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二日這天,李存勖單騎抵達幽州城下,朝著城上的劉守光大聲喊話。
“燕王,當初朱溫篡唐叛逆,孤想與爾一起,再會合河朔其他三個藩鎮的力量,一共五鎮的軍隊共同去興復大唐的國運。”
“然而爾卻圖謀不軌,竟然效法朱溫狂妄僭,妄加尊號;鎮州的趙王、定州北平王這兩位節帥,他們當初都馴服恭順地侍奉你,然而你卻從來不去體恤他們,反而發兵相向,所以才有今天一年的大戰。”
“孤以為,大丈夫行事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必須盡早決定去向,一味拖延不斷,反而自誤。如今爾等局勢如此,到底何去何從,爾還是痛快拿一個主意吧。”
幽州城下,李存勖那高亢威嚴的聲音傳遍四野,不斷有回聲從周圍傳來,讓城中守軍聽了不由得感到懾服。
望著城外那身材健壯,年輕威武,騎著一匹白色寶馬的年輕將軍,劉守光神情極為復雜。
同樣是年紀輕輕就成為一方節度使,而且一個稱晉王,一個稱燕王,兩人不管是身份地位原都應該差不多才是。
甚至在劉守光的心中,他夢想中的情景應該是自己站在晉陽城墻下面,威風凜凜的向城墻上的晉國守軍以及晉王李存勖勸降才對;可惜現在的事實卻是剛好相反。
“孤到底是怎么了?原事情不是好好的嗎?當初孤稱帝之前,有甲兵三十萬眾,府庫中的存留的錢糧足夠數年所用,麾下的大將謀臣眾多,以孤的如此實力,原應該橫行天下才是,怎么這一年多時間里,孤接連兵敗,以至如此?”
劉守光心中極為不解,他反思過許久,一直想搞明白自己為什么落得如今的下場,可惜他再怎么想都想不清楚原因,最后只能歸結于天命如此。
既然是天命讓自己不能成就大業,而且如今燕國的局勢也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內部完無法繼續堅守,外部又看不到任何援兵前來,在這種情況下他早就做好了投降的打算。
然而此時,面對城墻下面不遠處的晉王李存勖,劉守光卻是有些猶豫起來。
他上前一步,扶著已經被蘇州炮炸平了的墻垣,大聲向李存勖喊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在下如今不過是任憑大王處置罷了。”
他聲音沙啞,神情憔悴,再加上這些天因為內外局勢的困擾而長期處于頹廢狀態,整個人的精神都顯得極為頹喪,那披散的頭發很長時間沒有經過打理的胡須等,都讓他看上去不像是一方大帥,反而更像是剛剛從牢房里面放出來的一般。
見了他這么一番樣子,李存勖回想起此人雖然品行不堪,但到底也是一方藩鎮,身份地位原應該和自己一樣,如今卻落到這么一番地步,不由得有些感懷起來。
“若是將來孤有一日兵敗將亡,是不是也是這樣一番樣子呢?”
李存勖心中起了一點同情,當即從掛在馬上的箭壺里取出一支箭矢,雙手將其握住,只聽“啪”的一聲,那箭矢已經被他折成兩斷。
“燕王,孤在此立下誓言,只要你出城來降,孤一定會保證你的安!”
折箭立誓,這可是極為莊重的禮節,誓言一旦發出,就絕不會輕易違反;再加上晉王李存勖又是當著城墻內外兩軍這么多人的面當場立下的誓言,可以幾乎不可能違反。
而且李存勖原就是一個極為注重誓言的人,即便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威信,他也不可能去違反。
所以他所的只要劉守光投降,他就保證其安的話,的確是非常有誠意的;若是劉守光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果斷出城投降的話,雖然依舊會從高高在上的一方節帥,變成他人的階下之囚,但至少性命能夠保住。
可惜即便是到了此時,他依舊非常猶豫,始終下不了投降的決定。
就在這時,他身邊最為信任的心腹李喜開口勸道:“陛下,咱們城中的守軍兵力眾多,城中積蓄的錢糧也足夠,就算再堅守一兩年時間也沒有問題,何必在現在就投降呢?”
