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學院來的稍晚些,并沒有見到當日火槍齊射的震撼場面。
雖然當日的射擊有定的問題,但那個問題其實也并不算大,要想解決也同樣很簡單,增加火槍的數量以及人數,對陣型由三段改為五段就可以了。
而火槍的次射擊,基本可以確保面前整個區域內不會有任何的活物。
事實上三段射擊也并非就是想象中的跟機槍那樣,連續不停的火力覆蓋。
這里面有個時間差,而這個時間差就是第次射擊過后,清理出片空地,等到下批敵人進入這片空地的時候,再由第二排進行射擊。
目的不是為了火力不間斷,而是為了保證當敵人進入某區域的時候,可以始終保持火力對這區域的覆蓋。
除非敵人能夠在兩秒鐘之內補充上來,并且超越之前跑在最前面的敵人,那樣的話,或許就要改為十段射擊了。
對付步兵的話,三段式射擊就足夠用了,甚至時間上還綽綽有余,但是對付騎兵,三段式就有點不夠看了。
這段時間除了教學,李靖也直在研究關于火槍的運用,結果幾個月下來,搞的李靖現在連上課都不知道該講些什么東西了。
了解的越多,內心便越是震撼,他的那些理論,似乎在這種新的作戰方式中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如果硬是要上,那么結果只有個,排隊去送人頭,等到對方的彈藥消耗完了以后,才能擊敗他們。
可那樣的話,自身又要損失多少兵力去填補這個漏洞?
即便是大唐這種擁有千萬人口的大國,也絕不敢這么去搞,搞不好的話,兩場戰斗過后,大唐就會損失掉半的人口。
“但問題在于,根據臣的了解,那些火槍好像在雨雪天氣,或是潮濕的環境下好像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歸可能,盡管火槍不是火繩槍,而是采取了擊發槍的模式。
但問題在于,這種擊發裝置實在是太老套了。
老套到每次射擊后的準備工作需要兩步或者三步,清理槍膛(兩三次射擊或五次清理次)、塞入發射火藥,再塞入彈丸,用根棍子將其捻實。
最后步若是不到位的話,問題就是彈丸可能射不遠,或者根本射不出去。
這種方法最怕的就是發射藥受潮,可發射藥是火藥,又不能用火去烤,戰場又不是你自己設置的,天氣也不是人為的能控制的,所以這個問題很尷尬。
當然了,李靖忽略了另外點,這年代遇到下雨的天氣,大多數都是停戰的,很少會有人冒著大雨繼續交戰,除非被逼到了絕路,不得不背水戰。
否則的話,戰過后將士們就有可能發燒感冒,這才是最致命的。
但致命不致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在雨雪天氣的時候,將會失去戰斗力,只要能在這個時候消滅敵軍,即便戰后生病又能怎樣?
“火槍的問題暫時不必多慮,科學院那邊始終沒有停下來,當我們有足夠的的人,吃透了這些東西的時候,自然會有新的裝備到來。”李元吉并沒有多說,但這話也基本上算是告訴了他們,這個問題正在解決。
只是怎么去解決,這個就不知道了。
當然,他們不知道,不代表李元吉不知道。
就算不是軍工出身,可后世隨隨便便個人都知道步槍的模樣以及基本的組成吧?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大難點在于子彈,只要確保子彈內部不受潮,就可以在任意的環境下打出去。
唯需要考慮的就是之后這把槍會不會被嚴重的腐蝕掉,但這個問題似乎并不重要。
李元吉也沒指望他們搞出半自動步槍或者自動步槍那種高科技玩意兒,現在只需要搞出個單發手拉式步槍就可以了。
至于難度,非要找個困難的話,或許就是步槍的槍管算是個了。
除了這個以外,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都在研究那顆小小的子彈,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而且可以遇見的是,工業能力幾乎不存在的大唐,就算是研究成功了,之后也只能依靠人工去制造,速度,人力,產量,都無法與自動化相比。
“不同的裝備有不同的打法,兵法固然有用,但只在戰斗前才能發揮出它的作用,旦戰斗爆發,兵法基本上不會存在任何的作用。”說到這里,李元吉覺得自己來的似乎早了些,至少也應該等到步槍和子彈研究出來再來。
現在的話,切都只能憑借著自己這張嘴去說,沒有任何實物,如果是火炮倒還好說,可這種步槍,徹底改變作戰方式的步槍,說出去誰會信?就算信了,他們又能想象出那種作戰場面嗎?
