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盛唐金手指 正文 第86章 無條件信任

作者/鋼城小草人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唐玄宗對安祿山可能叛亂視而不見是不爭的事實,但為什么沒有提防安祿山隱藏的威脅呢?

    世人皆以為謎!

    如果安祿山在叛亂的道路上有巨石阻攔的話,那這塊巨石就是唐玄宗人。rg巨石沒有起到阻攔的作用,反而讓安祿山獲得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庇護。

    在歷史上,唐玄宗是少數幾位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皇帝之一,又是奢侈享樂導致國家破亡的皇帝之一。與他的名字有關的兩個重要的歷史名詞,一個是“開元盛世”,另一個是“天寶之亂”。正負對應,天地懸殊,但他的政績卻不能用數學上的正負相抵等于零來判斷,他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都同樣給后世留下難以磨滅的后果。

    能否阻止或者避免安祿山發動叛變,最關鍵的人物一直是最高統治者唐玄宗。直到安祿山起兵,玄宗一直掌握著朝廷大權,李林甫專權也好,楊國忠專權也好,誰也取代不了他的地位。他雖然年事已高,他不點頭,任何事情都不能推進。對于安祿山的叛變,不是他沒有能力阻止,實際上是他一直不相信安祿山會反。

    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必然性,但并不是所有發生了的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處置得當,許多事情來可以化險為夷。即便當時危機四伏,按下葫蘆浮起瓢,東方不亮西方亮,****必然發生,但也可能在別的方面出現裂縫,而不是發生在范陽。

    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件的發生,不可能沒有任何跡象可循。一件驚動天下的事件,可以瞞得住一個人,或一部分人,卻不可能瞞住所有的天下人。

    關于安祿山謀反的動向,早就有人察覺,也有人明里暗里告訴過唐玄宗,但唐玄宗不肯相信。安祿山的叛亂陰謀并不是都掩蓋得非常成功,而且至少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手下擁有強兵,存在著發動叛亂的嚴重危險,怎么就始終不能引起玄宗的警惕呢?

    安祿山拍馬屁的水平并不算高明,他的話極其膚淺,其中的虛情假意都是極容易被看穿的。可是玄宗怎么就深信不疑呢?

    李林甫活著時,安祿山覺得自己沒有李林甫狡猾,所以佩服、害怕李林甫,不敢輕舉妄動。他只能悄悄地做點兒準備,雄武城貯存點兒兵器,已經被王忠嗣看破玄機,王忠嗣不止一次地給安祿山上眼藥,唐玄宗不介意。及至楊國忠為相,安祿山瞧不起他,經過長期的準備,安祿山叛變的條件已經成熟,更不把楊國忠看在眼里,因此將相間產生了嫌隙。

    楊國忠一再安祿山可能謀反,玄宗都不聽,當然這里面有楊國忠和安祿山不和的私心作祟。

    太子李亨也察覺到安祿山反叛的跡象,告訴唐玄宗,唐玄宗也不相信。

    發展到后來,許多人告誡唐玄宗,安祿山有反叛的可能,但都動搖不了唐玄宗對安祿山的信任,唐玄宗甚至把告發安祿山的人綁送給安祿山處理,對安祿山的信任,幾乎達到了一種變態的程度。

    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這樣認為,玄宗對安祿山叛變始終不加戒備,除了安祿山故作憨愚給唐玄宗造成了假象外,應該從唐朝建國以來的政治斗爭了解唐玄宗的心理。

    一百多年來,唐王朝政治上的斗爭主要表現在宮廷政變上。唐太宗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父下臺;武則天把親生兒子殺的殺,放的放,終于篡位奪權,再誅殺李氏宗室。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逼武后讓位,擁立中宗復辟;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誅殺武三思,率兵眾殺入內宮,以失敗告終;韋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十六歲的太子李重茂即位,韋皇后臨朝稱制;太平公主、李隆基聯手誅武韋集團,扶持睿宗上臺。中宗次子李重福陰謀在東都洛陽叛亂,自立為帝,被洛州長史崔日知平定;太平公主策劃廢黜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卻收拾了太平公主,繼位為帝。

    一直以來,唐朝政治上的斗爭,或最高權力的爭奪主要在皇室內部,一場又一場流血的、不流血的政變令人觸目驚心。唐玄宗年輕時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了一系列的宮廷政變,這對他的心理影響非常深刻。

    因此可以這樣推測,唐玄宗即位以后,所感到的對皇權的威脅仍是朝廷高層和皇室內部。唐玄宗和他的宰相們如姚崇等人認真總結了“再三禍變”的起因,極力避免重蹈覆轍,以安定皇位。