“嗯?你的意思是,現在還不急著投降?可是若是繼續堅守下去的話,只怕也難以有什么轉機啊?”劉守光頓時猶豫起來。
眼前這個李喜,便是他往日里最為寵信之人,當初勸他稱帝、討伐定州王處直等決定,都是在此人的勸下做出的決定,可以對此人時言聽計從。
即便是如今燕國的局勢到了現在的地步,他也沒有任何責怪此人的意思,反而繼續對其信重。
“陛下,原的也是覺得局勢險峻,繼續堅守也沒有任何的希望,所以陛下若是想要投降的話,的原也不敢勸阻;不過剛才的靈光一現,突然發現其實咱們還有一個援兵!”李喜神色有些激動的道。
“還有援兵?在哪里?”劉守光頓時神色一振,連忙問道。
“陛下難道忘了,當今世上除了契丹人和梁國以外,不是還有一個大國能與晉國相抗衡嗎?若是能勸此國派兵來援,咱們豈不是還有機會?”李喜笑言。
“能與晉國相抗衡的大國?難道你的是南方的吳國嗎?”劉守光疑惑道。
“不錯,正是吳國。若是吳王愿意出兵來援,咱們里應外合,未必就不能擊敗晉軍,收復失地。”
“吳國?但吳國遠在江南,又素來與咱們沒有什么交情,反而聽當年淮南與河東乃是盟友,他們如何愿意出兵來幫咱們解圍?更何況即便吳王愿意出兵來援,這中間還隔著梁國,他們的軍隊又如何能夠到達?”
劉守光能的就覺得不靠譜,頓時感到極為失望。
“陛下,吳國與咱們之間的確是隔得太遠,不過吳軍的水師極為強大,若是吳王真的愿意來援的話,他們只要出兵從水路走就行,根不需要通過梁國的地盤。陛下難道忘了吳軍當初是怎樣救援青州王師范的嗎?”李喜道。
劉守光眼神一亮,重新振奮起來。
是啊,當初王師范與淮南之間也是距離遙遠,中間被梁國的地盤給隔斷了,但淮南大將王茂章卻率領七千大軍從海上直接在青州登岸,幫助青州軍隊大敗梁軍,斬殺朱溫的侄兒朱友寧,從而名震天下。
如今燕國雖然與吳國也是距離遙遠,不過對于水軍發達的吳國來,這些根就不是什么大問題。
想到這,劉守光頓時有些激動起來。
只聽李喜接著又道:“至于如何動吳王派兵來援的問題,當初智氏、魏氏、韓氏三家將趙氏包圍在晉陽城中,其局勢與咱們如今相比只怕更加艱難,但趙氏謀臣卻成功服魏氏和韓氏兩家,讓他們反戈一擊,最終不僅解除了晉陽之圍,更是一舉反敗為勝,最終三家分晉,位列諸侯。”
“大王若是派人去勸吳王出兵來援,誰敢就沒有機會反敗為勝呢?”
李喜和劉守光二人在城墻上商議著,城墻下方的李存勖卻是有些不耐煩起來。
他親自到城墻下面來勸降,為的就是盡早結束戰爭,減少晉軍的損失;為此,他不僅親自開口勸降,更是立下誓言,保證劉守光的安。
但他沒想到劉守光到了現在這種時候了居然還在猶豫不決,甚至連個法都沒有,這不禁讓他感到鄙視。
“燕王,何去何從,還不速速做出決定?”他再一次大聲喊道,語氣已經有些不耐起來。
不過劉守光卻已經被李喜一番勸,重新燃起了希望,如何愿意在這種時候投降?所以猶豫一下后,他大聲喊道:“大王遠道而來,想必也很辛苦,何不先去休息一下,也好讓在下再考慮一兩天。”
李存勖大怒,自己之所以親自跑過來勸降,就是因為當初劉守光不斷向周德威求降,又對監軍張承業只要自己親自前來,他就會立即投降。
但如今自己已經到了城下,甚至還立下誓言,保證對方的安,但最終對方卻什么還沒想好,這豈不是笑話嗎?
李存勖惱羞成怒,當即發一言便打馬離去,只留下劉守光等人繼續在城墻上商議著。
然而劉守光沒有想到的是,李喜在這個時候勸阻其投降,其原的目的也不是想寄希望于吳軍前來救援,畢竟那種可能性實在是太低了,即便是他自己也不怎么相信,也就是用來忽悠一下劉守光,讓他不要立即投降而已。
那么李喜的目的又是為了什么呢?當然是為了功勞!
他心中原就存了投降晉國的想法,但若是劉守光直接投降的話,他不過是跟著劉守光投降,那樣一來自己就什么功勞都沒有,而且失去了劉守光這個靠山后,自己將來的日子只怕也不好過。
但若是劉守光不急著投降的話,那么他就能主動出城去向晉軍投降,那自然就是大功一件,這也是剛剛見到李存勖后,他心中忽然閃過的想法。
當天晚上,李喜翻城墻,出城去晉軍營地里投降,并且將城中的局勢完完整整的向李存勖等人交代清楚。
過了兩天,憑借李喜提供的詳細情報,晉軍再度發起猛攻,終于一舉拿下幽州,將劉守光以及早就被劉守光幽禁起來的劉仁恭等人部俘虜。
至此,稱帝僅僅兩年時間的燕國便宣告覆滅。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