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誰來發行流通券”(如何監管發行)的問題,王早已胸有成竹,他作為邾國公宇文溫的代言人,自然是對如何推廣流通券研究了許久。
“諸位,大家明人不暗話,流通券的紙張和印刷,自然是鄙號來負責,但必要的監督是要有的,將心比心,鄙號也不想看見流通券肆意超發的情況出現。”
“正所謂監守自盜,鄙號既然負責發行,那么肯定不能自己監督自己,鄙號東家身份尊卑,要是霸道些想來大家覺得難辦”
在場諸位東家聽到這里趕緊連聲“不會不會”,雖然他們心中就是這么想的。
王也不客套,直接切入主題:“流通券的發行必須有人監督,而且是大家一起監督,這樣各位睡覺才能睡得踏實些。”
“流通券的發行,原則是各家合計出產多少精織布,那就發行多少面值的流通券,所以也涉及到統計各家產量的問題。”
“布匹的產量有波動,流通券在流通券過程中難免損壞,如何回收、補發調整市面上流通券的數量,也需要專門組織來管理。”
“還有兌換問題,如何調動布匹應對某家布坊遭遇的大量兌現,這也要有人居中主持。”
“所以,鄙號的建議,發行流通券,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組織,或稱機構,參加聯保的東家們,就是其中成員,指定各類條條框框,按著約定管理流通券。”
到這里,王表明了態度:“流通券的發行量,須得這個機構認可才行,鄙號承擔印刷職責,所以愿意讓參與聯保的東家派人入駐印刷作坊監督。”
“一旦諸位發現鄙號有未經許可濫發的情況,可以立刻退出聯保,拒收流通券!”
‘誰敢退啊’
在座諸位東家如是想,不過王都把話到這份上,誠意已經是很足的了,加上邾國公的信譽一貫良好,流通券也確實好處多多,所以沒人杯葛。
“請問王掌柜,這機構怎么稱呼?如何組成?如何運轉?”
“王某建議,這機構稱之為‘柜坊’,具體細則,且聽王某細細道來”
。。。。。。
邾國公府后院,聽濤院內,宇文溫化身“叫獸”,開始對試圖“保研”的三位“女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讓她們放開思想,大膽的踏出“那一步”。
“要何為柜坊,首先得知道何為邸店。”
“邸店者,居物之處為邸,沽賣之處為店”
邸店,一開始分為邸和店,在東晉時出現,南朝經濟活躍,借著長江水利之便,商人們往返于大江東西,住宿、存放貨物需要“邸”,售賣貨物需要“店”。
南朝歷經宋、齊、梁數代以后,到了此時邸、店已經聯稱,邸店是這個時代集商店、住宿還有倉庫于一體的設施,是隨著商業興盛演化出來的產物。
而黃州如今發展商業,邸店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
客商帶著貨物住進邸店后﹐邸店主人為客商作中間人﹐將貨物賣出﹐或再購買貨物。這樣邸店又發展為客商交易的場所﹐具有倉庫﹑旅舍﹑商店多種性質。
邸店收取邸值(棧租),獲利豐厚﹐邸店主人的實力雄厚,就愈發暴利,既然有利可圖,宇文溫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商機的。
“那么柜坊又是何物?”
楊麗華適當的提出疑問,讓宇文溫引出接下來的話題。
‘柜坊,出現于唐代’宇文溫差點脫口而出,好歹忍住了,否則就得解釋何為“唐代”。
“柜坊,這是為夫的稱呼,大家都知道,商人外出經商,攜帶銅錢、布帛多有不便,尤其大宗貨物交易,那錢帛可是要以多少車、多少船來計的”
宇文溫所,正是這個時代甚至近代以前經商所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商人攜帶巨額錢財長途跋涉多有不便,就如同一只肥羊般,讓所到之處的各種“好漢”垂涎三尺。
腰纏萬貫是常見的成語,形容一個人有很多錢,但較真些算起來,這就是夸張的形容詞了,一貫銅錢大約三到六斤不等,即便是按一貫錢三斤算,萬貫錢的重量,不是正常人類能承受得起的。
大宗貨物交易,要用到的錢以萬貫計很正常,即便換算成布帛其分量也很重,所以運輸如此多的錢帛是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柜坊出現了。
柜坊是由邸店進一步演化而來,也是錢莊的前身,簡而言之就是古代的銀行。
歷史上柜坊出現于中唐時期,唐時興盛的商業活動,大宗貨物貿易導致巨額錢帛運輸不便的問題愈發明顯,能夠“存取”錢帛的柜坊應運而生。
柜坊出現之后,另一樣東西隨之現身,那就是“飛錢”,這就是早期的匯票雛形,省去了運輸錢幣的勞累及高風險。
“瑞興號的匯票,一如鳥兒般在各地飛翔,也可以叫做飛錢,有了這東西,商人往返黃州和山南各地,就不再為沉重的錢帛運輸問題煩惱。”
“而流通券的發行,替代錢帛流通,那些商人需要地方兌換,為了保證有充足的布匹,所以要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也就是柜坊,而柜坊的作用還不止于此,存取銅錢以及借貸,也是重要的業務。”
“柜坊和匯票連在一起,可以讓商人更加方便往來各地,到了西陽城,用柜坊發行的流通券則會更方便,當然,他們要為這種方便付出適當的費用。”
到這里,宇文溫的意思再明白不過,柜坊、匯票、流通券,就是提供一種名叫“方便”的貨物,購買這種貨物的人要付費。
宇文溫以典型的經商流程舉了個例子。
江陵的商人,將巨額銅錢帶到城里的柜坊分號,開了匯票之后輕輕松松登船,來到黃州之后在西陽城柜坊將匯票兌現,不是兌現為銅錢,而是兌現為“流通券”。
憑著流通券在西陽城大肆采購一番,這期間經手的都是輕飄飄的流通券,不需要扛著沉重的銅錢或者布帛,如果還有剩余不要緊,離開前在柜坊辦理匯票即可。
帶著貨物回到江陵,憑著匯票兌現銅錢,從出發到回來整個流程不再用到沉重的銅錢,這期間需要打交道的就是紙質的匯票和流通券。
“用一張紙代替銅錢,別人憑什么相信你?所以關鍵就在‘信用’二字。”宇文溫的就是關鍵問題。
“為夫集中黃州布商的力量,以布匹為兌換基準,創辦柜坊,不但可以存取大額銅錢,還開通匯兌業務,在西陽城發行流通券,對流通券進行聯保,所有布商保證其信用,而這信用具體來就是那熱銷的黃州布。”
“這就是所謂的‘布位’,如何,沒聽過吧?”(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