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書,指的是楊子榮吧,這次隨行而來的中書舍人只有他一個姓楊的。rg是京里有了急事么?’允熥一邊想著,一邊對黃路道:“宣楊子榮覲見。”
隨后允熥穿好衣服,等楊子榮走進來后問道:“可是京城有什么事情么?”
雖然只是私下里,并非公開場合,但楊子榮仍然一跪三叩之后才站起來道:“陛下,臣剛才聽聞陛下今日午后欲游玩獅子林園,可是確實?”
“確實。怎么,你也要進諫阻止朕游玩不成?”允熥皺著眉頭道。
朝中的大臣進諫幾句也就罷了,就當沒聽見;你楊子榮可是內閣大臣,在外朝大臣尚未進諫之前就進諫,不太合適吧。
楊子榮當然聽出了允熥話語中的不耐之意,趕忙道:“陛下,臣并無進諫阻止陛下游玩蘇州名勝之意。當年唐太宗東征高麗路上,雖是軍國大事,卻也游覽了一路上的風景名勝;陛下現在不過是出巡體察民情,游覽蘇州府名勝有何不可?”
楊子榮不僅沒有勸諫允熥不要游玩,反而找出了歷史上明君的例子證明皇帝可以游玩,也不知是早有準備,還是剛才緊急之下想出來的。
允熥聽了楊子榮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嘛!李世民這樣的明君在帶兵打仗的路上還游覽名勝,自己就不行?就是,‘李世民這個人物舉的不好,兒子貪戀母妃,最后才差兒三世而亡。不過楊子榮能夠在這短短的一瞬之間想到這個例子也算是才捷敏達了。’
想過了這些,允熥才問道:“那楊卿來見朕是為何啊?”
楊子榮聽到允熥又用‘楊卿’而不是‘你’來稱呼自己,松了口氣,道:“陛下,雖然游覽名勝無礙,但陛下巡視蘇州府、縣二級學校,當為首先。”
對啊,允熥聽了楊子榮也明白過來了,作為皇帝,到了一個地方怎么能先游玩呢,當然要巡視當地的學校,勉勵學校的生員,親自提拔幾個人到國子監讀書。
并且蘇州府的衛所官員尚未接見過,也要接見。畢竟論理蘇州衛的指揮使是正三品,比蘇州知府還高一品二級。
允熥不由得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自己之前在鎮江府和常州府也是依照規矩接見過了府衙官員后就接見衛所官員的,怎么到了蘇州府就忘了。
不管為何,幸好現在還可以補救,允熥道:“既然如此,宣蘇州知府、府同知、兩縣知縣到行在。你去找濮嶼,讓他準備巡視學校之事,并且派人到蘇州衛、鎮海衛、太倉衛和幾個所兒,傳主官明日早上面見朕。”
“是,陛下。”楊子榮領命而下。
楊子榮退下后,一邊走著一邊擦了擦汗。他今日前來勸諫允熥并非是為了允熥著想,或者并非是為了允熥著想。皇帝出巡到一府之地,游覽名勝他們幾個跟隨而來的舍人阻止不了也就罷了,若是先游覽再巡查學校,他們幾個會被御史的吐沫星子給淹了!就算允熥保下他們幾個,他們的名聲也毀了。
名聲毀了,雖然也可以做官,但之后十四道(設立淮海省后新增一道)的御史定然會專門盯著他尋他的錯處。他楊子榮還想著‘賺’些錢補貼家用,若是讓御史們盯上了事情就難辦多了。
不楊子榮,昀芷歡歡喜喜的換好了衣服又來找允熥,允熥卻告訴她今日下午不能游玩了,最早也要到明日下午。
昀芷當然不太高興,仗著平時允熥寵她鬧了鬧,允熥好言安撫了她幾句,才把她勸下去了。
下午在蘇州府官員的陪同下巡查三個學校,勉勵了教授、教喻一番,還和稟膳生員交談了幾句,親自提拔六個生員入京城國子監。
這些人當然都十分激動。其一當然是因為得到皇帝的親自接見激動,其二是因為允熥洪武三十一年下旨將教授提拔為從八品,教喻、訓導提拔為從九品。
允熥看著這些激動不已的學校官員,心中想到,若是在這次出巡的時候宣布提拔他們的品級,恐怕效果會更好。當時一口氣頒發的旨意太多,這個可以讓天下的官員交口稱贊的旨意被淹沒在了一堆圣旨之中。
之后是接見當地的鄉老。
朱元璋很重視地方耆宿作用,設了老人一職,專門處理鄉間糾紛,擁有簡單的的司法權力。并規定地方官定期舉行鄉飲之禮,與地耆宿里老聚會討論施政得失。地方耆宿甚至可以聯名上疏朝廷,保舉或者彈劾地方官。