“新的槍械還沒有研究出來,所以具體的性能什么的我暫時無法告訴你們,不過有點可以肯定,新的火槍無論是射程,還是射速,都比現在的火槍更強悍,如果非要比的話,我只能告訴你們,現在的火槍速度快些的話,十息內能發射槍,而新的槍械,熟練了以后,十息內至少可以發射三槍,甚至四槍,如果不用瞄準,五槍也是有可能的。”李元吉只能大致的說著,雖然其他的沒辦法說,因為他也不知道。
但射速這個基本是沒問題的,而射速的快慢,跟戰斗的目的有很大關系。
李元吉繼續說道:“在新武器裝備以后,弓箭這種裝備就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為它的射程相對更近些,且威力不足。而火槍的運用,從另個層面來說,更有利于保護將士們的安全,這是種中近距離的作戰利器,所以在實戰中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的避免短兵相接,而最合適的作戰距離,在百步至二百步之間,過遠則有可能造成殺傷力減小,精確度下降,過近則有可能被敵軍迅速的沖過來。
如果在面對騎兵的時候,最好的辦法還是三段式射擊,盡可能的確保己方的火力輸出,利用單武器的快速射擊等優勢,形成不間斷的火力打擊,以編織道嚴密的火力,使騎兵無法突破。
另外,如果敵軍也裝備了火槍,而己方處于進攻位置,之前經常用到的推進戰陣,就必須要拋棄掉,這種戰陣只能是排著隊去送死,對于取勝沒有任何的幫助,關于這點,先前火槍試驗的時候,那些軍隊來的學員已經見識過了,我就不再多說了。
在面對同樣裝備了火槍的部隊面前,最好的辦法不是集群沖鋒,也不是列出陣勢叫陣嚇人,說句毫不夸張的,距離合適的情況下,投彈車來上幾下,就能輕松的剿滅整個戰陣的敵軍,若是閑速度太慢,調來兩臺火箭炮就足夠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采取散兵戰術,什么是散兵戰術?
就是以伙為作戰單位,或呈線型推進,每人之間間隔五到十步,或呈三角形。”
李元吉在身后的黑板上畫下了班排三三戰術,這個是從后世抄襲而來的,雖然不知道現在講這個是不是有點太夸張了,太過于前衛了。
因為即便自己研究出了單發步槍,可這世界也只有大唐家有這個武器,其他對手還都是冷兵器呢,連個投彈車都沒有,現在講這個,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的時間,根本就用不上。
之所以有可能用不上,但還是講了出來,李元吉只不過是希望有朝日,在戰場上發生了這種事情的時候,讓他們知道該怎么去處理,不至于慌了陣腳,或者不知道該怎么處置,只能按照老辦法去推進,平白損失更多的將士。
指著剛剛劃出來的三角戰術,李元吉繼續講道:“顧名思義,三角戰術就是以伙為單位,無論從哪個方向去看,從哪個方向去進攻,始終可以保證至少有三個人可以相互間的協作,這種戰術在短期內可能會用不上,因為這是在遇到跟你們相同配置,或大差不差的敵軍的時候才會用到的。
課后大家可以討論下,下面說下我對于未來戰爭的看法。
簡單點說,未來戰爭可以是立體化的,從天上到地下,都是戰場。將孔明燈放大數倍,可載人上天,可用于偵查敵情,指引炮兵轟炸,也可攜帶炸彈飛到敵人的頭頂直接進行精準的轟炸。
而地面上,我給它總結了句話,就是炮兵轟完步兵沖,步兵沖完炮兵轟。很呆板,也很無聊,但對于戰爭而言,卻有著很大的幫助……”
不知不覺間,堂課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這堂課講了很多,但也可以說什么都沒有講,講的都是些概念,甚至眾人還不理解的概念。
但是無所謂,李元吉正打算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去深入的講下今天講的內容,雖然自己也是半瓶水,但對于他們這些白紙而言,這已經夠用了。
“課堂上的內容,嚴謹外傳……”臨下課時,李元吉又警告了句。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