛樂文,世界格局的演變,多數多半會以留白的形式,由大家意會了……吧。
畢竟,畢文謙只想當歌神,哪怕他為了這個理想,會花前半生改造世界,但這并不是他格外在乎的。他只是一個有著1世紀具有中國特色的霸氣的9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