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晚膳時間,宇文溫看著食碟里的一條鮑魚,頗為驚喜:“哎喲,今個的東海鮑魚個頭挺大嘛!”
坐在一旁的尉遲熾繁見狀笑道:“這是黑水的魚,不是東海的海魚!
“喔,原來是北司的新產品啊,我說之前怎么沒見過。”宇文溫夾起一塊魚肉,咬了一口,隨后說:“不錯,即便是腌制魚,也吃得出肉質不錯!
“對呀,據說每到秋天,就有許多海魚入黑水,然后往上游而去,這個時候,這些魚的肉質最好了!
尉遲熾繁說著說著,有些遲疑:“這魚喚作..喚作...好像當地人稱為馬哈...”
宇文溫補充道:“是大馬哈魚,讀音來自當地人所稱達依馬哈,意思是定時出現的魚,三娘知道這是為何么?”
見尉遲熾繁搖頭,他說:“這是因為這些魚兒要回到黑水上游的家鄉產卵、繁殖后代,所以每年秋天都要離開大海,洄游淡水河!
吐了根刺,宇文溫繼續說:“黑水靺鞨各部,過的是漁獵生活,所以河里的魚獲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時間一久,就觀察到這魚兒的習性。”
“這大馬哈魚,生在淡水河里,長大了些,就順流而下入海,在海里闖蕩、長大、成家,到了秋天,和伴侶以及同伴一起溯流而上,返回家鄉。”
“入河時,魚兒身強體壯,歷經千里跋涉回到家鄉,累得皮包骨,產下魚卵后死去,而小魚兒孵化出來后,繼續父母的生活歷程,一代又一代。”
聽著宇文溫“科普”,尉遲熾繁忽然覺得這些“大馬哈魚”很不容易,那么艱苦的“返鄉之路”才開始,就被人捕撈,結局是不是慘了些?
“魚兒那么多,又怎么捕得完?北司在黑水流域開拓,除了價值不菲的皮毛,怎么著都得找些能回本的資源!
“再說,黑水流域的據點要儲備食物過冬,就地取材的大馬哈魚,不正好合適么?”
宇文溫一邊吃,一邊和尉遲熾繁聊天,聊著聊著,聊到了“新大陸”。
宇文溫對于新大陸充滿信心,確定能找到各種經濟作物以及豐富礦產資源,因為這是“歷史事實”,但又不能說破,便泛泛而談:
“那地方肯定有好東西,只是一下子找不到罷了,再耐心等上幾年,一定會有好消息的!
“二郎,那地方真有殷商遺民么?”
“誰也無法確認,所以才需要繼續探索嘛!
前不久,宇文溫在政事堂上宣布自掏腰包支持探索新大陸,為此,北洋貿易公司開始醞釀建立分號,專門負責新大陸的探索、開發事宜。
這個分號會募集民間資金,以便支撐起那看起來前景不明的大探索。
宇文溫要掏的錢可不是小數目,當然要由尉遲熾繁來把關,作為“內當家”,她肯定要從宇文溫這里打聽一些“內幕消息“才放心。
現在既然宇文溫說一定會有,那就一定會有。
有了底,尉遲熾繁才好給外命婦們宣揚新大陸的“機遇”,如此,才能讓各位“內當家”拿錢出來,一起“集資”探索新大陸。
宇文溫其實很想和妻子說說新大陸到底有什么,但還是忍住了,因為他無法“自圓其說”。
但答案就在那里,能否“解題”無非是時間問題,所以,這筆財是發定了,投多少錢進去都不會虧,眼下,就只能拍著胸膛向妻子保證,保證這個投資“穩賺”。
說著說著,尉遲熾繁說到了電報,自長安和洛陽之間的電報線拉起來后,普通公務信息的傳遞方便許多,而“電報局”還兼顧民間業務,也就是“公私兩便”。
此舉不僅僅是為了便民,也是為了靠著旺盛的民間“通信”需求以獲取收入,填補架設、使用、維護電報線的高昂費用。
尉遲熾繁說著說著感嘆:“有了電報,確實方便許多,可是,一條線上,只能一端發,另一端收,不能同時對向發送電報,效率太低了,許多人等得不耐煩,索性直接派人騎馬去洛陽傳消息!
“誰說不是呢?電報線就像一根獨木橋,一次就只容得下一個人通過!庇钗臏卣f著說著嘆了口氣,“唉,湊合著用吧,總好過沒有不是?”
