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內(nèi)豪紳對于沈溪前來主持賑災(zāi)非常抵觸,但由于彼此身份相差太過懸殊,他們沒法明著對抗,只能采取消極應(yīng)對的方式,力爭不拿出糧食,或者是少拿。
于此同時,城內(nèi)商戶中間,消息也傳播開來。
商會將開封府的大商人聚攏到一起,商議籌集糧食物資之事。
與豪紳們所持抵觸情緒不同,商戶們對于向沈溪納糧并沒有太大意見。
中原地區(qū)交通發(fā)達,再加上大明從弘治朝開始,從商環(huán)境趨好,使得民間商貿(mào)逐步發(fā)達起來,這些年地方商賈從閩西商會那里學(xué)會了如何抱團取暖,河南之地的商會也應(yīng)運而生。
開封府乃古都大城,豫商中有很多在開封府設(shè)立分號,洪災(zāi)發(fā)生后,一些想發(fā)國難財?shù)纳倘嗽缭绫憬M織貨源,包括糧食、藥材等運抵開封府,正好趕上沈溪前來賑災(zāi)。
開封本地商會的會長叫呂梁霖,早年常走遼東做皮草、人參生意,發(fā)家后在開封當?shù)亟?jīng)營起了藥材鋪、皮草行和糧店,雖然名下鋪子不是最多的,但人脈卻很廣,被推舉為開封商會會長。
這次他把商人們召集起來,匯聚于府中后院商議籌糧之事。
“呂當家,敢問沈大人前來,我等可有機會前去拜會?”一名商人神情熱切地問道。
旁邊馬上有人附和:“是啊,沈大人乃朝中一等一的高官,又身負文曲星、武曲星之名,若我等有機會覲見的話,實乃三生有幸。”
“對,對。”
很多人抱有同樣的想法。
呂梁霖搖頭道:“鄙人從何得知是否有幸拜會沈大人?不過此番沈大人派人來跟地方商會通氣,告知只要幫忙籌集糧食,之后朝廷調(diào)撥賑災(zāi)糧食到位后會逐一予以歸還,且有稅賦方面的減免。”
“這感情好……”
一群商人私下商議,覺得這件事對他們而言不虧。
人群中走出一個五十歲上下的痩削商賈,姓馮,直接問道:“卻不知我等是否有機會涉及江南商品的買賣?”
很多人目光越發(fā)熱切,眼巴巴地望著呂梁霖,好像有一場天大的富貴在等著他們。
呂梁霖皺眉:“沈大人沒到,具體怎么樣還不清楚,鄙人如何回答各位?咱現(xiàn)在商議的不過是借糧食給朝廷,如此便要沈大人將江南買賣交予一部分給咱,這算是坐地起價嗎?”
姓馮的商賈很是感慨:“聽說江南繁華,尤其是海邊新建的那座城市,燈火輝煌,徹夜不歇,堪稱不夜城,富庶不亞于南京、蘇州之地,尤其生產(chǎn)的水泥、玻璃、鋼錠、骨瓷、香水、香皂等等暢銷天下,我等必須抓住這個機會跟沈大人熟絡(luò),才能從新城商品買賣中分得一杯羹……”
“糧食才掙幾個錢?哪怕三倍五倍,也就是幾百上千兩銀子的買賣,而且賺的還是昧心錢,心里會不安……但若跟沈大人搞好關(guān)系,恐怕就是一生的富貴……諸位,你們說是不是啊?”
旁邊一名年輕商賈道:“就怕沈大人不給機會……咱做這點小買賣,人家不一定看得上……”
“也是。”有人吱聲道,“開封府沒什么大商賈,咱的身家根本就不放在人家眼里,說句不好聽的話,沈大人撥一根寒毛,都比咱腰身粗,也就救災(zāi)能用上咱……若是朝廷調(diào)撥及時,何至于要用我們來出糧?或許這真是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呂梁霖道:“如此說來,諸位都同意借糧給沈大人了?”
馮姓商人問道:“現(xiàn)在只是有人來通氣,是否做的準?還是說等沈大人來了之后再行商議?”
