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劉啟在城中諸將面前力挺甘寧,不等和劉洪和高鴻商量就匆匆提出突襲白泉的計劃,那時他對甘寧可以近乎盲目的自信,對甘寧關于叛軍在白泉屯糧的判斷深信不疑。
可在眾將走后將突襲計劃的細節向劉洪和盤托出后遭到劉洪的激烈反對,因為劉啟的目標并不止于偷襲得手燒光叛軍糧草,而且要命令永寧援軍主力趁夜深入敵后,在叛軍潰敗后的必經之路設伏,將其一打盡。
其實劉洪也對偷襲白泉的計劃很是期待,不過劉啟的胃口太大,竟然要將眾人期盼已久的援軍也一股腦投進去,這就讓劉洪接受不了了。
雖然眾人都認同了叛軍囤積糧草于白泉的可能性很大,但畢竟他們現在嚴重缺乏情報來源,這個判斷完基于猜測,讓一支幾十人的部隊去嘗試未嘗不可,但要把城十余萬軍民一下子押在上面,就不是誰都有這個膽量的。
沒有得到證實前,猜測永遠只是猜測,萬一猜錯了,遲遲不見援軍又缺乏糧草的守軍能支持多久?眼下守軍各部都是靠叛軍必敗的念頭支撐,可人都是有眼有耳的,時間一長誰都能看出形勢到底如何,人心一旦動搖就將是無法挽回的局面了。
所以劉洪堅持可以讓甘寧率人繼續執行突襲白泉的行動,可永寧援軍萬萬不可遠離朐忍,一旦城中局勢發生變化,必須立即強攻渡口打通糧道,穩定軍心民心。
這就好比上賭桌賭博,自己手握很多籌碼,完可以穩扎穩打以雄厚的實力慢慢壓垮對手,只有劉啟這樣年輕沖動的愣頭青才會一上來就把所有籌碼一把扔出去以求一戰定輸贏。
可劉啟有自己的想法,首先他仍然對甘寧的判斷充滿信心,事實擺在那里,白泉明明就是最適合中轉糧草的地方,叛軍也不傻,怎會舍近求遠舍易取難?
再永寧的援軍,每一個人可都是自己寶貴的資,怎么能舍得讓他們折損在叛軍的一群烏合之眾手里?
基于自己的私心,劉啟還是力排眾議固執的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實施了,可惜凡事都有兩面,突襲白泉算是賭對了,但對叛軍遠可是大大的算錯了一招。
自那天起,叛軍一改往日不緊不慢的步伐突然發力,有時聲東擊西,先猛攻一面吸引守軍調動后突然從另一面突襲,或者開始佯攻,趁守軍松懈之際突然變成強攻,又或是不停的擂鼓吶喊卻不進攻,待守軍經不起反復折騰疲憊不堪之際趁夜偷襲等等,各種招數層出不窮讓守軍防不勝防,各處城墻都幾度告急。
至于反攻渡口,在兩次大規模出擊卻因永寧援軍配合不利慘敗而歸后再也無人對此再報希望。
第九天,叛軍付出極大代價后終于填平了城北的一段護城河,攻城器械得以發揮作用,就捉襟見肘的守軍更加疲于應對,各部不得不從平民中強行征集精壯協助守城。
而援軍沒了主力也只能在渡口方向偶爾佯攻牽制叛軍,更讓守軍日益失去了希望,甚至很多大族子弟都當了逃兵,士氣幾乎沉至谷底。
第十一天,叛軍在三架登城車的協助下猛攻城北,再次攻進城中,劉啟親自率領高鴻所部和臨時湊起的千余民壯,利用叛軍不熟悉地形而未有效的控制所占領區域的機會攔腰突入到城墻腳下,將叛軍一分為二,死死住城外的叛軍后城中各部才將城中叛軍圍殲。
自這天之后,強作鎮靜的劉啟再也坐不住了,對突襲白泉的信心開始動搖,而不知真相的城中諸將因為援軍不力也不再給劉啟什么好臉色了,劉洪和高鴻也多次進言要求劉啟盡快修書命令援軍主力馬上回援挽回局勢。
白泉山腳,密林之中甘寧一動不動的盯著不遠處的叛軍營地,心中默默的計算著時間,身后則是十六個躍躍欲試的身影,要行動了,每個人握刀的手都沁著汗水,不過眼中沒有絲毫畏懼,反而一個個透出渴望和興奮。
丑寅相交(凌晨)的時候,是人睡眠最深的時刻,終于,十七個黑影動了,凜冽的山風完掩蓋了他們的腳步聲,他們在甘寧的帶領下迅速穿過密密麻麻的營帳,中途不時有人停下鉆進崗哨,然后很快提著沾滿獻血的短刀鉆出來繼續向前奔去。
林立的糧垛中,兩人一組,正將背上背負的火油繞圈澆灑上去,從南到北隔一個澆一個,澆完火油他們迅速奔向另一邊的營地,從幾個大帳子中拖出一桶桶牛油和羊油還有一捆捆干柴回到糧垛中間……
甘寧拎著一顆仍然不停滴血的人頭出現了,低聲下令:“火!”