。。。。。。
夜,寢宮,宇文溫用教學模型給陳婤講解何為“電報”,模型結構很簡單,就是一個電池供電的直流電路,上面串聯著閘刀式開關、電磁鐵,外加一個發條驅動的紙帶輪。
合上開關,電路連通,電流經過電磁鐵,讓電磁鐵產生磁性,于是電磁鐵頂部的銜鐵被吸下來,銜鐵末端夾著的炭筆,就會在轉動的紙條上留下痕跡。
斷開開關,電路中斷,電磁鐵失去磁性,銜鐵上升,炭筆離開紙條,痕跡中斷。
短促的開、合開關,能讓銜鐵炭筆在紙帶上留下點狀痕跡,是為“點”若合上開關后等得一兩秒再斷開,銜鐵炭筆就會在紙帶上留下一條橫線,即“劃”。
“點”和“劃”,構成了最基礎的電報信息單元,由這兩個單元,可以組成09這十個數字,而四個數一組的編碼,可以對應不同的字。
所以,發報端可以向收報端發送信息,若把兩者之間的距離拉長,一端是長安,一端是洛陽,那就在長安和洛陽之間實現了遠距離信息傳遞。
宇文溫的講解即簡單又明了,陳婤很快便聽明白,她已從產后恢復過來,如今擺弄著電報教學模型,不斷問各種問題。
陳婤問的問題,在宇文溫聽來都很簡單,電報的各種技術問題,他都爛熟于心,然而二十多年前的夢想,到現在依舊未能真正實現,想著想著,有些小郁悶。
電報若真的實現突破,那就意味著中樞能夠更好的控制邊疆,抵消龐大疆域內邊疆地區的“離心力”,并且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對于國力的提升十分有幫助。
然而電報技術遇到瓶頸,光靠幾個技術小組“攻關”已經不行了,所以宇文溫決定放開這個機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電報的研究工作中去。
不止長安、西陽,位于成都、晉陽、洛陽、鄴城、襄陽、江陵、廣陵的州學,都開辦了“電學”課程,向感興趣的學子教授電學知識,并且提供實驗場所,讓學生們做實驗,以此培養人才。
電報模型,就是常見的電學教學用具,所以電報對于有心研究電學的人們來說,不是什么神通。
宇文溫不擔心機密泄露導致技術擴散,被別國用來對付自己,因為別的不說,光說電池、長距離電線的制造,別國就學不來。
“二郎,這電報要如何傳到數百里之外呢?方才所說電阻,會導致電流變弱,數百里長的距離,電流會不會變弱到無法讓電磁鐵產生磁性?”
陳婤的疑問,宇文溫以前回答過許多次,是給其她佳麗回答,因為他也向其她人“科普”過電報的原理。
但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直到現在,宇文溫才想起給“后進”的陳婤做“科普”,所以剛開始接觸電報原理的陳婤,問出這個問題,理所當然。
“這個問題問得好,所以要長距離傳送電報信號,方法有兩個,第一,就是加大初始電流,串聯更多的電池,以便扛過線路的損耗,讓電流傳到線路的另一端,帶動電磁鐵。”
“第二,就如同驛站般,在一條線路上,設多個驛站,實際上每個驛站之間,就是一段段獨立的電報線路!
“從長安發出的電報信號,傳到潼關,潼關驛站的電報收發員將電報內容記下來,然后按動電鍵,將內容傳到陜州驛站,然后一個個驛站這么接力,將電報內容傳到洛陽!
“其原理,和驛使接力傳遞公文是一樣的,當然,接力傳遞會導致電報的傳遞時間出現延遲,如今天下現有的幾條電報線,除了跨海的那條,其他幾條都是靠驛站接力傳遞!
“喔..”陳婤點點頭,看著案上的三個教學模型,陷入沉思。
宇文溫為了給陳婤做“科普”,讓人準備了三個一樣的電報模型,防的就是萬一其中一個或兩個壞了,還有第三個可以用。
他見著陳婤開始擺弄這三個模型,覺得好笑:“怎么,有什么好點子?”
“呃....開關的開和關,電磁鐵的銜鐵就同步動作,對吧?”
“嗯!
“那.....”陳婤擺弄著三個模型,有些遲疑:“呃.....其實不用人來接力傳遞電報的吧....”
“對啊,上高壓電流也行的。”
“不不不,妾是說,如今的電報分段中轉驛站,好像不需要靠人來接電報、再發電報,以此做接力。”
宇文溫差點脫口而出“這怎么可能!”,見著陳婤好像胸有成竹的模樣,心中不以為然:
二十余年,那么多技術人員的不斷研究,加上老子這個大學生的指導,都沒法弄出來的科技,一個連小學都沒上過的科學文盲,你懂什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