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逆水行周 正文 第十三章 謚號

作者/米糕羊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太廟,香火環繞,天子宇文溫、皇太子宇文維城、皇子宇文維翰,以及宗室、杞王宇文理,此時正在上香。

    他們今日抵達太廟,祭拜列祖列宗,因為是臨時起意而非正式謁太廟,所以繁文縟節少了很多。

    太廟,即天子宗廟,謁太廟,得提前三日以便有司做準備,準備儀仗、祭品,布設御座等等,天子要清齋于太極殿,三公以下清齋于廟所,近侍之官應從入廟者各于本司清齋一宿。

    謁太廟當天,天子要擺開浩浩蕩蕩的儀仗隊,帶著文武官員有資格的官員抵達太廟,祭拜歷代先帝、列祖列宗。

    但今日宇文溫是臨時起意,所以免了繁文縟節,帶著兒子、侄子來給列祖列宗燒香,給歷代先帝、列祖列宗以及配享太廟的宗室們供奉冷豬肉。

    順便“放嘲諷”。

    沒錯,就是放嘲諷,宇文溫看著宣帝宇文赟的牌位,心中冷笑不已:昏君!你還有什么話說!

    天元皇帝宇文赟,謚號為宣皇帝,之所以會暴斃,是因為被宇文溫親手宰了。

    現在,殺人兇手站在受害者牌位前上香,此情此景怎么看怎么滑稽,然而并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一內幕,知道內幕的寥寥數人也不會說。

    所以,這不是問題。

    在位期間肆意妄為的宇文赟,在宇文溫看來,就是昏君,而原本歷史里,宇文赟那種強占宗婦,然后殺夫奪妻還立為皇后的行為,可以說得上是寡廉鮮恥。

    縱觀南北朝歷史,這種寡廉鮮恥的皇帝比比皆是,死了還得個美謚“宣”,宇文溫覺得老天真的打盹了。

    但這事關皇朝正統,宇文溫即便再討厭宇文赟,也不能把這位的謚號改成惡謚,譬如煬、昏、厲之類,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宇文溫繼位后每次來太廟祭拜,還得給宇文赟供奉冷豬肉,不過每次供奉時,宇文溫都會在心中對著宇文赟念叨:吃,多吃些,吃不死你!

    對著死人發詛咒,沒意思,宇文溫當然有報復手段,那就是立楊麗華為貴妃,如果宇文赟在天有靈,怕是要氣得從陵墓里跳出來。

    然后被宇文溫用榴散彈轟成渣。

    楊麗華是宇文赟的皇后,宇文赟死后就是太后,然后被宇文溫拐走了,成了妾,生了兒女,一家人幸福生活到現在。

    宇文溫成了皇帝,當然立正妻尉遲熾繁為皇后,至于楊麗華、蕭九娘等側室,自然而然就成為嬪妃。

    眾妃之中,以“貴妃”最上,而楊麗華為宇文溫生下長子,平日里相夫教子有方,幫助正室操持家務,配得上“貴”字,于是被冊封為貴妃。

    也就是“楊貴妃”。

    這不是宇文溫玩楊貴妃的梗,而是合情合理的選擇。

    按原本的歷史軌跡,宇文溫的妻子尉遲熾繁被宇文赟強占,然后宇文赟殺夫奪妻,及不可耐的將尉遲熾繁納入后宮,冊立為貴妃。

    如今的宇文溫,一報還一報,把宇文赟的正妻未亡人楊麗華立為貴妃,也算是報復。

    而他帶著楊麗華為自己生的長子宇文維翰,祭拜宇文赟的牌位,心里只覺有些痛快。

    若不是宇文溫還有道德底線,真想在宇文赟的陵墓前,和楊麗華過一遍“洞玄子三十六手”,讓宇文赟的在天之靈爽翻天。

    這種做法沒必要,首先會顯得宇文溫格調低、齷齪,其次,會傷害楊麗華,因為這是嚴重的羞辱。

    對于宇文赟這種連廟號都沒有的“渣皇帝”,宇文溫不屑如此。

    所謂廟號,就是皇帝于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歷史上在隋唐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

    一般君王死后會建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后就必須毀去原廟,而于太廟合并祭祀。

    合于太廟祭祀稱之為“祧”,而“祧”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之后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

    所以,只有功勛卓越的皇帝,死后才會特別追上廟號。

    然而平定齊國的武帝宇文邕有資格上廟號,是為“高祖”,其子宇文赟當了兩年浪蕩天子,還沒來得及做出什么大的功績就崩了。

    這個時代的官僚集團,在禮制上的節操還算可以,沒有讓廟號泛濫,于是宇文赟只有謚號“宣皇帝”,并沒有廟號。

    如今,皇朝從文帝起的歷代皇帝,其牌位都供奉在太廟里,又有功臣、宗室牌位配享。

    歷代先帝,就是文帝宇文泰、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以及宣帝之子、哀帝宇文闡,宣帝之侄、元帝宇文乾鏗,宇文乾鏗之父、昭烈帝宇文招。

