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逆水行周 正文 第三百零九章 草、草、草...

作者/米糕羊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清晨,旭日東升,皇宮南側朱雀門外,身著布衣的考生們正排隊接受檢查,待得核對完身份之后,便要進入這座大門,進入宮城,在太極門前列隊,等待殿試結果。

    他們作為鄉試、會試的勝出者,已經具備了舉人的身份,只要殿試中選,入三甲之列,就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壯舉:入仕。

    按照朝廷制度,殿試及第者為進士,取三甲進士共一百名,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授官六品。

    二甲十七名,賜“進士出身”,授官七品。

    三甲八十名,賜“同進士出身”,授官八品。

    可以說,只要殿試中選、金榜題名,那么考生就會從平民變成官,正式踏入仕途。

    對于許多寒族子弟而言,從民到官,這一步之難,難于上青天,在九品中正制的年代,想當官得看出身、閥閱,或者得權貴舉薦、征辟,這些入仕的機會都不容易獲得。

    現在,憑著真才實學參加考試,鄉試、會試、殿試,只要在殿試榜上有名就能做官,對于許多寒門子弟而言,是夢寐以求的機會。

    如今大家能夠站在這里,已經是天下讀書人之中的佼佼者,而誰能金榜題名,一會就能見分曉。

    核對完身份的考生,走進朱雀門,經由吏員引導,按照考號排隊,待得所有人都進來、排隊完畢,禮部官員開始宣布一些注意事項。

    皇宮重地規矩眾多,大家不得隨意行走,不得擅自離隊,不得高聲喧嘩,不得指指點點。

    此次殿試,天子閱卷,名次已定,但糊名未啟,所以沒有榜文可看,要等唱名。

    唱名順序,先唱第三甲的八十名,再唱第二甲的十七名,最后是一甲的三名。

    天子于太極殿朝見百官,試卷于殿上當眾開啟,眾考生在太極門前列隊等候,待得唱到自己名字,便由禮官引領,進入太極門列隊。

    每甲唱名完畢,按引領至太極殿前階下。

    三甲進士八十名,于階下候命;二甲進士十七名,升階至太極殿門前列隊候命,一甲進士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入太極殿,至玉階前候命。

    禮官大致說了一下流程和注意事項,然后給了三十分鐘時間,讓諸位考生“更衣”,以免一會出丑。

    待到上午十點整,試卷于太極殿啟封,稍后,唱名開始。

    列隊等在太極門外的考生,透過太極門看去,只見有三名吏員出了太極殿,下了臺階,騎上馬,向這邊過來,當先一人,高舉著手中一卷黃紙。

    距離漸漸接近,大家的心也漸漸提起。

    許多人期盼自己的名字就在那張紙上,但這是第三甲,不是一甲名次,所以又有些擔心,擔心自己的名字在紙上。

    但如果三甲都進不了,二甲的難度就會變大,更別說一甲三名了。

    畢竟進了三甲,總是能當官不是?

    那卷黃紙,終于交到太極門前禮部官員手中,那官員仔細看了看,隨后轉身面向諸位考生,展開黃紙高聲念道:

    “三甲第八十名,黃州總管府考生,黃州西陽郡,張敬!”

    。。。。。。

    太極殿,文武百官分列左右兩班,靜靜看著玉階前書案,禮部尚書劉焯,正在啟封試卷,此時,已經進入一甲進士的唱名階段。

    一甲進士,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之所以有如此名稱,當然有說法:

    狀元,其“狀”便是表列取士次第之狀,也就是“榜”,狀元之意不言而喻,比榜首要好聽得多。

    榜眼,實際本該是一甲第二名、第三名的稱呼,因為張榜公布中選進士名單時,狀元在上(榜首),二、三名要分列左右,仿佛雙眼,故而得名。

    如今第二名定為榜眼,第三名定為探花,探花又是何意?

    按照擬定的流程,殿試結束后,天子會在御苑設宴,宴請上榜進士,然后從進士之中安排數人在苑中折花,是為“探花使”,以花迎接狀元入席。

    所以既然一甲不設兩個榜眼,那么第三名索性就定為“探花”。

    而參加完筵席的上榜進士,還要到國子監立好的碑前,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激勵學子努力讀書。

    科舉的相關制度十分詳細,許多流程都無據可考卻又安排得頭頭是道,所以百官好奇之余,不禁在想這是何方高人指點?

    當年太祖(宇文泰)行六官制,靠的是蘇綽(封美陽伯)、盧辯(封范陽公)等飽學之士依照周禮定策,雖然科舉制的復雜性比不上六官制,但能想出這么多名堂的人,到底是考據了何種典籍?

    官員們都知道,科舉制的擬定,禮部尚書劉焯出力不少,但據其閑談所說,很多細節并不是他提出來的。

    所以這都是天子一個人想出來的?

