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有座茅廬,茅廬里住著一條臥龍。
這座茅廬,比皇宮還受矚目。
今日茅廬外,來了一個特殊的人,一位渾身披甲的將軍。
和臥龍一起撐起大徵的武悼天王!
大徵有千古圣君劉禪,當然,這是個很爭議的君王,有人說他是異人,畢竟千年九州中有位連白帝城臥龍也扶不起的劉阿斗。
也叫劉禪。
可沒多少人愿意相信,同樣是一國之君,在異人世界扶不起的庸才,來到東土世界后,卻成為三大王朝君王中最為耀目的千古圣君。
不合理嘛。
但不論怎么猜測,都不影響劉禪作為大徵圣君的事實。
然而大徵不止一位圣君而已。
還有千年九州中那位多智近乎妖的臥龍,盡管有些人……比如冉閔,就覺得千年九州中關(guān)于臥龍的各種事跡有夸大、嫁接的懸疑,但這位臥龍出山之后,卻實打?qū)嵉妮o助劉禪滅了大蘇王朝。
臥龍,是大徵的謀。
哪怕是攻破大蘇京都時,白帝城臥龍也不曾親自帥兵去過沙場,他只是調(diào)兵遣將,謀略大局,率陣沖鋒之人,便是大徵的劍。
這柄劍今日來到了茅廬外,渾身披甲。
冉閔身材不算很高,然而也是七尺昂揚,滿臉的絡(luò)腮胡須,確實和當年大涼的乾王趙驪有幾分神似。此刻渾身披掛虎頭銀甲,銀光閃耀中,侵染著濃郁而陳舊的血腥氣,仿佛那副銀甲在血海里浸淫過一般。
事實上差不多。
當年攻破大蘇京都那一戰(zhàn),大蘇楚室在皇宮中等死殉國,而大蘇的將軍們披甲在城頭殺敵,在長街上巷戰(zhàn),寸步不讓。
要么死,要么還是死。
只要還站著,那些大蘇將軍身前的大徵的士卒,絕對不能越過一步走向皇宮。
冉閔從始至終沒有招降。
他只是帶著絕對優(yōu)勢的兵力,不停的殺戮,殺光東門后,又去南門,殺光南門再去西門,然后是北門,最后是京都中央的大蘇皇宮。
那一日,大蘇京都是真正的血流成河。
但是來到皇宮正門,冉閔罕見的停了下來,下馬,駐劍在身前,看著從皇宮正門一直延續(xù)到大朝會殿堂的那群讀書人,冉閔沉默了很久。
大蘇亡國,地方不少文臣官吏也退到了京都。
加上京都本有眾多文臣,又有一些大儒和門生同來,再加上國子監(jiān)、太學(xué),以及一些野生儒才,這一日,皇宮正門到大朝會殿堂這一路上,讀書人汲汲。
竟有三千人之多。
三千儒衫,浩然儒氣。
冉閔在殺掉那位寧死不退,哪怕已經(jīng)身中七箭的楚室將軍時沒有下馬,甚至連眼神都沒有逗留一下,但此刻……
他下馬,沉默了許久之后,默默的對著眾多讀書人行禮。
然后舉起劍。
殺。
三千讀書人,幾乎有一半都是死在冉閔的劍下,徹底殺斷了大蘇的讀書人種子。
劍身卷刃,渾身浴血。
那一戰(zhàn)之后,冉閔再沒換過戰(zhàn)袍,然而無論那一身銀甲如何清洗,始終會發(fā)出濃郁而陳舊的血腥氣。
自大蘇滅國后,冉閔已經(jīng)很久沒穿戰(zhàn)袍。
今日卻著戰(zhàn)袍,而且來到了茅廬之外,倒也不讓人意外,畢竟遺棄之地那個大涼藩王萬里一劍來了,若是白帝城臥龍擋不住,武悼天王自然會接上。
冉閔,不只是將軍而已。
出城一戰(zhàn)后歸來的白帝城臥龍諸葛亮羽扇綸巾,來到茅廬外,盯著這位武悼天王,神色淡然,“你殺不了那位大涼藩王!
冉閔冷笑,“我有雄師百萬,數(shù)萬可誅真神仙的九連神弩!
就連神弩,比床弩還更恐怖。
當然,也是白帝城臥龍的手筆,真神仙以下,若是千支神弩齊發(fā),必死無疑,真神仙的話,若是面對萬支神弩齊發(fā),也只怕是兇多吉少。
諸葛亮云淡風(fēng)輕,神態(tài)謙和淳儒,“確實,若是大徵全力出手,根本不需要我出發(fā),你只要帶著一眾高手去掣肘住大涼藩王,再以就連神弩射殺之,看似不難,然而你只看見了遺棄之地的大涼藩王,卻沒看見大驪王朝的大燕太祖和百里春香!”
冉閔蹙眉,冷哼一聲,“我知道那倆貨的齷齪心理,但我們?yōu)楹芜要等下去,等那大涼藩王回到遺棄之地一統(tǒng)天下后,那樣的話我大徵雄師又要枉死多少好男兒!
諸葛亮點頭,“當然不會如此!
來而不往非禮也。
既然你這位大涼藩王代表大涼萬里問了一劍,那么我大徵便讓冉閔率領(lǐng)大軍東出守望之地,百萬雄師化作萬里一劍。
你大涼可接否?
于是大袖一揮,“天王,陛下的圣旨隨后就到,您可命將軍,率十萬人馬過武州,奔赴守望之地,作為前鋒,先行為大軍開路,天王可帥雄師殿后!
冉閔有些訝然,“前鋒過武州再入守望之地?”
恍然,“莫不是洛陽王劉秀有了變故?”
諸葛亮嘆氣,“不好說!
試一下而已,若是劉秀那邊生了變故,那么這十萬前鋒過武州的話,應(yīng)該能試出一些端倪何況大軍東出遺棄之地,武州本是必經(jīng)之地之一,而守望之地則是必經(jīng)之地。
冉閔點頭,轉(zhuǎn)身而去。
忽然側(cè)首,“國師,如果本王猜的沒錯,當我大徵雄師拔寨之時,也是大驪雄師出兵大成王朝之時,亦是大涼女帝破八陣圖之時罷?”
武悼天王冉閔,兩世皆豪杰,怎么可能看不透這些脈絡(luò)。
諸葛亮點頭,“著實如此!
冉閔哈哈大笑。
他不知道百里春香和大燕太祖究竟在謀劃什么,但他只知道一個道理:如果大徵能夠徹底征服遺棄之地,回過頭來,又能以浩瀚雄師摧毀大驪,再吞并大成,那么無論百里春香和大燕太祖在謀劃什么都不重要了。
任你千萬謀略,在我冉閔看來,一字可破之。
殺!
大徵雄師將留部分駐留國土邊境,謹防大驪和大成打到一般的時候,跑來覬覦大徵國境,剩下的雄師將要全力傾瀉到遺棄之地。
這樣的傾國之力,遺棄之地能擋否?
必亡無疑。
隨著大徵圣君劉禪的一紙“討罪詔書”,隨著冉閔的軍令頻下,大徵國境上,百萬雄師迅速開動,奔赴守望之地。
山河變色,兩座世界的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