    幼帝宇文闡,遜位后暴斃,原來的謚號為“靜”,倒也不錯,但因為是篡位逆賊楊堅主導之下給的,所以不能用,改為“哀”。

    宇文闡是幼帝,在位時間不長,未成年便遇害,按謚法,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故而有此謚號。

    宇文乾鏗之父宇文招,原為宗室藩王,宇文乾鏗稱帝后,宇文招自然就成了“皇考”,必然要追尊,是為“昭烈皇帝”。

    宇文乾鏗英年早逝,謚號“元”,始建國都曰“元”,主義行德曰“元”。

    而當宗室、豳王宇文溫受禪稱帝后,大周帝系轉移,于是太廟里又多了幾個牌位。

    帝系轉移,指的是帝位從宇文泰老四一系,轉到宇文顥老大一系,所以宇文溫應該追封自己的祖先。

    皇帝追封祖先,一般上溯到祖父那一代,周受魏禪時,當時的周天子宇文覺就追封祖父宇文肱為德皇帝,父親宇文泰為文帝、太祖,此為追溯兩代,宇文溫便循例。

    追尊祖父宇文導為“孝景皇帝”,因為宇文導去世后得謚號“孝”追尊嗣父宇文翼為“皇考、昭皇帝”,因為宇文翼死后得謚號“昭”。

    然后,追封生父宇文亮為

    呃

    皇考?皇伯?

    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有些麻煩,實際上也不麻煩,無非是按宗法還是按人情來辦。

    按宗法禮制,宇文溫既然已經過繼給宇文翼做嗣子,那么他的父親就是宇文翼嗣父,不可以再叫生父宇文亮為父親,只能叫伯。

    當了皇帝,必然追封父親宇文翼為“皇考”,而宇文亮,沒資格被追封為“皇考”,更沒資格得追封帝號。

    按人情,宇文溫的親生父親是宇文亮,如今兒子當了皇帝,不給生父一個名分,這算什么?

    這就是畜生啊!!!

    圍繞宇文亮的追封問題,朝野內外說得上話的官員分成兩派,各自爭論不休,眼見著北宋“濮議”、明代“大禮議”的**要提前上演,政局就要失控,焦頭爛額的宇文溫扯住了“韁繩”。

    北宋“濮議”、明代“大禮議”,是典型的旁支入主帝位之后,如何追封生父的問題,因為有“現成”的答案,對于宇文溫來說做出選擇其實不難。

    北宋“濮議”,是因為仁宗趙禎無后,便將濮王趙允讓的兒子趙曙原名趙宗實過繼為太子。

    仁宗崩,趙曙繼位死后謚號英宗,要給生父趙允讓一個說法,要追封生父為“皇考”。

    為此鬧出一場政爭,史稱“濮議”,最終的結果卻讓人有些意外:趙曙在位四年就去世,生父趙允讓的謚號,始終未能如其所愿定下。

    無論如何,趙曙是以仁宗太子的身份繼位,也就是說趙曙繼位前,宗法上的父親就已經是仁宗趙禎,這也是百官群情激奮、奮力阻攔的原因。

    按宗法,嗣父就是父親,生父已是叔伯,你一個當兒子的,放著自己父親不追封,追封叔伯?禽獸之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就是古代社會的倫理綱常。

    至于明代的“大禮議”,繼位的朱厚熜嘉靖帝,實際上是以武帝朱厚照正德帝堂弟身份而不是弟弟的身份繼位,所以大禮儀弄到最后,以朱厚熜如愿追封自己父親為帝、母親為后而告終。

    宇文溫知道這兩件事,考慮到現狀,做選擇自然不難。

    故杞王宇文亮,謚號武,是為杞武王,宇文溫選擇按宗法來,追封杞武王宇文亮為獨一位的“皇伯”,將其牌位供奉在太廟。

    此舉是否有身后罵名,對他來說無所謂了。

    此時此刻,面對生父、嗣父的牌位,宇文溫領著兒子恭敬的焚香禱告,宇文理亦向祖父宇文亮的牌位焚香禱告。

    至于那位宣皇帝宇文赟,宇文溫依舊心中鄙夷:

    你個連廟號都沒有的昏君!

    我將來肯定有廟號,政績比你強上一千倍、一萬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团风县| 湖口县| 大荔县| 偏关县| 辽阳市| 土默特左旗| 卢湾区| 南充市| 青冈县| 泸州市| 土默特右旗| 白山市| 井陉县| 新民市| 利川市| 凤城市| 郁南县| 柯坪县| 山西省| 榆社县| 高碑店市| 肃北| 博乐市| 英超| 于田县| 资阳市| 贵溪市| 芷江| 井研县| 沅江市| 英山县| 黑河市| 东海县| 凌云县| 花莲县| 潼南县| 尉犁县| 梨树县| 十堰市| 澎湖县| 富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