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齊泰上班。 更新最快他現在是冬輔官,自然是在宮里上班,正常情況下是在干清宮,少數時候是在其他的地方。今日是個正常的日子,所以他上過了朝之后在干清宮上班。
允自從繼位已來,把原皇帝休息的干清宮變成了類似于普通大戶人家書房的地方,大多數情況下議事都是在干清宮。而他休息的地方多數時候都是在坤寧宮,實現了帝后的寢宮合一。
齊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邊想著如何與陳性善自己想的事情,一邊處理手中允分配的折子。
有些分心的齊泰自然處理折子的效率就低一些了,比別人慢了不少,自己手中的折子還沒有處理三分之二,暴昭已經都處理完了交還允了。
意識到自己,慢了的齊泰趕忙驅逐了其他的心思,快些把自己手里的折子處理完了交還允。
允當然也注意到了齊泰今日有些不太正常了,但是他滿心都被另一件事情所占據了,現在也沒空關心齊泰了。
他在考慮調換各地的都指揮使和總兵的事情。
都指揮使是各省軍隊的最高指揮官,類似于現在的省軍區司令;而總兵在大明初期則是特設官位,只是在出兵平叛的時候讓統帥任總兵,掛將軍銜,或者在經常打仗的地方常設總兵。
所以常設的總兵與都指揮使是非常重要的職位,尤其是在沒有現代化的通訊系統的古代。
允在繼位之初為了穩定并未大規模調換常設總兵與都指揮使,但是現在允已經繼位半年多了,連年號都改了,從洪武三十一年到了建業元年,所以允認為也是時候動一動這些常設總兵與都指揮使了。
允從七年以前為皇太孫開始,就在觀察各位大明的大將,現在對于大將們也算是比較了解了,再加上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親自決定人選。
允想著:‘世襲指揮使的流侯懷遠侯曹興長期在西北打仗,也算是很熟悉哪里,但是把他放在山陜我不太放心,就以他為河難都司都指揮使吧!
“世襲指揮使的流侯崇山侯李新雖然是因為營造孝陵封的侯,但是也是有過戰功的人,兒子李須虎又是我的藩第之人,就以他為山硒都司都指揮使吧!
“后軍都督府的右都督黃絡還算勤勉,又是常遇春的當年的親信,就以他為北平都司都指揮使!
“左軍都督府的右都督陶文,統兵很有一套,就以他為中都留守司的留守,以后還有大用!
“世襲指揮使的流侯永平侯謝成,倒是有事,但是他沒有兒子,父母又都死了,這樣沒有多少牽掛的人可不敢用在緊要的位置上,就以他為山東都司的都指揮使吧。”
“……”
允算計已定,寫下自己決定了的各位常設總兵與都指揮使,讓一名中書舍人把旨意送到通政司去,然后自己開始看由輔官們批閱過的折子。
從洪武三十年開始,除了因為犯錯被拿下的,地方的文官變動很。允對于那些偏遠的其它民族地區的扶夷人員可以容忍長期不換,因為換了人未必能干得好,扶夷可是非常專業的工作。
但是對于大多數地區的官員允是不能容忍長期在一個地方的,這自然是怕在地方上作大。
允前世家鄉的市委書記在他的家鄉當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市委書記,從鄧爺爺執政初期開始,當到胡總期間,一直到每十年一次的國最高領導人按照慣例來他的家鄉視察的之后才換掉。
這就導致這名市委書記在當地的勢力極大。允前世的家鄉曾經流傳過很多關于這位市委書記的順口熘,在他調走之后也有多個黑社會性質的團伙被打掉。
再加上朱元璋的言傳身教,允自然是要在自己的皇位已經基穩固之后也要調換國的文官了。此時他就在看著這樣一封奏折。
此時沒有常設的巡撫總督這類的官職,地方上雖然一個省有布政使,但是布政使的權力很有限,知府有權力與布政使對著干,再加上在中間起到制衡作用的參政,所以既然調換,知府、參政、布政使都需要調換。而這么多官員允都大多不怎么熟悉,也就只能讓吏部擬一個名單上來他審閱了。
允看著面前這份名單。允對于練子寧還是信任的,只要不是他知道覺得不怎么樣的文官基上都會同意。
這時,允看到了一個名字:鐵鉉。
看到鐵鉉的名字,允一拍腦袋,在心中暗道:‘我怎么把他給忘了!鐵鉉別的不,守城還有斷案可是一把好手,又那么忠誠,用他當刑部尚書絕對放心。’
然后允仔細看了一下鐵鉉從前的職位與擬任命的職位:之前是擔任南陽知府,這次擬擔任山東兗州分巡道參政。
允又想:‘南陽知府是正四品,參政是從三品,而尚書是正二品,直接任命為尚書恐怕不妥。正好分巡道的參政也監管刑獄,作為一個跳板還好。那么就讓鐵鉉當一二年的參政吧。以后再調他入京。’
允算計已定,把這一頁都看完之后就批了一個:‘知道了,正式擬旨下發吧。’然后就把它扔到了一邊。
接下來是國的部分指揮使調整的事情。
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很多的指揮使都是世襲的。不管這一點妥不妥當,允現在都不好動,所以這次是調動那些不世襲的指揮使。
今日不知是怎么了,允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盛庸。
允沒有拍腦袋,但是他仍然在心中暗道:‘怎么把他也給忘了!雖然算不上一流的武將,現在自己手里的大將不少也不缺這一個,但是這樣任由他擔任不重要的官職是浪費人才!一定要重用!
