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打他們去擬旨了,自己一邊去側殿,一邊還在想著建業一詞。? 然后他想起隋煬帝楊廣的年號是‘大業’,與這個年號很像。
再一深思索,隋煬帝和自己很像啊!朱元璋積累了大量的家業,隋文帝同樣積累了大量的家業;自己是第二代國君,隋煬帝也是第二代國君;最重要的是,自己想建功立業,隋煬帝同樣有宏圖大志。
自己不會淪為隋煬帝第二吧?
允熥馬上在心中警醒自己:推行改革,以及開疆擴土,必須量力而行,絕對不能急切。
從側殿休息歸來的允熥不等自己的輔臣話,下令道:“徐曉輝,把這個貼到朕桌子側面的墻上。”
幾位輔官看向要貼在墻上的宣紙,等貼好以后,見到上邊寫著:“”。
暴昭贊道:“陛下圣明。”原來他們知道了允熥的年號定為建業之后,也馬上認識到和隋煬帝的年號‘大業’類似。
雖然只是年號相似不代表皇帝的作為就一樣,但是他們還是打算勸諫允熥。現在允熥自己寫了這樣一個對聯來提醒自己,他們也就不必再行勸諫了。
允熥道:“諸位愛卿,若是朕的政令有何不妥當之處,一定要勸諫朕,不必有所顧慮。幾位愛卿回去之后也要和其他眾臣告知。只要勸諫不含私心,哪怕所有誤,朕必不因言罪人!”允熥雖然還算虛心納諫,但還是留了一個后門。
不過在場的幾位輔臣即使察覺了允熥的后門,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當,儒家來就講究大公無私。
下午還是和昨日一樣。
=====================================================
福健建陽,位于福健行省北部,武夷山南麓,又稱譚城,自宋高宗南渡之后就是東南地方出書、印書最多的地方,現在仍然是大明最重要的書籍出版之地。
但是現在城中書人流行的評書卻不是在這里出版的。城中的一處瓦市里,聚集著數百人聽著同一個書人著評書,不時就有叫好之聲,還有銅錢掉在地上“砰砰”直響的聲音。
只聽那書人道:“卻袁紹兵敗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脫,為曹軍所獲,擒見曹操。……。操下令攻冀州。正是: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未知勝負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然后那書人道:“今日天色已晚,就到這里。明日午時人再給各位大官人接著。”然后團團一揖。之后他蹲到地上把客官打賞的錢都撿起來,然后從后臺退下。
此時已經是戌時了,大家伙兒明日還得早起上工,所以都退下了。有兩名穿著長衫,一看就不是勞動人民的人卻未著急回去,而是慢慢地踱著步子,邊走邊聊。
其中一人道:“這《三國演義》,當年羅拿過來的時候我也是見過的,確實是好子,但是刻了雕版再印的話,現在這大明沒有那許多閑人,恐怕是收不回錢來的。書人子掙得再多,也就是一開始的幾個書人分給他些錢,之后的書人誰會給他錢?”
“沒想到羅竟然能夠找到人印了,又有許多書人書,都傳到建陽來了。前幾日從京城過來的陳久林拿過來的《三國演義》的子,印刷字跡清晰,分明是用銅活字印的,也不知道誰舍得造出這么多銅活字來印書,莫非是從皇宮大內借出的銅活字不成?”
他是建陽城內有名的書商,是以一下子就能掂量出用什么印的。
另一人笑道:“王福老弟你還真是敢想,誰能敢用大內的銅活字來印這子。”
王福笑道:“我也覺得是異想天開。但是吳兄你,哪來的這許多銅活字呢?”
“若是自己造銅活字,恐怕賣出幾萬冊都收不回錢,而現在聽陳久林所在大江南北不過是賣出幾百冊,很多人都是在租書的店鋪去看。這個賣出的數量就是刻雕版都收不回錢的。真是奇怪。”
二人一路走走行行,用了許多時間才回到住所。
他們剛到住所,一名廝就走過來對著他們二人道:“老爺,吳先生,有人要找吳先生呢!”
吳先生名叫吳玉朝,他問道:“何人找我?是李云嗎?”李云是建陽縣城內的另一名大書商,而吳玉朝是東南地方有名氣的話、劇的寫作家,所以他有此一問。
那下人道:“吳先生,并非是李先生的人,而是操著京城口音,看起來像是當兵的人。”
“京城口音,當兵的人?”吳玉朝沉吟著道:“我不認得這樣的人啊?”