一群人又望著呂梁霖,眼神中滿是期待。
呂梁霖為難道:“就怕沈大人到來后,知府衙門設(shè)宴款待,士紳也都排隊招待,我等沒機會覲見……這里可沒人敢承諾。”
“若有機會,能涉足新城買賣,別說借點糧食,就算是把身家捐了也成啊。”人群后面有人高聲喊著。
“呵呵。”
有人在笑,可能是嘲笑,也可能發(fā)自內(nèi)心,場面變得輕快許多。
呂梁霖道:“要不這樣吧,諸位先行回去準備,除了日常用度所需,把余糧都準備好,沈大人曠世奇才,去年領(lǐng)軍平了中原戰(zhàn)亂,對我等有莫大的恩德。等沈大人到來后,諸位可跟鄙人一同前去拜訪,能見到沈大人最好,若見不到……只能說遺憾。”
有人道:“光如此去求見有何用?最好早早定下迎接之事……官府可以迎接,難道我等便不能出迎?再者準備厚禮相送,若是以后沈大人能多照顧一下咱開封府的商賈,就算讓咱喝口湯,也是足以留下幾世的富貴。”
“那是,那是!”
一名姓何的商賈道,“沈大人治理地方卓有成效,尤其支持工商業(yè)發(fā)展,所到之處百業(yè)興旺,誰不想巴結(jié)?沈大人能來開封,可說是咱們所有人的榮光。”
呂梁霖眉頭緊皺:“你們都愿意出糧,還只是嘴上說說?這可是大事,不是你們隨便吹牛不打草稿,是要拿出實際行動來的。”
姓何的商賈道:“糧食可以出,要不呂當家的直接定下個數(shù)字,各家回去稍微合計,明日各家就把能籌措的糧食清單交上來……您看如何?”
呂梁霖點頭:“也行,趁著沈大人沒來之前,先把事情定下。若沈大人到了后,真要去見的話,誰借出的糧食越多,誰就排在前面,沈大人或許會就此高看一眼,江南的買賣也就順理成章落到他頭上。”
姓馮的道:“那借多少糧食才合適?”
“自己看著給唄……就算你不想給,難道還有人會強迫你不成?”有人在旁奚落道。
姓馮的商賈氣惱道:“哪個不開眼的亂說話?老夫在賑災(zāi)之事上一向不遺余力,難道誰還會吝嗇不成?”
又有人道:“是否吝嗇不一定,若非沈大人親自前來,你們會想著借糧食?別想著哄抬物價,謀取暴利就是好的……先前開封府發(fā)出通告籌集糧食,你們?nèi)绾位貞?yīng)的,自己心里最清楚。”
呂梁霖擺擺手:“諸位莫要爭吵了,既然大家都有心借糧食,鄙人先在這里定下來,明日一早便統(tǒng)計數(shù)字,各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報上報。若有虛報,別怪事后朝廷追責(zé)!”
……
……
沈溪人尚未抵達,開封府城已就否借糧之事產(chǎn)生爭議。
以地主豪紳為主體的群體基本選擇抗拒,也包括他們投資開辦的商號;而處于社會底層的商賈,則已做好準備,甚至主動求借,尋求能參與到新城的建設(shè)以及加入沈溪主導(dǎo)的新的商貿(mào)體系中去。
沈溪積極準備賑災(zāi)的同時,京城這邊救災(zāi)組織工作進展卻異常緩慢。
哪怕謝遷再有心,但因他思維的局限性,還有他行事的古板和固執(zhí),使得救災(zāi)推進非常困難。
“謝老,現(xiàn)在獲悉,西北府庫空虛,甚至今年宣府和三邊還跟朝廷申請后續(xù)軍糧補助,此時征調(diào)只怕會遭致軍中強烈不滿……若強迫遵行,西北地方必然會想法設(shè)法拖延,直至事情不了了之……”
楊一清單獨跟謝遷匯報時,沒有作任何隱瞞,直接把面臨的困難跟謝遷說明。
謝遷嘆道:“連年征戰(zhàn)下來,西北屯田大計屢遭破壞,原本以兵養(yǎng)兵的計劃基本破產(chǎn)……唉,大明窟窿實在太多了。”
楊一清趕緊請示:“之厚上奏已到京師,以他所見,朝廷需盡快借調(diào)銀兩往河南,以銀兩賑災(zāi)方為上上策!”
“什么?”
謝遷很意外,“他這么快就有上奏到京城?”
楊一清點點頭:“非但如此,聽說接到圣旨后,他立即啟程,目前已到河南歸德府,積極組織救災(zāi),已初步穩(wěn)定那里的情況,下一步就要到受災(zāi)最嚴重的的開封府。”
謝遷想了想,嘆道:“他倒是兵貴神速,或許跟他正在北上途中,調(diào)頭比較容易有關(guān)……這也是陛下為何指派他去賑災(zāi)的主要原因。”
楊一清心想:“這會兒還計較沈之厚行動快慢作何?不是應(yīng)該先想想怎么才能消弭災(zāi)難?”
