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離開京城后,熙瑤下令嚴守宮禁,連依照慣例每月初一、十五宮妃家人入宮覲見都免去了,對于宦官出宮也嚴格限制,比上次允熥親征時候還要嚴格。rg畢竟當時允熥下令太子監國但將玉璽交給了她保管,她還要帶著文垣駕臨乾清宮御事。
但有一件事情熙瑤實在割舍不下,在允熥正式出京前夕、她嚴守宮禁之前派人回自己的娘家,對父親薛寧道:“爹,一定要督促弟弟讀書,過幾日就是縣試了,稍后還有應天府的府試,一定得過。”
是的,在她自己懷孕、允熥離京的時候還能讓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她弟弟薛熙揚參加科舉了。
這年頭文武官員升遷倒也沒有一定之規,一般人若是考不上進士、舉人,去國子監一樣能當官;只要允熥愿意提拔,當九卿之類的高官也有可能。
但薛熙揚身份特殊,身為正八經兒的外戚,為武將也就罷了,當文官若是不能正途出身,難免會有幸進的諷刺;熙瑤又堅決讓薛熙揚為文官,所以薛熙揚必須考科舉,至少考上舉人才好入朝堂為官。
薛寧對于女兒的心思心知肚明,但他此時苦笑著對派出來傳信的知易道:“請回報皇后娘娘,我自然不會讓煕揚懈怠。但,現在煕揚自己已經十分刻苦了,若是我再逼迫他,他該承受不住了。”
煕揚現在確實非常刻苦了。他和熙瑤、熙怡的感情很深,一直想像父親和大哥一樣在外朝顯露出自己的事不至于讓外人譏諷他們薛家‘只不過是外戚’;熙瑤又勸他為文官不為武將,所以他最近非常努力,只求縣試、府試能夠連考連捷,明年再安穩通過院試,成為秀才。
薛熙揚對于自己能否考中秀才還是有把握的,這不是太難的事情;但是之后能不能通過鄉試心中也沒底。
到了日,允熥正式離京的第二日,京城的附郭縣——上元縣和江寧縣,在縣縣令的主持下,同時舉行縣試。
明清兩代的六級科舉考試,后三級鄉試、會試、殿試,不管是時間、考試內容、考試負責人、錄取名額等都有一定之規;但前三級考試,縣試、府試和院試規則就松散的多,除了主考人和出題范圍有規矩以外,其它都沒什么規矩,就連考試時間都是主考人自己選定。這兩個知縣大概是碰過頭了,覺得這一天沒什么事情,就約定這一日舉行考試。
閑話少,這一日一早天剛亮,兩縣縣學門口就聚集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些家住城外之人生怕遲了趕在開城門之時就入城過來等待。
申時初,臨時調過來的巡警打開江寧縣學大門,開始唱名和維持秩序。至于搜檢另有他人負責,有一批禮部吏員負責從縣試到會試所有的搜檢工作。
聽到唱名之聲,聚集在縣學門口的數百人向前擠去,生怕聽不到自己的名字耽誤了考試。巡警手持警棍維持秩序,好不容易才不讓場面混亂起來。
唱名之人按部就班的唱名,不一會聽到這人道:“衛所軍戶薛熙揚!”
薛熙揚馬上擠到前面,上去接受搜檢。
普通老百姓聽到這個名字沒什么反應,但在場的警察、禮部吏員和江寧縣官員都心下雪亮:這必是當今陛下的正牌舅子了!
這個時候可不是明末,就算是最頂級的文武官員也不會得罪外戚,更不必提他們這些人物了。雖然搜檢的吏員表面上看上去一絲不茍,但實際上已經防水了。
一旁維持秩序的巡警劉峰余則暗自納悶:‘聽薛公子不是辦理了上元縣的戶籍,要在上元縣參加縣試么?怎么會來江寧參加縣試?’
薛熙揚第一次參加縣試,不知道這些搜檢之人是放了水的,以為一向如此搜檢,心中還納悶呢:‘聽科舉搜檢一向是最為讀書人所深惡痛絕,怎么我覺得沒什么?’
