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鄧玉娘去京城不久,河州那邊就有親戚找上門來了。來人叫張涌,論輩份和張海一輩。
張家在河州是個大族,族眾上萬,并不是每個張家人都和張海一樣,是富貴熏天的牛人。擺攤的,做佃戶的,甚至當乞丐的,都有張家的人。這很正常,張家就是再有錢,也顧不過這么人來。
張涌和張海雖是兄弟,但已經出了五服,嚴格起來,應該沒什么關系了。張涌混的還算不錯,家里養著兩條半大的船,專做江面上的生意,日子還過得去。不過,這點生意,還入不了張海的眼。張涌也就是每年祭祖的時候,能在隊伍后面遠遠地跟著最前面的張海給祖先叩頭行禮,除此之外,別無交集。
前段時間,河州連降大雨,大水淹了河州城。張海到處是產業,不愁沒地方安身,但張涌就慘了,所有的家當在城里,水災一起,連個安身的地方的沒有了。他自己倒好,大不了上船上待著,可家里上有老,下有,天天住在船上可受不了。現在誰都狼狽,指著家族照應顯然不靠譜。
正當張涌一籌莫展之時,一艘掛著“盛唐”旗幟的海船悄悄靠上了碼頭。張涌和汪橫以前私交不錯,一眼就認出了汪橫的船來,心中怪道:“這明明是老汪的船,怎么換上了盛唐的旗幟呢?”厲家要謀汪橫船的事他是知道的,但厲家的船行不叫盛唐,而且他也從來沒有聽盛唐的名號,心中忍不住好奇,便偷偷挨了過去。
可巧有幾個水手正好下船,張涌認得是老汪的伙計,輕輕叫了聲,朝著他們招了招手。其中一個水手認出他來,笑著走過來,給他請了安,道:“張老板一向可好。”張涌急急地問:“閑話少,老汪呢,你們的船怎么掛著盛唐的旗子?”
水手回頭看了一眼迎風飄揚的盛唐大旗,轉頭笑道:“張老板還不知道吧,我們現在已經投了盛唐商行了。我家老板在義州好好的,聽咱河州遭了水災,他老人家特別開恩,讓我們來接家人,一塊去義州逃難呢。”
“哦,原來是這樣啊。”張涌點了點頭,又問:“這盛唐商行是什么來頭,以前怎么沒有聽過?”
水手笑了笑道:“這就怪了,您老還不知道盛唐商行嗎?這可是你們張家的買賣,盛唐的東主就是張家主的親生兒子。”
“混帳話,張家什么買賣我還不清楚嗎,從來就沒聽過張家還有個盛唐商行。”雖然張海刻意往外散了些消息,但擴散面也僅限于高層,象張涌這種身份的自然不可能接觸到這樣的信息。所以當時就變了臉色,道:“你們這是讓人騙了。”
“不會錯的。”水手很肯定地回答道:“盛唐的東主有張家家主令牌,我們老板親眼所見的,這還能有假?”
“家主令牌?”張涌一下子有些蒙了,張家家主令牌雖比不得玉璽圣旨,但也不是什么人都敢偽造的,就算是作假,也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敢拿出來招搖的,八成是真的。心里更加疑惑,接著問道:“那你們東主叫什么?”
“我們東主的名諱,單字一個沖。這個張老板應該知道啊。”
張涌更是摸不著頭腦了,張海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張凌,現在在平州做轉運使,兒子叫張冰,一直在河州打理家族的生意,怎么突然又迸出個張沖來?但看那水手言之鑿鑿的樣子,又不象有假,只好擺了擺手,含糊地道:“先不要這個了,老汪現在怎么樣?”
“我們老板現在過得可滋潤著呢,張老爺待人大方,別老爺,就是我們這些苦力,工錢都漲了好幾成。對了,現在盛唐商行正缺人手,我勸老爺也去那邊吧,你們是一家子,還能虧了你。”
張涌沒有回答,只點了點頭,道:“我還有事,你們也去忙吧。”便匆匆辭了那幫水手,直奔張府去了。
張府的前廳里已經聚滿了過來求救的張氏族人,張涌好半天才見到一個以前相熟的管事,急忙上前,將管事拉到一邊,聲問道:“我問你個事,你知道張沖嗎?”