兩名隊員立即起火把按順序將一個方向的糧垛依次燃,其他隊員看到火起也迅速按照事先的安排將所有糧垛燃。
由于火油不多分配到每個糧垛更顯不足,開始火勢蔓延的不快,可是叛軍都在帳子中沉沉睡去,沒有一個人意識到大禍臨頭,營地建在山體的迎風面上,在夜間風勢極大,而且多日未見滴雨水天干物燥,起初在高大的糧垛腳下不起眼的火苗在風中頑強的一成長著,最后終于成了沖天之勢,將整個糧垛吞噬了進去。
直到臨近糧垛的一個營帳里的兵卒被滾滾熱浪炙烤而驚醒大叫才逐漸喚醒了其他叛軍,等他們反應過來尋找首領時卻發現他們的主心骨嚴豐早已是一具沒有腦袋的尸體了。
混亂中一些叛軍將領氣急敗壞的收攏了人馬提水滅火,追擊敵人,看到營中有人揮舞著火把向山坡上發信號詢問,被解下繩索的王滿討好的趕緊舉起火把使勁搖動起來。
叛軍蜂擁著沖出營門,向王滿的信號指引的方向追去。
滅火的最佳時機早已錯過,現在的火勢已經是人力無法控制的了,數十桶水潑上去火頭卻沒有一絲弱下去的跡象,營中的士卒看到大隊人馬出了營,心里更加驚慌,來多的人不顧軍官的喝罵逃之夭夭,最后那些軍官也明白大勢已去,開始考慮的是自己的出路。
誰都明白,攻打朐忍的大軍完了,前線軍中幾乎沒有存糧,靠來少的民夫不停的往返于兩地之間運輸勉強維持,現在糧草盡毀,用不了幾天,沒有補給的數萬大軍將不戰自潰!
而他們,逃回魚復必死無疑,不如躲進山里避避風頭吧,實在不行降了官軍不定也能有條活路,這些軍官放棄了徒勞的舉動,也加入到了逃命的人群之中。
而遠處山坡上,火光之中十七個挺拔如山的身影正欣賞著山腳下的焚天烈焰。
“甘校尉,咱們成功啦!”
看著一臉欣喜的部下們,甘寧也被感染了,露出了多日未見的笑容。
大火借著風勢很快蔓延到山坡上向眾人逼近,甘寧這才下令原路返回,而張滿等四人也被幸運的釋放了,若按甘寧一貫的做法早就結果了四人,不過念在他們四人配合積極,趁著心情大好之際甘寧難得的放了他們一條生路。
至于四人逃走后和更多逃散的叛軍明真相而導致叛軍崩潰加速則是意外之喜了。
這歸途和來路仍然是同一條路,此時在甘寧等人眼中卻大為不同,來時讓人無比壓抑的險峰絕壁,現在踩在腳下再看時卻顯得無比的雄偉壯美,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斗志。
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話,也沒有無線電,最快的通訊工具就是馬匹或快船,從白泉到朐忍用快馬報信的話也最少需要一天一夜,所以劉啟無法立即分享甘寧等人的喜悅,而朐忍城外猛攻不停的叛軍也不知道這個要命的消息。
劉啟堅持不住了,只好放棄將叛軍殲的設想,先后派了五個信使從不同方向趁夜潛出城去聯絡永寧援軍的主力回援。
有道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晚城外西北方向不知哪路人馬徹夜廝殺,聲震云霄,次日清晨叛軍高挑這數顆人頭沖城中喊話方知巴西郡的援軍終于抵達,可惜叛軍早有準備,以逸待勞伏擊了剛剛安營扎寨的援軍,援軍大敗,后退了足足五十里。
這下諸將徹底絕望了,劉啟也暗叫大事不妙,兩天過去了,唯一的希望——聯絡永寧援軍的五個信使卻沒有一絲回音,不知是他們無法通過重重包圍回復,還是他們根就未曾出過包圍圈。
登上城墻,劉啟遙望著東北方向,這已經是第十五天了,出現奇跡是沒有可能的了,劉啟只希望甘寧能夠身而退,隨即又自嘲的苦笑,以甘寧的身手即便偷襲不成也定能自保,還是多想想自己吧!
“劉將軍!高司馬!……”靠在垛口下的守軍看到劉啟和高鴻紛紛起身行禮,這些天來作戰時兩人身先士卒拼殺在前,戰斗結束后安撫傷兵,和普通兵卒喝一樣的涼水,吃一樣的干米飯,尤其是劉啟幫助軍中醫官治療傷兵,不知救回了多少個醫官們放棄的重傷者。
和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作戰時縮在身后的各級軍官們相比,這一切都讓樸實的普通兵卒們感動不已,劉啟每到一處就像一針強心劑一樣將瀕臨崩潰的士氣再次激活。
劉啟已經兩天兩夜沒怎么合眼了,可他不顧高鴻等人的勸阻,強打精神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四處巡視激勵守軍士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