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鐘無稽搖了搖頭。
“兩千兩?”高文舉盯著鐘無稽意味深長道,“鐘公子好大的胃口,還沒有人能從高家一次索走兩千兩銀子呢!”
鐘無稽笑了:“高長史的不對!”
“好了,兩千兩就兩千兩!”高文舉從懷中掏出一疊銀票,從里面拿出一張遞給鐘無稽,“銀票你收好了,此事至此為止!”
“唉!”鐘無稽嘆了口氣,“我剛才了,高長史的不對,我所的一口價不是兩千兩,而是兩萬兩!”
“兩萬兩?”
不僅是高文舉,就連陪坐的鄭牧野、程清泉和陳橋,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鐘無稽的胃口太大,大到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高家是曲城的大家族,也是曲城首富,可曲城是個貧瘠之地,高家就算再富有,家中所有的財產也不過七八萬兩銀子。
鐘無稽這一開口便是兩萬兩銀子,高文舉如何會答應?
鄭牧野三人齊齊把目光投向高文舉。
果然,高文舉露出了怒容,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死死盯著鐘無稽,目光有些嚇人:“若是我不同意呢?”
鐘無稽并不在意高文舉的目光,夾了一口菜津津有味咀嚼起來,吃完又端起了桌上的杯子,一飲而盡,抹了抹嘴自言自語道,“看來談不成了,那就吃完走人。這樣也好,該當差的當差,該罷官的罷官,該砍頭的砍頭,誰也不虧欠誰。”
罷,鐘無稽也不理會高文舉能殺死人的目光,自顧自地大快朵頤起來。
鐘無稽看似在自言自語,實際上是給高文舉聽的,這其中威脅的意味非常明顯。
高文舉何時受過這種氣,來要拂袖而去,可一想高家人還在大牢關著,這事還得解決,只能再一次將這口氣咽進肚里。
見高文舉站在那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頗為尷尬,陳橋便想為高文舉打個圓場,他趕忙起身對鐘無稽道:“鐘公子,這事能不能再打個商量,兩萬兩實在是有些太多了!”
鐘無稽頭也不抬,一邊吃一邊含混不清道:“兩萬兩,一口價,少一文錢都不行!”
“你……”陳橋被鐘無稽噎得不出話來。
四人冷眼看著鐘無稽難看的吃相,一句話也不,屋內的氣氛頓時變得詭異起來。
鐘無稽終于停了下來,拍了拍肚皮:“怡香樓的菜,味道的確不錯!”
罷,鐘無稽抬眼掃視了四人一眼,然后對高文舉道:“高長史,你要以為我是拿這事訛你兩萬兩銀子,你就大錯特錯了!”
鄭牧野聽了問道:“鐘公子,那你要這兩萬兩銀子做甚?”
鐘無稽冷冷道:“實話,這兩萬兩銀子,我一兩也不拿,只是為了沒有任何后患、干凈利落的把這事解決徹底了!”
“哦?”鄭牧野還是有些不明白:“鐘公子,你用什么法子徹底解決此事?”
高文舉雖然沒有話,但也想聽聽鐘無稽怎么,鄭牧野的問話,也是他想知道的。
“銀子怎么花銷,我都替高長史算好了。一共三筆,加起正好兩萬兩!”鐘無稽翹起了二郎腿,“第一筆用來修路,曲城到絳州的驛道十分難走,特別是出了城經過七里坡一帶,只要一下雨,驛道便被封阻,這一段大概有五里長,修繕這段驛道,需要七千兩銀子。”
“修路與高家之事有什么關系?”鄭牧野不僅不明白,而且徹底糊涂了。
“鄭縣令,程縣丞,陳主薄,將高家幾十人抓進大牢,你們三人當時都在場,既然沒反對,那便是默認了。如今要放人,沒有合適的理由,如何放?”
鄭牧野恍然大悟:“鐘公子,你讓高家修路,就是為放人找借口!”
“沒錯!”鐘無稽點頭道,“就是為了給三位大人一個交待,讓你們不用那么為難,可以大大方方放人!”
鐘無稽此舉的確是為鄭牧野、程清泉和陳橋三人著想,讓三人心中很受用,他們把贊賞的目光投向鐘無稽。
高文舉見狀,知道鐘無稽的想法已經得到三人的認可,心中不禁暗罵:花高家的錢讓你們不用為難,你們當然不會心疼了。
程清泉又問道:“鐘公子,第二筆銀子做什么用?”
“程縣丞,那天你也看到了,捕快衙役們自發將高家眾人拿進大獄!”鐘無稽謊臉都不帶紅,繼續道,“這明什么?這些人平日對高家怨言頗多,如今要放人,若不堵了他們的嘴,豈不是將來后患無窮?當然,光堵捕快衙役的嘴是不行的,縣衙還有書吏、獄卒、倉頭等當差之人,大約百人左右,每人五十兩銀子,五千兩足夠了!”
聽了鐘無稽的話,高文舉一陣肉痛,他剛要話,卻聽鐘無稽又道:“俗話,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這些人收了銀子,心中沒了怨氣,此事自然就揭過,不會有人再提,這也算是封口費。”
鄭牧野、程清泉與陳橋對曲城縣衙這些當差的人很了解,他們與鐘無稽不同,就算一文錢不給,也絕不敢與高家對著干。
鐘無稽夠絕,竟然借此事為這些人謀了福利。
雖然這主意是鐘無稽出的,但銀子最終是由縣衙發給他們的,這功勞自然也就記在了鄭牧野、程清泉與陳橋三人頭上。
想到這里,三人看向鐘無稽目光中的贊許之意更濃了。
鄭牧野三人心中舒坦了,可高文舉心中卻在滴血,他虎著臉搶白道:“荒謬,曲城有那么多人,若都用這法子封口,高家就是有金山銀山也不夠用!”
“高長史的沒錯,都用這法子肯定不行!”鐘無稽接過高文舉的話茬道,“所以,第三筆銀子既能封了其他人的口,又不用花太多的錢。”
“什么法子?”高文舉忍不住問道。
“富貴人家就不了,窮苦百姓最希望的便是兒孫有一天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走讀書參加科舉這條路。可惜很多人家卻讀不起書,特別是城外偏遠的地方,幾代人都出不了一個讀書人。據我所知,曲城縣只有一座縣學和不多的幾家私塾。若高家能創辦些義塾,老百姓感恩戴德還來不及,怎么會再提及高老爺不光彩的事呢?我算了一下,花七千兩銀子可以辦十家義塾,這便是第三筆銀子的用處!”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