管事立即變了臉色,緊張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見無人注意,這才壓低了聲音,正色道:“我四哥,別怪兄弟沒提醒你,當心禍從口出。”完意味深長地朝著張涌點了點頭。
張涌知道大宅門里的水深得很,雖然管事沒有直,但神色已經非常明白了,急忙連連點頭應道:“是是是,我知道利害。”
出了張府的門,張涌便趕到剛才那個水手的家里,也顧不得體面了,站在過膝水中,扯住那人細細地問了張沖那邊的情形。出來走了一頭,心里還是有些不踏實,又找了幾個同那水手一起的人問了,所有的人都對張沖贊不絕口,心里便隱隱有了主意。趕回船上,看著窩在船上的一家老,一夜沒睡,思來想去,第二天清晨才下定了決定,跟著汪橫的船一路北上,到了靜海。
河州的大水,讓一直對災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朝廷再也坐不住了。國庫里根沒有足夠的賑災糧,這讓太子大為光火,直接在朝堂之上將戶部尚書罵了個狗血淋頭。尚書大人為官多年,算上太子這代,也是三朝元老了,從來沒受過這么大的屈辱,一口老血噴出去,當場就暈倒在了金鑾殿。
尚書倒了,但賑災的事一刻也耽誤不得,劉大人在兵部尚書朱桂的力挺下,臨危受命出任河州賑災使,太子毫不吝嗇地在劉大人的鼻子前面掛了一個大大的胡蘿卜--只要這個差事辦好了,戶部尚書的位子就是他的了。
鄧玉娘的消息一傳回來,張沖便緊急下令,將盛唐商行的各處囤的糧食湊了差不多十萬石,供劉大人調派。劉大人得知,心內大喜,急忙告知朱桂。朱桂自然也是喜出望外,當即令兵部行文,著沿途安排重兵護送。
不到半月,糧食安送抵河州。張沖特別準備了二千石糧食并紋銀五千兩,由尚誠親自帶著,專門送到張海府上。即使大災之年,張家也不差這點糧食和銀子,但張沖表示的心意,還是讓張海覺得心里暖暖地,不由對老管家點頭嘆道:“沖兒是個好孩子,這點真隨他娘。”老管家笑道:“那是自然的,聽義勻兩州的旱災不輕,拿出這么東西來,也夠難為這孩子的了。”
劉大人的尚書一職應該是沒有懸念了,但當多災多難的時日,尚書可不是那么好當的,十萬石糧食對于一個國家來,連杯水車薪的規模都算不上。
面對已經見底的糧倉,張沖也沒招了。糧食是地里長出來的,老天不給面子,誰都沒有辦法。大河給他出了主意,南海諸國,氣候炎熱,降水豐沛,糧食一年三收,四收,甚至五收的都有,所以糧價極低,完可以從那邊運糧過來。
這當然是個好辦法,但船怎么辦?張沖只有一艘船,部裝滿糧食,也不過一萬石左右。雖然只收糧食,海程較短,一月可以往返兩次,但也不到三萬石,只靠他一家的力量支持賑災和戰爭,很顯然是個笑話。目前,最可行的是聯合更多的船行,合起伙來,才能成事。
商家趨利,現在糧價雖高,但大家也看明白了,朝廷現在可沒憋著好屁,要是誰不開眼,真的把糧運過來,只怕這邊船一靠岸,那邊就有官兵等著卸貨了。到時候丟了糧食還是事,再被戴上個囤積居奇的罪名,那可是要蹲大獄的。所以,無論是張沖安排人,還是親自出面,沒有一家船行愿意去觸這個霉頭。
“不管了,先把咱的船派出去,能運多少運多少。”火要燒到眉毛了,張沖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尚誠剛剛從河州趕回來,氣都沒來得及喘一口,便被張沖拉了過來。聽完張沖的話,尚誠也沒什么好主意,點頭嘆了口氣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剛要站起身來,傳令去請汪橫,下人卻突然跑進來,道:“汪老板求見。”
“曹操,曹操到。”張沖笑了笑,揮手道:“快快有請。”
汪橫進了屋,先與張沖、尚誠見了禮,便開口笑道:“昨日,我一個好友從河州那邊過來,我的這個好友也是老爺一族的,論起來和老太爺是一輩上的,名字叫張涌,只因家里遭了災,無處落腳,所以想來投奔老爺,我念著他與老爺是一家,不敢做主,特地來討句話,老爺要不要見一見他?”
張沖聽了一楞,便細細地問起來,聽張涌帶了兩條船過來,心中大喜,連聲道:“既然是家伯父到了,哪有不見的道理。你且等我一下,待我換了衣服,與你一道過去拜望。”
張涌的船就泊在靜海衛的碼頭上,張沖帶了幾個隨從,與汪橫騎著快馬,不一會功夫便到了靜海衛。兩下一見面,張涌暗中細細打量著張沖,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眉目之間,與張海倒很有幾分相似,心中更加確定這伙子就是張海的兒子。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