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生育……
這個提議在不少人看來都感覺有些荒唐,世界上其他國家可以搞鼓勵生育,因為他們?nèi)丝诒揪筒欢啵侨A夏,自古以來,華夏便是人口大國,無論在哪個時代,華夏的人口數(shù)量都是排行世界前列的。
即便現(xiàn)在大唐僅有四千余萬人口,不及整個華夏五千年歷史的三十分之一,可是放眼現(xiàn)在,華夏的人口數(shù)量依舊是全世界最多的。
但是太子李承光卻依舊提起了這個建議,或者說,李承光是受李元吉的指示,提出的這個建議。
至于原因,這個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眾所周知的了。
李元吉很少在民生方面在提出過什么新的建議了,而這些建議,全部轉(zhuǎn)移到了李承光的身上,這是在為李承光打基礎,所有人都明白。
同樣的,所有人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事情依舊辦了,只不過由皇帝提出改為太子提出,只要事情沒有拉下,父子二人誰提出來,那是人家的家事,誰也管不了。
但問題在于,大唐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這么多人了,而且平均每年還會凈增長一百萬左右,這個增幅已經(jīng)很高了。
因為按照這個增幅,接下來十年的時間,大唐人口將突破五千萬,更準確的說,是會來到五千五百萬左右這個數(shù)字。
這個人口數(shù)量已經(jīng)不少了,很多地方已經(jīng)人滿為患了,均田制為什么進行不下去?
或者說朝廷不打算繼續(xù)進行下去了?因為按照這個情況發(fā)展下去的話,最多幾十年,各地就將無地可分。
大家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也都同意取消均田制,但只是取消,而沒有新的方案出臺,長久以往,又會形成新的問題。
四千多萬人口的確不少,但也要分什么時候的。
按照李元吉的計劃去行事,這四千余萬人口是遠遠不夠的,差的太多太多了。
無論什么時候,人口永遠都是國家強盛的第一因素。
至于原因,這還用多想嗎?
英國的日不落王朝,美帝的世界警察,看起來都很牛掰,可到最后終究是要交出來這個位置的。
然而,華夏的老祖宗卻早就告訴了世人,最六的殖民手段是什么。
翻開歷史版圖的演變,答案一目了然,移民,大量的移民,只有移民,才是長久控制一方水土的根本手段。
大量的移民過去,幾十年后,幾百年后,這片土地上的人自然會產(chǎn)生歸屬感,自然會將其看作是一體,而不會去搞什么分裂之類的。
所以,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口。
濟州是這樣,李元吉移民十萬人,這個數(shù)字幾乎與濟州原住民的數(shù)量是一樣的。
通過政策的保護,軍隊的保護,移民在那里可以迅速的吞并那些原住民,擠壓原住民的生存空間。
當然,華夏人的手段,在這方面自然是高明的,所謂的吞并,也并不是直勾勾的殺掉,而是通過聯(lián)姻的方式去解決。
唐人在濟州島就是高人一等,且移民過去的也有不少的單身漢,娶一個當?shù)氐睦掀牛屚林僖粋女人,少一個繁衍后代的機會,這不正是無形中的吞并嗎?
所以,大唐需要大量的人口來支撐這一戰(zhàn)略,雖然短期來看很難起到效果,但是幾百年后,結果就很明顯了。
“兒臣認為,朝廷當施以重賞,夫婦二人若生四胎以上,每胎額外獎十畝,凡移民者,每胎額外再獎十畝,凡移民新地者,每人可分八十畝,新生人口每人可分六十畝,若生三胎以上,每胎額外獎勵三十畝。”李承光繼續(xù)說道。
這里用到的是每胎,而非每子,別看只有一個字的差距,但實際上這差距可大了去了。
子代表著兒子,是勞動力,胎,則代表不論男女,生下來就算,這個政策一但推出,必然會促使大量的新生兒出生。
雖說短期內(nèi)看不到什么太大的效果,可是等個一二十年之后,這個效果就徹底的出來了。
人口紅利,從來不會說立即就能讓人看到的,這需要漫長的等待。
總而言之,走與不走,各有各的好處,留下來,沒那么多獎勵,每人就是三十畝,最多也就拿個生育的十畝獎勵。
但是移民,直接就翻了一倍,分別拿到六十畝和五十畝,愿意前往新地的,那就更豐富了,八十畝與六十畝,將近留下來的三倍。
雖然有風險,但是利益也很豐厚,況且移民其實也沒什么太多的危險,當年的鎮(zhèn)北,那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嗎?
