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太玄發現這洞府竟然占地甚廣,一應修煉之地無一不包,上面用朱紅篆字標記著“練劍室”、“煉丹室”、“煉器室”等字樣,有的則空空如也,這些石室足有十幾個之多,也不知道是做什么所用,石室內彌漫著淡淡的白霧,卻是靈氣太過凝實了。
太玄元神掃視著這些石室,發現這最后面一個石室卻是探測不到。
太玄心忖:“我也是一直以來順風順水,所以太過大意了,這穿醒來居于這個洞府,不先用元神四處探查一番,反而四處游蕩,當真是不知死活!”
“不過,我醒來之時盤坐于蒲團之上,想來這洞府的主人對我該沒有什么惡意,不然早就死無葬身之地!況且,那青色神劍也不會讓我置身于危險之中!”
想到這里,太玄連忙趕往那最深處的石室,太玄在門口拜道:“晚輩真教太玄道人,拜見前輩!”
可是這石室中毫無回應,太玄走進石室,只見眼前是一片開闊之地,這石室比之前廳大了倍許,穹頂高聳,足有十丈左右,寬約一畝多,只是內中空空蕩蕩,唯有正中間安放著一個足有人高,需八人合抱的大鼎屹立其中。
只見這大鼎正面斗大的朱紅表記寫著“純陽”兩個大字,太玄在石室門口便可以看到。
看著這“純陽”二字,太玄心中一動:“這據我所知,這從古至今,道號“純陽”且有大成就者,只有那東華至陽之氣化生的東王公轉世而成的純陽帝君呂洞賓了!”
“這里一看便是修真練氣士的洞府,莫非乃是純陽帝君所遺么?我真教奉純陽帝君為祖師,先天功更是重陽真人得到的純陽帝君傳承,來也是我的祖師,如此來,這倒是沒有危險了。”
想到這里,太玄心中松了口氣,因為這修行之路到后面是艱難,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后面還有一句話,那便是“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若是碰上一個邪道高人,不定自己也是灰灰去了。
太玄往前走來,直走到這大鼎正面,只見大鼎之中不知道什么液體灌滿,更是成黑白陰陽太極圖案模樣。
太玄福至心靈,擯棄一切靈力,只以那“先天功”先天混元一氣為基修煉出的頭頂百匯世界“混元世界之神”催使靈力涌入這大鼎之中。
頓時這大鼎之中太極寶液分割兩半,一個晶瑩剔透的玉匣緩緩升了起來。
這玉匣直飛到大鼎上空才靜靜的懸浮在那里,其上有四個大字光華流轉,燦若琉璃,照的其中纖毫畢現,太玄認出那是篆書“純陽道統”。
太玄伸手將玉匣取出抱在懷中,只見這玉質水潤上乘,隱隱可見有仙書玉冊藏身其中,只是舉起玉匣四下打量,現這玉匣仿佛是渾然天成,周身毫無縫隙,宛如一塊長條的成型美玉,僅僅四角有一些隱隱約約的長形條紋。
太玄略一思索,便盤膝而坐,頭頂百會穴“混元世界”中混元靈力涌動,緩緩向著玉匣輸送而去。
這玉匣果不愧為純陽道統,太玄也不知道這玉匣如何打造,玉質為何,太玄用靈力輸送了三天,這玉匣還沒打開。
太玄體內十七個世界火力開,不停吸收著這洞府中的靈氣,再轉換為混元靈力。
如此這般,足足過了七天,就看那是毫無縫隙的玉匣中間出現一道黑線,接著這黑線蔓延開來,只聽波的一聲輕響,玉匣打開了,只見玉匣內里彩光閃耀,現出一摞非絲非帛的絹書。
太玄拿出一看,只見共有兩冊丹書、兩冊劍訣外加一部玄經,丹書分別是《濟世》、《離塵》,劍訣則分別是《天遁》《純陽》,玄經卻是“純陽真解”。
太玄先不看這丹書和劍訣,反而拿起那“純陽真解”。
但見這“純陽真解”前一層便是昔年自己得到的“先天神功”,第二層卻是以先天混元一氣點化一點純陽,接著便是那凝結金丹之法,修煉這先天純陽之氣,凝結純陽金丹。
第三層卻是吞服這洞府“煉丹室”所藏“純陽金丹”,壯大百年靈力,陽極陰生,結成一顆純陰金丹。
第四層卻是按陰陽兩儀功法,在結成元嬰的一剎那躍入這丹鼎之中,以這丹鼎之中的“太極寶液”將陰陽元嬰混為一體,成就太極元嬰,更是以這寶液修煉,突破元神。
出丹鼎后便渡天劫,成就地仙。
第五層是天仙修煉之法。
第六層直指金仙大道。
實話,太玄很是驚訝這純陽帝君呂洞賓居然會想到陽極陰生,陰陽和合生太極,不過細細想來純陽帝君轉劫歸來拜入太清門下,而太清圣人正是修行先天五太太極大道和先天五德道德大道,這么來倒是很正常的了。
這丹經中還記載了,在這洞府外面石臺之上還放有藥鋤一把,純陽飛劍兩口,純陽寶丹一瓶。
太玄想了想,決定還是先在這洞府之中修行,一來不知此界的信息,二來若是打開洞府,反為人所乘,那便連這純陽道統都保不住了。
想到這里,太玄便前往那“煉丹室”中取來玉瓶所封“純陽金丹”,來到這丹鼎之前開始參悟“純陽丹經”。
太玄思索道:“我那時沒有將先天混元之氣點化為先天純陽,可是一路走來卻已經成就太陰太陽和太極金丹,如今更是化為了世界,我何不直接以中丹田太極世界之神參悟這“純陽丹經”第四層,那第三層第二層純陰純陽妙道融入雙眼太陰太陽之中。”
打定主意,太玄便開始參悟起來,卻見這純陽丹經記載:
我有一腹空谷虛,言之道有又還無。言之無兮不可舍,言之有兮不可居。
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煉之仙人號。
谷神不死玄牝門,出入綿綿道若存。修煉還須夜半子,河車般載上昆侖。
龍又吟,虎又嘯,風云際會黃婆叫。火中姹女正含嬌,回觀水底嬰兒俏。······
道長生永不死。勸君煉,勸君修,谷神不死此中求。此中悟取玄微處,與君白日登瀛洲。
“天地二分,陰陽相隔,純陽者,陽之極也,純陰者,陰之虛也。故陽極陰生,陰虛陽余。純陽之要,在于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其觀復。致虛者,天之道也。守靜者,地之道也。天之道若不致虛,以至于達到至極,則萬物之氣質不實。地之道若不守靜,以至于至篤至實。天地有此虛靜,故日月星辰,成象于天;水火土石,成體于地。象動于上,故萬物生;體交于天,故萬物成。所以虛靜之妙,無物不稟,無物不受,無物不有。萬物都是出入于陰陽,才能升降造化。成就萬物,與萬物并作者,皆是此虛靜之妙。
太玄吞服純陽金丹參悟這純陽帝君呂洞賓留下來的太極大道,一時間物我兩忘。
一直修行了好久,將那一瓶“純陽金丹”盡數耗盡又跳入這丹鼎之中,吸收那太極寶液,讓中丹田檀中穴“太極”世界中太極之神修行這太極大道。
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