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好主意,接下來就是實施的細節了,和王伯幾個喝酒自然靜不下來心事思考問題,不過做為甄府大管家的王群對自己的計劃幫助極大,只不過現在人多還不便于細問。這倒不是甄乾不相信另外幾人,而是考慮在計劃之前少人知道好,以免無意中走漏了風聲。
王群幾個老人也沒有中午吃飯的習慣,吃點菜喝點酒倒是怡然自樂,和甄乾了許多甄府之外的事情。
從王群的言語中甄乾了解到,甄府一年的收入竟然有一二萬貫之多,這還不算上幾百頃土地里的產出,讓甄乾知道了什么叫做家大業大。
不過甄府一年的花費同樣也不,光是自己這個院子一年的支出就達到了七八百貫以上,再想想有三四百人的甄府,一年光是日常開銷就達到了上萬貫。要是加上迎來送往的花費,這點收入還真有點緊張。
“這么來,甄府最賺錢的產業是錢莊?”
甄乾一開始以為土地是甄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沒想到甄府中最賺錢的產業竟然是錢莊,一年有五六千貫收入。
“這是當然!”王群還沒有話,一旁的王朋道:“錢莊是錢生錢的生意,一貫錢借出去到了年底可以連帶息收入一貫七八,要是遇到急需用錢的大戶,利滾利收入的更多,可惜官府也同樣放貸,不然的話錢莊的生意會更好!”
甄乾聽的眼珠子差點掉了出來,這不是后世的高利貸嗎?
不!這比后世的高利貸高多了,后世正規渠道貸款的年利率能達到一分五就算黑心了,就算是高利貸也只有四五分利,按照王朋的話,唐代的高利貸達到了七八分利,而且好像還不滿足的樣子,讓甄乾有點咬舌自盡的沖動。
甄乾前世就是搞金融投資的,什么生意都接觸過一點,也算是博古通今了,只不過資金動不動就是上千萬,自然要強過那些非法的民間借貸公司。
聽完王群的一番解釋之后,甄乾才大致搞清楚唐代的高利貸是怎么一回事。
隋唐時期為供官府各種公用和充作官吏俸錢而設置的由官府經營商業和高利貸的錢。又稱公廨錢。
隋初,在京師和諸州官署都設有公廨錢,出貸經商,收利以供公用。唐承隋制,武德元年即設置了公廨錢,以諸司令史掌管,每司九人,號捉錢令史,其中以品子(六品以下官員子孫)充當的,稱“捉錢品子”。每人領掌五十貫以下,四十貫以上;每月納利四千,每年納利五萬文,作為京官的俸錢。能按時送利者,滿一定年限,可參加吏部銓選,授予官職。
地方州縣和折沖府也設置公廨錢,以典吏主之,以供佐史以下吏員的常食費用和各官員的俸料。
在唐朝前期,公廨息錢一直是百官俸料的主要來源之一。
朝廷借貸的月息是七分,民間借貸的月息自然也不會低于這個數字,如此高的月息成為錢莊最大的收益。
這種驢打滾的借貸方式在唐代竟然有著官方的參與,如何不是王群出來的話,打死自己都不會相信,朝廷竟然會與民爭利,而且還是這么高的利息。
不過甄乾喜歡之極!
這已經不是利息了,簡直就比印鈔機搶劫還爽!但也不是沒有缺點,這么高的利息一般人不到走投無路是不會伸手去借的,所以王群才這錢莊的效益都被官府占去了。
“這錢莊業務中借貸倒是一筆豐厚的收入,但你又錢莊最賺錢,又這借貸的利潤都被官府占有了,那豈不是錢莊不賺錢嗎?”
王群也知道甄乾病愈之后有許多事情忘記了,便耐心的解釋道:“錢莊可不止借貸這一項業務,還有匯兌、寄存、飛錢等等業務,這些都是錢莊的日常服務范圍……”。
甄乾還真不知道唐代的錢莊有這么多的業務,對錢莊有了一點興趣道:“那王伯可以給我一嗎?”
“你想聽我自然會!”王群咪了一口酒道:“首先這匯兌業務,普通人手里一般只有銅錢和絹帛,絹帛不易保存,普通人放在家里也不放心,自然要拿到錢莊兌換銅錢,這兌換的手續費是百分之五。如果有人手中有金銀,也會拿到錢莊兌換,手續費是百分之三,還要測定金銀的含量,又要收取一筆費用。如果是出門遠行,攜帶銅錢就極為的不便,也要換成各地通用的飛錢才行,這又要收取一些費用,林林總總都是錢莊賺錢的法門!”