雖說那地方偏僻了些,可是現(xiàn)在再去看一看,論農(nóng)民的生活水平,鎮(zhèn)北那邊的條件明顯的要高于這邊,因為地多,還有牧場。
濟州那邊的情況暫且不知,畢竟隔著一片海,誰也看不到,但是聽說還不錯。
“陛下,移民并非小事,所涉及到的東西更是方方面面的,臣覺得還是從長計議的好。”魏徵站出來勸說道。
李承光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大家在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那就太笨了點,況且,打一開始,魏徵就對這個提議不感冒,雖說沒有鼎力的反對,但同樣的也沒有支持。
如果都按照這樣的話,地的問題的確是不用擔心,大唐還有很多地都處于無人耕種的階段,移民過去就好了。
“是啊陛下,移民總要給百姓安置臨時的安身之處吧?若是允許其攜帶物資,移民的速度與難度必然會受到影響,可若不允許,一切生活物資,都將由朝廷來負責,壓力的確挺大的。”
接下來,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各有各的理由,且說起來也都很有道理的樣子,至少李元吉一時半會兒的是找不到什么反駁的借口。
恩,僅僅只是針對他們說的這個原因。
李元吉自然不會開口,而是將目光放在了李承光的身上。
雖然才剛剛十二歲,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準備了幾年的時間,這么點問題都解決不了的話,那也太讓人失望了。
李承光自然知道李元吉的意思,此時的李承光雖然年紀不大,但經(jīng)過幾年的洗禮,心性已經(jīng)成長了不少,況且身邊還有那么多的老師同伴,有可能遇到的問題,他們早就預測過了。
李承光倒是沒有任何的膽怯,直接站出來道:“孤且問諸卿,昨日與今日之大唐,孰好?”
馬周微微瞇著眼睛,嘴角微微的上揚,漏出了一副微笑。
魏徵則是倒吸一口冷氣,不由得看向了馬周。
兩人同為東宮屬臣,這個問題自己顯然沒有給李承光任何答案,甚至一直都是不冷不淡的態(tài)度,李靖顯然是不會摻和這方面的,除了李元吉安排給他的任務以外,李靖這些年幾乎就是死守軍校,甚至,為了不來回奔波,李靖甚至問李元吉要了塊地,直接在軍校旁邊修建了新的府邸,一家人都搬到了那里,只是偶爾的回一次長安,述職,順便教導一下李承光。
自己沒說過,李靖不可能,加上馬周剛才的反應,魏徵心中便有了答案。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問的很刁鉆。
表面上看,只是在問以前的大唐和現(xiàn)在的大唐哪個更好?
可實際上,李承光卻是再問,你們是想守住大唐現(xiàn)在的樣子,故步自封?還是走出去,讓大唐變的更好。
激進派與保守派固然會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論怎么看,這個提議的初衷是好的,是有利于百姓的,唯獨朝廷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與物資。
而且,這里面還涵蓋了一個意思,就是在質(zhì)問這些大臣,你們是覺得大唐現(xiàn)在的領土已經(jīng)足夠了嗎?那些領土空著無人耕種,要他又有何用?
“昨日與今日,各有各的好,臣倒是認為,太子此議可行,但在計劃的制定上,需要相對的保守一些。”房玄齡站出來和稀泥道。
“玄齡有何看法?”李元吉饒有興趣的問道,這個私下里是真的沒有溝通,但房玄齡的確知道這個事,也參與了進來,并且是支持態(tài)度的。
“回避下,臣對其他并無任何看法,唯獨移民這一塊有些想法。”房玄齡拱手回應道:“以往的移民,多以宗族為單位,但宗族人數(shù)龐大,人多口雜,即便表面上沒有什么不合,心中如何想的,誰也不清楚。所以臣倒是覺得,不妨以夫妻二人為基礎單位來移民,同村,同鄉(xiāng),或者同縣移民至一處,設立新的村,鄉(xiāng),縣,也算相互間有個照應。”
人多口雜,這是肯定的,兩個人還會有不同想法呢,更何況是一個動則幾十口、上百口人的宗族?
有人不想走,有人又想出去闖一闖,但礙于宗族的原因,不好意思自己走,朝廷給了一個理由,無形中也會有利于移民政策的推行。
話又說回來了,一個宗族那么多人,和和氣氣沒有任何矛盾的,又有幾個?
誰家還沒個雞毛蒜皮的矛盾事?如果有這個機會可以單飛,飛一下又何妨?況且留下來基本也就這樣了。
“先統(tǒng)計吧……”李元吉卻沒其他人那么樂觀,主要是上次的移民給他帶來了不好的體驗,所以這次心里多少有些沒底。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