他通過搜檢后走進縣學,向內里望去,只見江寧縣令岳忠綿在大門后面臨時搭建的臺子上高居而坐。
薛家之所以來已經打算讓薛熙揚在上元縣考試但卻忽然又將他轉到了江寧縣,就是因為擔任縣令之人。上元縣令李貫現在已經是公認名聲不好的人,薛家很擔心李貫在薛熙揚的文章不足以考中的情況下錄取他,使得他的功名受到爭議,所以在考試之前緊急將薛熙揚的考試地點轉移到了江寧縣。
再向右看去,看到考場中的座位是臨時安置的,露天而設。眼下正是秋高氣爽之時,天氣不冷不熱,所以露天考試并不難受,與搭建考棚相比又節約經費。
先前領到的試卷上有考號,他又循著考號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放下考籃,擺上答卷紙和筆墨硯臺,薛熙揚雖然并不像一般考生一樣將改變命運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科舉上,但他的心跳仍不自由主加快了幾分。
他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靜靜的養神,緩解自己緊張的心情。
三通鼓聲響起,薛熙揚從入定中醒過神來,睜開了雙眼。有縣衙主管文書的‘民警’(編制算在巡警中)舉著一張牌子,在考場中來回走動,牌子上就是這次縣試的考題。
縣學只考兩道四書題,并且因為是科舉考試的第一關,只要縣令或者知縣不是心理變態,也不會故意出什么疑難問題。今日出得這兩道題就很平常。
薛熙揚見到題目后,拿出一張自己準備的上好宣紙打了打草稿,然后文不加點,在試卷紙上寫了起來。
約莫午時章,又仔細檢查了一遍有沒有錯別字,起身交卷。
可是當他走到考官的座位前時,抬頭一看,卻見面前之人不是今天早上見到的縣令岳忠綿,而是一個穿著七品官服之人。
薛熙揚不由得問了一句:“縣令大人干什么去了?”
面前這個七品文官也順嘴答道:“岳縣令忽然發了高燒,不得不回去休息,所以將縣試閱卷之事交給了官。”
若是有來參加考試的考生聽到他們的對話,必然會瞠目結舌進而懷疑薛熙揚作弊:一個考生竟然詢問原來的閱卷官去干什么了,而新的閱卷官竟然也非常老實的回答了。若是有考生將這件事情揭露出來,無論薛熙揚文章寫的多好,都不可能在這幾年錄取了,這個閱卷官也必然會被罷官。
兩個當事人在對答完畢后也馬上發現了問題。代替岳忠綿擔任閱卷官的縣丞周元額頭馬上冒出了冷汗。他伸出左手擦了擦額頭的汗,看了看左右,心中暗道:‘幸虧沒有人與薛熙揚同時交卷,周圍的人也沒有縣衙的官員,都只是警察,要不然好不容易當上的官就沒了。好險好險。這些警察都是出身衛所,就算不在乎我,也不敢得罪薛熙揚。’
薛熙揚也驚出一身冷汗,平時他在家中見到這個檔次的官員都是有話直,今日順口就出來了,幸好沒有被其他人聽到。
他交了卷,走出縣學,上了自家的馬車后馬上掏出手巾來擦汗。
而周元看著面前薛熙揚的卷子,斟酌了片刻,下定決心,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評定。
……
……
縣試、府試的慣例都是考試后第三天放榜。八月二十二日這一日凌晨,縣衙門外人頭攢動,已經聚集了兩三百人等候縣試放榜。薛熙揚來可以讓下人代替他來看榜,但是他還是自己來了。
太陽剛剛升起,縣衙大門洞開,從儀門中走出兩排警察,其中一人手捧榜單,走到了縣衙大門里的照壁前,將榜單貼在了照壁上。
眾人一哄而上沖到照壁前,無數道熱切的目光好像見到了無數錢財一般射向縣試榜。
薛熙揚也看過去,見到榜首之處赫然寫著三個字:薛熙揚。
‘我中了?還是中了案首?’薛熙揚被巨大的驚喜所擊倒了。雖然這只是科舉路上最的第一,名頭遠遠不及后面的什么解元、會元、狀元,但不管怎么也是第一啊。
薛熙揚與身邊同樣中式的學生互相恭賀了一番后,帶著滿臉的笑容離開了縣衙門口,回家報喜去了。
他沒有注意到,無數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像讀書人的看到案首的姓名后也飛奔離開了縣衙。
……
……
“皇后娘娘,惠妃娘娘,薛公子考中了,并且還中了案首。”一個宦官滿臉笑容的道。
“太好了,真是得天之幸。”熙瑤聽到薛熙揚中了后就拍著胸脯道,熙怡也差不多。待聽到他還中了案首后更是高興的不知什么好了。
過了一會兒,熙瑤回過神來,隨手拿起身旁的一個手鐲道:“宮賞賜你這個。”
這個宦官看了一眼,就知道這是最上等的美玉雕琢而成,價值連城。他忙跪地道:“奴才不過是報信,豈敢得如此重的賞賜。”
“宮賞賜與你,你就收下,沒什么不當的。”熙瑤道。
宦官這才收了。
等他退下后,熙瑤對熙怡道:“只盼著揚兒能夠再接再厲,考過府試。”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