此時楊一清語氣變得謹慎許多,因為他知道接下來說的話很可能會觸及謝遷逆鱗,輕聲道:“謝老,之厚的上奏中,提到以朝廷銀兩換取地方士紳存糧,同時向商賈籌措衣物和藥材,并提出朝廷從全國各州府調(diào)撥糧食到災(zāi)區(qū)不妥,所以……”
謝遷板著臉道:“他還沒當大明的家,便開始指責(zé)同僚所作所為?”
這話讓楊一清很不自在,心想:“我現(xiàn)在當大明的家,不照樣被你左右想法,連主見都不能有……到底誰才是戶部尚書?”
楊一清試探地問道:“畢竟之厚人已在災(zāi)區(qū),了解當?shù)氐那闆r,或許銀子真有用……不如聽他的?”
謝遷道:“大明這么多銀子,都是他從外邊找來的,跟佛郎機人做買賣,用那些不能吃不能喝的白銀,換得大明如此多的絹布、茶葉等,這買賣他以為賺了,卻是與民爭利,偏偏朝中人還在為他搖旗吶喊。”
楊一清臉上滿是苦笑:“那就是回絕他的上奏?”
謝遷搖頭道:“老夫豈能私自決定賑災(zāi)大事?還是要向陛下請示……把他的上奏送去臨清,讓陛下知道他的意思。”
“這……”
楊一清越發(fā)為難了,心想:“謝老分明是在給沈之厚出難題,上奏用一天多才送到京城,再用一到兩天傳到臨清,陛下給出批示后再送回京城,再回復(fù)沈之厚,這么來回折騰,那事情基本就黃了。哪怕實現(xiàn),救災(zāi)工作也嚴重滯后。”
楊一清道:“謝老,救災(zāi)工作刻不容緩,您看……”
“那就趕緊把糧食調(diào)到災(zāi)區(qū)!”
謝遷生氣地道,“去年各地不是有很多地方表功,說府庫充盈嗎?現(xiàn)在有多少糧食已經(jīng)運上路?”
楊一清低下頭:“只有幾百石,都是京師周邊征調(diào)來的。”
謝遷瞪大眼:“什么?才幾百石?現(xiàn)在各地奏報受災(zāi)百姓可是有三五十萬,這點兒糧食怎么夠?”
“所以……”
楊一清臉色越發(fā)難看,這一切都是謝遷固執(zhí)已見造成的,偏偏對方還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他現(xiàn)在不想爭辯,在很多事上他都無能為力。
謝遷坐在那兒,半晌沒說話,對當前局勢感到極度悲觀,嘴里呢喃:“花了四五天時間,只籌集到幾百石糧食,而且還在京城沒上路,送到災(zāi)區(qū),怕是要半個月后了……不知有多少百姓餓死。”
楊一清望著謝遷,不言不語。
謝遷想了想,嘆口氣道:“不妨就按照他所說,暫時征調(diào)五萬兩銀子用于賑災(zāi)。這件事先不請示陛下,直接由老夫來定,出了事也由老夫承擔(dān)。”
楊一清松了口氣,心想:“五萬兩雖然不多,但若是運送及時的話,可解燃眉之急。現(xiàn)在就看沈之厚是否能用這五萬兩銀子買到應(yīng)急的糧食。”
楊一清道:“那謝閣老,此事還請不請示陛下?”
謝遷搖頭:“該請示還是要請示,規(guī)矩不能變,作為臣子,雖然可以隨機應(yīng)變,但最終還是要獲得陛下準允!若陛下對處置不滿意,還得負荊請罪,這才是為臣之道!”
……
……
京城,壽寧侯府。
張鶴齡一臉懊惱之色,打量悠閑喝茶的弟弟,神色如同在看生冤家死對頭。
張延齡呷了一口茶,笑呵呵道:“大哥,這次從宮里得來的消息沒跑了,沈之厚前往災(zāi)區(qū),聽說朝廷沒有糧食給他賑災(zāi),估摸再有幾天,就要到受災(zāi)最嚴重的地方,指不定就要出什么事。”
“與我等何干?”
張鶴齡黑著臉問道。
張延齡笑道:“這你還看不明白?現(xiàn)在各方都想辦法讓他回不了京城,姐姐之前不也派人跟咱說了,只要這次陛下回來,咱兄弟便可官復(fù)原職,到那時咱兄弟又是一條響當當?shù)暮脻h。”
張鶴齡怒其不爭地看著弟弟,“沈之厚只是去賑災(zāi),又不是說要死在災(zāi)區(qū),你以為光靠太后安排,你我兄弟就能再獲陛下信任?現(xiàn)在沈之厚集陛下隆寵于一身,陛下派他去災(zāi)區(qū),不是猜忌,而是用實干之才完成大事。”
“嘖嘖。”
張延齡不屑地道,“聽大哥這么說,那小子倒是挺有本事的……”
張鶴齡罵道:“真不開眼,沈之厚有沒有本事,你小子會不知道?”