允仔細看了看盛庸的新任命:魯王左衛指揮使,兼任魯王府儀衛司儀衛正。
按照大明的初年的規矩,親王三護衛的指揮使品級相同,權力一樣大,誰也管不了誰,都是由親王統領。但是對于魯王這樣曾經設立過三護衛,但是之后因為新任的魯王年紀還不能領兵的時候,就出現問題了:親王三護衛有事,誰是最后的拍板人。
朱元璋為了解決這個事情,于是讓某一位指揮使,通常是左衛指揮使,兼任儀衛司儀衛正,作為最后的決策人。當然這只是臨時的處置方案,等到親王就位了自然是凡事由親王最后決定。
所以盛庸的新任命相當于一個型的總兵了。允覺得這還是比較重要的崗位,并且對于之前只是指揮使的盛庸來也是相當于升官了。所以允想了想,決定還是暫時維持這個任命不變,再找機會提拔。
然后允把這一份折子都看完了,就也批上了‘可’之后,就讓下發了。
然后允想起了自己四年以前北巡的時候,曾經在鳳陽見過的擔任鳳陽衛指揮使的前任錦衣衛指揮使郭洪濤了。允記得郭洪濤對于處理情報很有一套,當時是想著繼位以后讓他管著對外情報機構的。
允讓中書舍人擬旨:‘宣鳳陽衛指揮使郭洪濤入京進見。’
之后允害怕自己又忘了鐵鉉與盛庸,對王喜道:“你把盛庸與鐵鉉這兩個名字記下來,等到明年年初了與我!
王喜應諾。
允害怕王喜也忘了,又讓宦官返回他在干清宮休息的寢殿用紙寫上‘盛庸、鐵鉉’兩個名字,然后貼在書架的側面。
然后允才放下心來,繼續看著折子。
這時允見到了一個折子,內容是推舉徐膺緒為都指揮使。
允是允許底下的大臣推舉官員的。畢竟大明這么大,官員這么多,他指不定就埋沒了什么人才,所以即使是他已經示意要親手擬定的常設總兵與都指揮使的官職也允許大臣舉薦。當然,他聽不聽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徐膺緒顯然不應該在這個可能埋沒的武將名單當中。徐膺緒可是徐達的三兒子,現在當著中軍都督府的指揮僉事,怎么也不可能是允不知道的人物。并且大家都知道徐膺緒沒有什么事,只不過是混飯吃而已。
允想了想,然后聯想到現在徐暉祖還沒有官職,就明白了這是什么意思了。徐家,不一定是徐暉祖,這是在試探啊!
其實允對于徐暉祖是有任用的想法的。他的想法是讓以后燕王朱棣或代王者朱桂或者安王朱楹這三個娶了或者即將娶徐暉祖的妹妹為正妃的王爺,出去有了自己的封地以后就帶著徐暉祖出去打天下。
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既然大家都是親戚了,即使不是父子,恐怕也比旁人要用心一些。并且把魏國公打發到了藩國,那么國公的工資就是藩國來發了,中央朝廷就可以省一筆錢了,魏國公家的田地也可以收回來重新分配?梢允且患p雕。
但是允忽略了他長期不任用徐暉祖導致徐家心中惶恐的事情了。長此以往的話,可不是好事。
所以允雖然惱怒徐家試探他,但是也馬上下旨:‘以魏國公徐暉祖為前軍都督府左都督!(未完待續。。)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