    許多官員都看向御座上的天子,其中也包括楊濟。

    明德年舉辦的科舉,其制度基本照抄大明的科舉制,這一點楊濟很清楚,因為就是他為宇文溫出謀劃策。

    但在那一世,他未曾有資格進入殿試,對于殿試以及之后的流程只是道聽途說,所以,殿試之后的具體流程,都是他提出建議,由天子拿主意。

    讓楊濟意外的是,天子居然真就全程給試卷“糊名”,即便親自御覽也不拆封,所以接下來的狀元,有可能點中世家子弟。

    天子行科舉,就有以此取代九品中正制的用意,按說第一次殿試,應該選個寒門出身的狀元,以此向天下讀書人傳遞一個信息:

    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士族的時代就要結束了。

    但天子為了彰顯科舉的“公平、公正”,閱卷時試卷就是要糊名,那么一會點出的狀元若是世家子弟....

    楊濟不認為天子會覺得不快,因為對方既然要“公平”,自然就會接受任何一種結果。

    正思索間,耳邊傳來喊聲:

    “一甲第一名,狀元.....”

    “京兆考生....”

    “范陽...盧楚!”

    話聲剛落,許多官員不由驚嘆一聲,以至于殿內頓起波瀾,楊濟瞥了一眼左右,發現許多官員面帶喜色。

    “一甲第一名,狀元,京兆考生,范陽盧楚!”

    呼喊聲依次向殿外傳去,向太極門傳去,平添一分氣勢,楊濟再次看向御座,見天子面色如常,隨后收回視線,作若無其事狀。

    朝廷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許多官員對此大加抨擊,覺得僅以考試選拔人才太過偏頗,體現不了人才的“品行”、“風度”,甚至說以分數定前程太過武斷。

    說來說去,潛臺詞還是說九品中正制好。

    不過這些非議,阻礙不了科舉的推行,于是又有人議論,說即便是考試,家學淵源流長的士族子弟也一定考出好成績,金榜題名,拿下狀元。

    如今....

    京兆考生,范陽盧楚,郡望范陽,盧氏...

    狀元郎果然是五姓七望之一的子弟啊!

    想到這里,楊濟心中一嘆,不過沒怎么失落,因為他和天子都明白,要單單靠科舉來斷世家門閥的根,那是癡心妄想,因為世家子弟可不怕考試。

    腳步聲起,楊濟定睛一看,卻見殿門處,三名考生脫下鞋子,入了太極殿,小步趨進,在禮官的引領下,向玉階而去。

    他看了一眼為首的狀元郎,見是個樣貌端正,腰板很直,年紀三十多歲的男子,于是心中一松:還好,不是歪瓜裂棗。

    在禮官的引領下,一甲三進士狀元、榜眼、探花,在文武百官見證下,于玉階前,向端坐御座的天子叩拜,口稱“學生”。

    殿試中選的考生,便是天子門生,一甲三進士如今身處太極殿,在天子面前自稱“學生”,如此殊榮,讓三位激動得語無倫次,說話都有些結結巴巴。

    這是很正常的反應,宇文溫不會因此不悅。

    親手點的狀元郎居然是世家子弟,心中有些小小失落,但他不會因此而惱怒,這是公平考試選出來的一甲三進士,沒有什么好抱怨的。

    看著面前這樣貌平常、三十多歲的狀元郎,看看頭發已有些許花白的榜眼,以及明顯是不惑之年的探花,宇文溫心中只有感慨:

    狀元是五姓七望的范陽盧氏子弟,第一等的世家出身,但榜眼和探花,聽籍貫、姓氏就知道是寒族出身。

    那就是二比一!

    狗屁的做官靠投胎!

    以后,考試不及格又沒膽從軍立功的無能之輩,就窩在家里做一輩子宅男吧!

    些許小遺憾,影響不了宇文溫的心情,按照流程,他起身離開御座,緩緩走下玉階,和狀元、榜眼、探花說一些場面話,以示勉勵。

    三位進士依舊激動,尤其狀元郎盧楚,說話結結巴巴,連自稱要用“學生”都忘了:“草、草、草民不、勝、惶恐...”

    宇文溫微笑著,盡量用和藹的語氣與對方交談,以便讓雙方的“師生情誼”至少看起來融洽些,結果聊了一會,發現有些不對勁:

    都過了小一會兒,你怎么還激動得話都說不利索?

    為了化解緊張氣氛,宇文溫問:“狀元是在京兆參考?”

    聽得天子發問,盧楚依舊有些結巴的回答:“回、陛下,草、草、草民是、在京、兆參、考...”

    范陽在幽州,這位卻是在京兆(長安)考的試,宇文溫很快便想到一個問題:“狀元郎與故范陽公是何關系?”

    “回、陛下,故范、陽公、是草、草、草民、的伯、祖...”

    聽到這里,宇文溫心中一驚,不是為對方的回答驚訝,而是他發現一個問題。

    草、草、草!

    我親自點的狀元莫非是口吃?!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城区| 龙口市| 嵊泗县| 且末县| 托克逊县| 基隆市| 探索| 深水埗区| 迭部县| 忻城县| 郁南县| 建宁县| 介休市| 贡嘎县| 西峡县| 九台市| 湾仔区| 惠安县| 陇南市| 建宁县| 满城县| 太康县| 嘉峪关市| 双城市| 昌都县| 玉环县| 通山县| 陇川县| 蚌埠市| 府谷县| 靖江市| 广汉市| 宁远县| 霍山县| 庐江县| 兴安盟| 河南省| 博客| 阿尔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