甄乾咽了一口吐沫,發現自己腦子有點轉不過來彎了,不是自己不明白,而是太讓自己震驚了。
甄乾腦海里快速閃過一幅畫面,錢莊就是一頭吞金獸,不管你進去做什么都要付給錢莊一筆不的費用,用銅錢換金銀也好,用金銀換銅錢也罷,一進一出之間錢莊都是要收取費用的,甚至把錢暫時放在錢莊中,也要給錢莊支付一筆費用,這不就是傳中的只進不出貔恘嗎?
“這……這……”,甄乾已經不知道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唐代的錢莊了。
從王群的話語中可以聽出來,錢莊是甄府主要財源之一,等于坐著收錢,這樣的好生意也讓甄乾眼紅。
見甄乾聽的入神,王群壓低聲音道:“剛才的那些不過是錢莊明面上的生意,其實錢莊還有更大一塊賺錢的法門,這也是開錢莊都心知肚明的秘密,那就是鑄造惡錢!”
“惡錢!是不是私鑄銅錢?”甄乾腦筋急轉道,扭頭一看起來人,發現他們臉上并沒有驚訝的表情,心里又是一驚,這私鑄銅錢都變得家喻戶曉了嗎?
王群點了點頭,“大郎的沒錯,惡錢就是私下里鑄造的銅錢,這也沒什么大驚怪的,不過是能做不能罷了,只要是一家錢莊都會私下里鑄造自己的銅錢,然后再拿到市場上流通賺取利潤!”
甄乾還是有幾個問題不明白:“既然大家都知道惡錢,那為什么還會有人使用惡錢呢?難道官府就不管嗎?”
“管!怎么不管!可是能管的了嗎?”
王群的表情顯得很悠閑,然沒有剛才出口時那般心,“有些事情官府也明白,民心里也清楚,十枚官府開元通寶換十一枚惡錢,這樣的事情誰不愿意做,只要交稅的時候不使用惡錢,官府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這真定市場上就很少能看見官府的開元通寶!”
“劣幣驅逐良幣!”
甄乾想起了后世成為格雷欣現象的理論,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唐玄宗開元五年,針對私鑄惡濫現象采取禁斷措施。“宋璟知政事,奏請一切禁斷惡錢。六年正月,又切斷天下惡錢,行二銖四絫錢。不堪行用者,并銷破覆鑄”。于是“至天寶之初,兩京用錢稍好,米栗豐賤”。但“數載之后,漸又濫惡,府縣不許好者加價迥博,好惡通用。富商奸人,漸收好錢,潛將往江淮之南,每錢貨得私鑄惡者五文,假托官錢,將入京私用”。
統觀唐代歷朝,受“私鑄”影響的時期很長,造成唐代貨幣流通中“私鑄”盛行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現為:一、唐前期私鑄問題十分嚴重與銅的私人占有有很大關系。據《唐六典》記載,“凡天下諸州出銅鐵之所,聽人私采,官收其稅。若白镴,則官為市之”。
官府只是對私采銅礦征稅,對稅后的銅礦并不強行要求賣給政府,而是允許自由買賣。這項規定使得每年開采的銅礦大部分掌握在私人手中,因此導致唐前期私鑄猖獗,惡錢泛濫。官府雖多次重申禁止私鑄錢幣、禁鑄惡錢,但均未能徹底執行,以致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提出“不禁鑄錢”。
王群又道:“這錢莊之中的事情紛繁復雜,不是一言而蔽之,如金銀不容許流通,可大宗生意所需的銅錢數目巨大,很多胡商對錢莊的飛錢又不放心,只能暗地里使用金銀交易。再則銅錢可以鑄造成銅器和佛像,其中的利潤又不知道上升多少,金銀等飾品同樣如此,如果一味的禁止反而適得其反,還不如聽之任之……”。
王群的一番解釋讓甄乾對唐代的金融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和明清大規模的使用白銀不同,唐宋之前,社會上缺少金銀作為商品交易的衡量手段,這也導致了市場上出現金帛充當貨幣的怪現象,雖然對唐代的錢莊不怎么感冒,但甄乾從中發現了商機,錢莊絕對算的上是后世國家銀行的超前濃縮版,而且還是加強特強版,要是不插手一下對自己再熟悉不夠的唐版民間銀行(初期的),簡直就是沒天理,是要被天打五雷轟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