王福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進去見一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他二人遂走進住所。
住所內,允熥的親隨侍衛趙民正在坐著。他是當初被派出來尋找羅貫中的朋友的。一共有八個人被派出,其中有六個在杭州,一個在九江,只有他跑得最遠。
到了當地,因為他是外地口音,大家都不合他實話,他最后不得已亮出用來住在驛站的證明,找了當地的捕快才知道了吳玉朝住哪,這才找了過來。
他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了一會兒,聽到有三個人的腳步聲傳來,趕忙睜開眼睛,就見到除了之前的下人以外,另有兩個人走了進來。
前一個人看起來三十許人,生的面闊,又有些肥胖,這可不多見:后邊一人大約五十多歲,面色蒼老,頗為瘦削。
趙民想起臨走之前羅貫中的話:‘我這幾個朋友,都是五六十歲、混的不怎么樣的人。’頓時猜到后邊那個人是羅貫中的朋友吳玉朝。
趙民馬上對后一個人道:“后面這位老先生,可是吳玉朝?吳先生”
吳玉朝道:“正是草民,不知道閣下找我為何?”他見這人像是官面兒上的人,所以自稱草民。
趙民道:“實不相瞞,在下是京城上直衛的世襲軍官。有貴人喜愛看戲曲、話,所以不僅優待羅貫中老先生,還讓羅貫中老先生寫信給他的朋友。”著,他拿出羅貫中的親筆信,道:“這是羅貫中老先生給先生的親筆信。”
吳玉朝顫抖著接過趙民遞過的信,打開看了看,然后顫聲道:“確實是羅貫中的親筆信。”
趙民道:“殿下,哦不,貴人還想接各位擅長寫話、戲的先生去京城。信中也有寫到。”
趙民暗暗嘆到僥幸。自己習慣于叫殿下,所以剛才不心叫出的是殿下,若是叫出的是陛下,那就壞了,幸好,幸好。
王福和吳玉朝對視一眼:殿下!喜歡看戲、話,優待羅貫中的人是位殿下!這可是再也想不到的事情。
吳玉朝再一次激動地顫抖,而王福之后用復雜的眼光看著吳玉朝,就像是一個學霸現一個學習遠遠比不上自己,但是卻考試考了滿分還并沒有作弊一般。
吳玉朝好半天才平復過來,然后道:“這位,”
趙民馬上道:“趙百戶。”
“趙百戶,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咱們再出吧。”吳玉朝道。
趙民答應道:“可以,今日休息一晚,明日出,去京城。”
======================================================
下一天二十九日,又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沒有什么突事情的日子。不過對于允熥來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因為前段時間積累的折子終于都處理完了。
允熥批答完最后一份折子,伸了一個懶腰。然后看著都端坐在自己座位上的四位輔官,道:“諸位愛卿,今日朕有些事情要處置,諸位愛卿今日就回去吧。”
此時大明的官員還不是后來什么都要管的文官士大夫,聽到允熥這樣了,張溫第一個行禮告退。
暴昭來還想問一下的,但是排名在他之前的張溫都行禮告退了,他也不好再問,就退下了。
郭鎮和敬也不知道允熥想干什么,因為允熥沒有留下他們的意思,也退下了。
允熥等他們都退下了,到寢殿換上外出的衣服,讓王喜派人去叫侍衛們到乾清門匯集,他要出宮。
楊峰接到出宮命令,十分驚訝。自從從祖陵回來已來,允熥還沒有出過皇宮呢。
不過他也只是驚訝了一會兒,然后馬上招呼著侍衛們來到乾清門。
他到的時候,允熥已經坐在乾清門附近的門蔭處喝著茶等著了。
楊峰馬上行禮道:“見過陛下。臣來遲了,請陛下恕罪。”
允熥道:“你并未來遲,是朕來的快了。”然后允熥看了看楊峰他們,道:“你們并未準備儀仗?”
楊峰道:“陛下不是微服出行?”
允熥失笑道:“朕今日要儀仗出行,并非是微服。”
楊峰感覺自己鬧了個笑話,因為以前允熥一直是微服出行,從來沒有用過儀仗,所以楊峰下意識地就沒有讓準備儀仗。楊峰這次深切的意識到了當了皇帝以后的允熥做事風格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然后又找儀仗。等到一切準備好以后,已經快到酉時了。允熥看著天空,因為夏天天黑的晚的關系,所以天還很亮。
允熥坐上車,楊峰問道:“陛下,去何處?”
“那些朕下令來京城的和尚和道士,都被安置在了哪里?”
“僧、道錄司沒有那許多地方,所以安置在了禮部主客司的番館。”
“那就去番館。”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