    采取的重要措施有如下三個方面:一是不用功臣;二是諸王外任和伺察;三是整頓禁軍。

    應該注意到,在歷次政變中,常常是那些有功之臣權勢過大,擁立某一位親王陰謀奪權,禁衛軍常常成為他們發動政變的工具。那些功臣有特殊的地位,有號召力,能夠影響甚至動搖皇帝的地位。

    唐玄宗采納了姚崇的建議,把擁立自己為帝的功臣們都一個個罷免,或調到外地任職,或解除實權,虛職架空,如郭元振、張、劉幽求、鐘紹京、王琚、崔日用、魏知古等人,都在唐玄宗奪權的斗爭中立過大功,先是受到重用,任為高官,但不久都或被罷職,或被外任,或被流放。

    唐玄宗在位時任用的宰相,如果考察一下他們的出身,大致有兩類,一是邊帥,出將入相,這種情況后來被李林甫杜絕;二是門第不高,也沒有太多的政治資,如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等,他們不可能在朝廷形成大的勢力,搞點兒團體可以,搞成凌于皇權的朋黨勢力都不行。

    所以,盡管后來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專權自恣,還是都要討好玄宗,都要看唐玄宗的眼色行事。

    李氏諸王也常常是禍亂的根源,因為只有他們才有可能在政變中被人擁立為帝,成為對皇權的直接威脅。唐玄宗即位不久,根據姚崇的建議,命諸王外任刺史。如開元二年六月,以宋王李成器兼歧州刺史,申王李成義兼幽州刺史,豳王李守禮兼虢州刺史等。

    唐玄宗把親王們的日常生活和行動置于嚴密的監督之下。這種約法三章,是非常不人道的,在這樣的制度下,身為皇室的人皆形同禁囚。至于玄宗有時親赴諸王住處,賜金分帛,都不過是掩蓋其提防猜忌心理的面紗而已。從唐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奪位以來,唐朝一系列的宮廷政變常與北門禁軍有關系。

    唐玄宗非常注意對北門禁軍的掌控。他先是重用心腹王毛仲掌管禁軍,當王毛仲權勢力過高時,又及時撤消了他的兵權,把他流放。接著任命“淳樸自儉”的陳玄禮為禁軍將領。陳玄禮對唐玄宗忠誠不二,一直到安史之亂發生,禁衛軍沒有發生過類似過去參與宮廷政變的行動。

    在防范政變方面,唐玄宗用心極細。他注意到在歷次政變中,常有僧道,即和尚、道士參與其中。這些人與朝官相勾結,而且利用宗教迷信,妄天象吉兇,為一些人謀反篡位制造輿論,還利用他們的特殊身份出入達官貴人之家,傳遞情報和消息。

    所以,他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詔書,禁止百官與僧道交往。詔書中指斥那些僧人、道士“詭托禪觀,妄陳禍福,事涉左道,深斁(敗壞)大猷(道術)”因此,“百官家不得輒容僧尼道士等,至家緣吉兇,要須設齋,皆于州縣陳牒寺觀,然后依數聽去,仍令御史、金吾,明加捉搦。”

    的是誰家有婚喪之事,需要請和尚道士設齋念佛,必須向州縣打報告,指定人數。違犯者,御史臺和金吾衛可以隨時抓人。

    在防范政變、鞏固皇權的各種措施都取得良好效果以后,唐玄宗的心里便產生了強烈的安感。從唐朝建立以來,還沒有發生過統兵的將軍發動叛亂的嚴重事件,沒有前車之鑒,不太容易產生后顧之憂。

    不僅朝,再回溯一下唐以前的歷史,由邊將發動叛亂成功的例子也極少,改朝換代要么是農民戰爭,要么是大丞相篡位,要么是北方那些游牧民族一窩蜂地涌進中原,而由一位邊將舉兵成功的例子幾乎沒有,這可能是他對安祿山放松警惕的原因之一。不光是他,宰相李林甫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才敢放手讓那些蕃將常任久戍,擁強兵保衛帝國的邊境。

    這才是唐玄宗一直無條件信任安祿山的內在原因,沒有發生的事情,并不代表永遠不會發生,安史之亂爆發之后,唐玄宗才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不過已經為時已晚。

    晚年唐玄宗好大喜功,內心極度膨脹,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偏偏唐玄宗選擇性的失明,可悲!可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浦县| 彰武县| 延安市| 栖霞市| 阳高县| 萨嘎县| 南京市| 临湘市| 论坛| 乐安县| 安塞县| 阿克苏市| 鄄城县| 永善县| 留坝县| 南乐县| 慈利县| 都江堰市| 金沙县| 西安市| 湘西| 林州市| 德阳市| 武鸣县| 颍上县| 洪洞县| 临沧市| 东兴市| 尚志市| 万荣县| 禄劝| 青铜峡市| 秦安县| 邹城市| 吉林市| 雅江县| 台州市| 天津市| 阿坝县| 环江|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