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段時間,朱儁在宛城清算杜家田舍家產,諸將皆有分潤,個個贊不絕口。過得幾日,有消息皇甫嵩在下曲陽大破張寶,斬首十余萬筑成京觀,威震天下。天子加其為左車騎將軍,槐里侯,食邑八千戶。
廣陵太守張超立刻向朱儁道喜:“皇甫義真既得厚賜,明公之進亦不遠耳。”很快,有欽差攜皇命加朱儁為右車騎將軍,河南尹,食邑五千戶,加位特進。孫堅除別郡司馬,秦頡任南陽太守,秋明授鄧州丞,其余諸將也均有封賞,各自歡天喜地。
劉備從頭到尾聽完詔書,然沒有自己的名字,心中大為不樂,拉住秋明絮絮叨叨個不停:“我們的老師名聲相若,自己又都是義軍出身,誰料如今境遇如此不同,真是天意弄人,天意弄人啊。”
秋明自己也是一攤子事等著做,卻被這大耳朵纏得脫不開身,只好給他出主意道:“朱車騎不日就要率軍回京,你可隨他進京述功便是。”
劉備愁眉苦臉地道:“我?guī)煴R植現(xiàn)已下獄,我在京中也沒有什么故友,哪有會幫我話呢?”
秋明心想,你有沒有故友關我什么事?難道要我?guī)湍愠鲱^?有心想要揚長而去,那邊張飛瞪著眼睛死盯著自己呢,只好繼續(xù)道:“我聽郎中張鈞剛直不阿仗義敢言,玄德何不去尋他?”
劉備大喜離去,秋明剛要去找郭嘉商議,卻見長沙太守張機笑瞇瞇地走了過來:“則誠今日得授官職,當真可喜可賀。”
秋明撇嘴道:“不過是個不入流的縣丞而已,又什么值得高興的。”
張機正色道:“一縣之丞,秩比四百石,佐縣令而治黎民,如何可是不入流?則誠不可好高騖遠,以你如此年紀腳踏實地做起,將來位列三公也未可知。”
秋明肅容道:“子受教了,只不知這鄧州是何處所在?風土如何?”
張機笑道:“我來找你正為此事。鄧州在宛城西南,縣令和攀乃吾之故交,吾老母兄弟也都在鄧州居住,今后還要請則誠多多照拂。”
秋明拱手道:“原來是張?zhí)剜l(xiāng)里,日后還要多多親近才是。”他忽然想起一事:“敢問太守,長沙郡中可有一人名為區(qū)星?”
張機道:“正有此人,現(xiàn)為寧鄉(xiāng)回龍鋪亭長,則誠何以知之?”
秋明壓低聲音道:“子前在廣宗張角處聽人起,此人心懷反意,勾結黃巾,久后必反,張?zhí)夭豢刹徊臁!睆垯C大驚道:“竟有此事?幸得則誠相告,我當細查此事。”
秦頡既做了南陽太守,秋明這個鄧州丞自然也成了他的郡屬官員,不過因為甘寧之事,兩人互相都看不對眼。只隔了一日,秦頡就交給秋明一百護兵,讓他趕緊去鄧州赴任,免得留在宛城礙眼。
秋明正合心意,帶著郭嘉魏延一路奔鄧州而來。此時南陽一路黃巾皆平,路上行人來往,田中農夫耕作,倒也恢復了幾分太平景象。正行間,后方一騎追來,卻是西鄂縣嗇夫陳震。
秋明驚道:“可是宛城有事招我回去?”陳震吞吞吐吐地含糊其詞,卻不正面作答。郭嘉卻笑道:“陳孝起是我叫來的,西鄂城破,縣長縣尉俱死,這失地辱民的責任多半要落到他身上了,至少也是個貶官歸里。我看他政務精通又通曉附近地理,便邀他同往鄧州。”
秋明把郭嘉拉到一邊:“你瘋了,我只是個的縣丞,一年俸祿只有三百石,怎么養(yǎng)得起這些閑人?”
郭嘉望著秋明道:“你的志向是在天下,或是一縣之丞?”
秋明恍然大悟,即刻整理衣冠躬身向陳震行禮:“子不知進退,怠慢了先生,望孝起莫怪。”
陳震連忙回禮:“陳震待罪之人,幸得秋縣丞收留,敢不勉力以報?”
眾人并馬繼續(xù)前行,郭嘉問道:“西鄂離鄧州甚近,你可知鄧州情況如何?”
陳震道:“鄧州為司隸門戶,南接襄陽,西控丹江,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民風淳樸土地肥沃,產糧甚豐。”
秋明高興起來,在冷兵器時代,糧食可是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看來老天總算給自己幾分薄面,讓自己總算有了個不錯的開局。他正在得意,忽然聽見陳震道:“但是……”
秋明最恨的就是這個但是了,沉下臉道:“但是什么?”
“但是縣中土地大多為豪強地主所有,民不裹腹,倉無余糧,每到災年或賣兒賣女,或舉家逃荒,而遇到豐年則常有荊州兵過來就食,民眾不勝其擾,比較起來,還是西鄂縣更加適宜居住呢。”
秋明吃驚道:“當地縣令不管的嗎?”
“和縣令自家便是當地豪強,而且各家連絡有親,于朝堂之上也廣有人情,他怎么管?至于荊州兵入境,他是想管而不敢管,每次發(fā)信斥責都被一句查無此事搪塞回來,一時淪為笑柄。久而久之,這位縣太爺干脆不再理事,只在府中飲酒吟詩為樂,這么多年下來居然相安無事,黃巾也沒有鬧到這邊來,也是奇了。”
這時隊伍經過一個村莊,村里炊煙裊裊麥香撲鼻,秋明也吩咐隊伍停下來用些干糧。路邊有許多饑民經過,被村民用木棒鐵叉趕出不許入村,只好眼巴巴地看著秋明等人。
秋明看見饑民中有面黃肌瘦的孩子,吩咐魏延送些干糧過去,卻被旁邊的大人一哄搶盡。魏延大怒,揪住提拳要打,秋明見他手中那人瘦得皮包骨頭,恐怕吃不消他一拳,連忙叫住。
陳震過去問了一會道:“這些都是鄧州處鄉(xiāng)民,因七里河水泛濫,故逃荒至此。”
魏延道:“我也是地人,從來只知湍河,卻未聽過七里河,你別是聽錯了吧。”
陳震笑道:“七里河即湍河之一段,當年東海龍王大太子被貶到湍河,卻與南岸老財主勾結,將河道不斷北移侵吞北岸土地。北岸有儒生名為古怪臣,舍生告御狀直到玉帝案前,玉帝斬妖龍為古生抵命,并將湍河河道南移七里,從此這一段湍河也叫做七里河。”
秋明嘆道:“孝起不愧為地通。”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