張延齡被罵,一時間沒反應(yīng)過來,隨即驚訝地道:“大哥,你怎么跟外人一條心?現(xiàn)在不是商量怎么對付他嗎?”
張鶴齡道:“太后要削弱沈家,那是她的想法,但問題是現(xiàn)在明擺著沈家勢大,光靠你這豬腦子,還想跟沈之厚斗?別說當下,就算再給你一百年也沒戲!怎么生了你這么個不成器的弟弟?”
張延齡沒好氣地道:“我又不是大哥你生的,你作何氣惱?”
張鶴齡氣呼呼地道:“去年到現(xiàn)在,府中境況堪憂,連正常花銷都捉襟見肘,好在有太后娘娘接濟,你我兄弟才不至于節(jié)衣縮食……現(xiàn)在不管太后如何對付沈家,又或者想方設(shè)法讓你我兄弟官復(fù)原職,咱們兄弟靜觀其變即可。你休要胡亂使力,尤其不能派人去災(zāi)區(qū)行刺,免得被沈之厚抓到把柄參劾!”
“啊?”
張延齡驚訝地問道,“大哥怎知我會派人去災(zāi)區(qū)刺殺沈之厚?”
張鶴齡罵道:“你那豬腦子,除了想出這點餿主意外,還有別的招嗎?你也不想想,你一而再再而三跟沈之厚作對,每次都是刺殺,而且還曾得手過,你說他不會提高警惕……真把他惹毛了,他不會對你下死手?”
張延齡道:“所以,最近我招募了一批死士,除了可以派出去執(zhí)行任務(wù),還可看家護院,那小子要真有本事,盡管派人來啊,看誰怕誰!”
張鶴齡霍然站起,怒指弟弟:“你個天殺的,張家已被你害成何等模樣,你不清楚嗎!有銀子不想著置辦土地,好好養(yǎng)家糊口,居然拿來豢養(yǎng)死士……你是生怕陛下不知道你有不臣之心吧?”
面對眼前怒不可遏的兄長,張延齡一臉冤枉之色,連聲道:“大哥消消氣,咱有話好好說,別弄的好像我是要去刺殺咱那皇帝外甥一樣。”
“前兩個月咱的俸祿不是已經(jīng)恢復(fù)了嗎?內(nèi)府也開始送例銀,說明陛下已對我們沒以前那么憎恨,就算我們養(yǎng)幾個人,陛下怎會知道?就算知道了,陛下也不會覺得我們是養(yǎng)人去謀刺他的吧?”
張鶴齡仍舊很生氣:“你以為自己不說,別人就不知道?你不清楚現(xiàn)在多少雙眼睛盯著我們?”
“切!”
張延齡不屑地道,“以前是有人盯著,沒事就想在朝中參我們一本,對我們的一舉一動說三道四,但今時不同往日,那些御史言官都懶得理會我們了!我們現(xiàn)在沒官職在身,爵位也沒歸還,他們都懶得理會我們了。”
張鶴齡厲聲喝道:“那你就豢養(yǎng)死士?唯恐別人找不到由頭參你一本?”
張延齡不耐煩地道:“我把人藏得很好,沒說光明正大養(yǎng)在府里,平時都在外邊幫忙做事。這不知道陛下喜好美色,我還準備去民間搜羅一些美人兒……”
“嘩!”
張延齡這邊說得興起,張鶴齡已怒不可遏將手里的茶杯擲于地上,砸得粉碎。
“大哥,你這是作何?”張延齡駭然起身,皺著眉頭問道。
張鶴齡來回踱步,神色焦躁:“真是稀奇,天下間居然還有你這般不可理喻的弟弟!我怎就瞎了眼跟你當兄弟……”
張延齡笑道:“咱是兄弟,并非是夫妻,沒得選。”
張鶴齡怒視張延齡,厲聲道:“趕緊去把死士給遣散了,一個都不留!還有你平時那些狐朋狗友也趕緊劃清界限!陛下不多時便要回京,太后娘娘一直想讓我們在陛下面前留個好印象,以換得陛下寬宥,你再胡作非為,別說兄長不袒護你。”
張延齡不悅地落下臉,但終歸不敢跟哥哥翻臉,一擺手:“那就聽你的,但沈之厚那邊……”
“休要再提,連想都不要想!”張鶴齡道,“寧得罪閻王,休得罪那家伙!除非你想讓我張家家破人亡!”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