現在距離開國也沒幾年,地方上鄉老也算是一號人物,并且能擔任鄉老的最少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出于敬老傳統,允熥得比接見官員和學校生員更加和藹。
允熥面對鄉老首先詢問了蘇州府的年景如何,又問了鄉土人情,還問了對于地官員的看法如何,最后賞賜了他們一些東西。
第二日上午接見了衛所的武將。蘇州也算是一個重地,所以境內衛就有三個,還有所四個。
這些衛所中最為重要的蘇州衛指揮使允熥也認得,曾國勇,算是鄭國公門下之人,洪武十七年晉升蘇州衛指揮使,后來又立下功勞得以世襲。
雖然是允熥外祖家的門人,但他也不會有所偏袒。不過之后在蘇州的事情或許還用得到蘇州衛,所以允熥溫言撫慰了幾句,讓曾國勇有些摸不到頭腦。
當天下午允熥并未接見任何人,也未去任何地方,在屋子里不知道寫了些什么。
之后,需要接見之人部接見過了,允熥也可以毫無顧忌去游覽了。
第三天上午允熥先去了獅子林,游覽一番,還題詩一首: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陽猶在橋西。
微吟不道驚溪鳥,飛入亂云深處啼。”
這可把現在獅子林所屬的獅子林寺的主持高興壞了。獅子林在蘇州名勝中的名聲遠遠比不上寒山寺和虎丘,來游覽的人也少,他們寺廟的收入也少;而朱元璋并寺之后寺內的僧人又多了不少,所以他們極為苦惱。
這下好了,有當今詩詞大家、當今陛下的詩詞,不愁人們不愿意來。
允熥游覽了一番,打算離開時,見到一個有些眼熟的畫師正坐著畫畫,昀芷站在一旁,問道:“這是在干什么?”
“自然是在畫畫了。二姐年紀大了,出行多有不便;三姐陪著二姐也沒有出來,妹妹就帶上了幾個宮廷畫師,將一路上的美景都畫下來帶回去讓二姐、三姐看一看。”昀芷道。
允熥覺得昀芷的心是好的。只是,她們看到畫上的美景,恐怕會更加遺憾沒有跟隨允熥出京吧。
下午允熥去了玄妙觀。為了表示對于佛道不偏不倚,允熥只能去過寺廟后去當地的道觀參拜。
允熥一律是在大殿拜一拜,上一炷香,就從殿內退出去了。玄妙觀的道長見到允熥沒有題詩,有些失望。但是道觀的景色確實一般,允熥還記著的詩詞也不多了,得省著兒用,只能不題詩了。
第二日上午去寒山寺。其實寒山寺的景色也就一般,只不過當年唐代的著名詩人張繼題《楓橋夜泊》此詩在此,所以后來的文人墨客多來此裝逼而已。
允熥同樣是來此裝逼的,所以也題詩一首:
“寺樓直與眾山鄰,魚米東南此要津。
獨惜牙郎趨利市,不聞漁火感詩人。
絕無逆旅知歸客,安問寒巖舊應真。
一自鐘聲響清夜,幾人同夢不同塵。”
允熥題詩的時候,忽然見到了高啟的那一首《賦得寒山寺送別》,忽然想起來高啟好像就是蘇州人,遂問道:“高啟后人可在?”
知府向寶道:“陛下,高季迪后人在其被先帝處死后,遷居城外的青丘。”
允熥思索片刻,道:“當年有人向先帝進高啟讒言,致使高啟被處死,甚為可惜。今朕為其平反,許其家人入國子監讀書。”
高啟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又是吳中四杰,在江浙一帶影響很大,赦免他的罪過可以爭取這里的士子之心。
并且高啟當年被處死完是無妄之災。洪武初年有人誣告當時的蘇州知府魏觀有反心,高啟給他寫過文章,所以高啟被牽連處死。這樣的罪過就可以赦免。若是其他的罪過,允熥就不敢隨意赦免了。
下午去了太湖邊上欣賞太湖美景。允熥還雇傭了一艘大船和昀芷她們在船上蕩游太湖。伴晚回城之前,允熥仍舊題詩一首:
“野坫投荒三四間,渡頭齊放打魚船。
數聲鴻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
第二天上午去了虎丘。虎丘的景色也很美,但是允熥離去之前卻并未題詩。他實在是想不起來有關于虎丘的詩詞了,其它記得的寫景詩詞也都貼不上,所以只能罷了。好在之前允熥已經寫過了三首詩詞,至虎丘寫不出來眾人倒也理解。
之后允熥又游覽了蘇州其它的美景,雖然并未再題詩,但為之后蘇州的名勝留下了無數的傳。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