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帶著十分激動的心情看著已經醒過來的熙怡,若不是張三豐此時并未‘停止施法’,允害怕留下什么后遺癥,他在她睜開眼睛的一瞬間估計就撲過去了。 X
待張三豐擦擦臉上的汗水站起來對允和熙怡“陛下,惠妃娘娘,貧道已經施法完畢”后,允馬上跑到熙怡的床邊,剛伸出手,忽然回頭看了張三豐一眼。
張三豐當然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快步走出了屋子。
允在他的身影從屋內消失后,馬上張開雙臂抱住熙怡聲音有些顫抖地道:“怡兒,你能醒過來,真是太好了。”
“陛下,這是怎么了?臣妾只記得早上用過早膳返回屋子補覺,之后睜開眼睛就看到剛才那個老道,真人在臣妾的面前。臣妾這一覺睡了很久么?”熙怡下意識也伸手抱住允,有些迷糊的問道。不過她隨即看到了站在一旁的李莎兒,臉馬上紅了起來,又將手縮了回去。
李莎兒此時也意識到自己在這里待著有些不合適,笑著對她打了個招呼帶著自己的宮女離開屋子。不僅是她,熙怡自己的宮女在早春和晚秋的帶領下也悄無聲息的退了出去,早春離開前還輕輕關上了門,讓屋內只剩下他們二人。
允并未意識到屋內此時已經只剩下他們二人。他問了問熙怡此時身體感覺如何,聽到她“臣妾覺得有些困乏,但并無不適”后,看著她那張有些迷糊的美麗容顏,道:“怡兒,夫君真是擔心死你了。”
他此時有很多話要和她,但最后出口的只有這句話,他不是一個會哄女孩子開心的人。
“夫君?陛下,這是……”熙怡當然不會計較這些,而是馬上注意到了他剛才所用的那個詞語。
“怡兒,你以后也可以稱呼我為夫君。”允道。經過這次的事情,他決定放寬‘夫君’這個詞的使用范圍,讓自己真心喜歡的人都可以這樣稱呼他。
“陛下,夫君,臣妾,”熙怡激動之下竟然要哭出來。
她在她姐姐入宮三天以后就入宮,是允的第二個妃子;但是就因為她是允的第二個妃子,她得不到把允當做丈夫的權力,只能稱呼他為殿下,不能稱呼為夫君。
要她沒有一點不滿意,當然是不可能的;但誰讓當正妃的是她姐姐呢?她還能和自己的親姐姐爭這個不成?
但之后徐妙錦入宮,也可以稱呼允為夫君,就引起了她的不滿。她當然知道徐妙錦身份特殊,不是她們姐妹所能比擬的;但就算你身份在特殊,在陛下面前不也是臣子?
她也因此有了一絲對于允的不滿。但今日這些不滿煙消云散了,他得到了和徐妙錦同樣的待遇,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允這樣又與她了許多讓她開心的話,熙怡想起來自己醒來后沒多久就問出的問題,又問道:“陛下,夫君,這是怎么了?臣妾只記得早上用過早膳返回屋子補覺,之后睜開眼睛就看到剛才那個老道,真人在臣妾的面前。臣妾這一覺睡了很久么?”
允想了一會兒,斟酌著道:“今日已經是十一月初一,你已經昏迷八天了。”
“臣妾昏迷了八天?”熙怡睜大眼睛不敢置信的道:“臣妾這是怎么了?”
“你中了邪術,有一個來自南洋番國的巫師對你施展了邪術。剛才那個真人是武當派的張真人,他解開了你所中的邪術。”允隨后大概將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和她了一遍。
“竟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熙怡微張著道:“這撒馬爾罕國的人也太猖狂了,竟敢對夫君如此,夫君一定不能放過那個叫做帖木兒的人。”
“你放心,朕定然不會放過他。只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等到了時候,自然會讓他知道代價。”允道。
“可我剛才和你的話,等回京了,你一定不要和熙瑤。”他又囑咐道。
“這,是,夫君。”熙怡猶豫了一下,還是答應道。
允隨后又叮囑了她幾句,正要接著話,側頭看到擺放在熙怡床頭的刻漏,笑道:“你看熙怡,現在已經是午時了,咱們兩個竟然已經了一個時辰的話。”
“已經一個時辰過去了么?完不覺得,感覺好像只過去了一會兒而已。”熙怡有些不可思議的道。
“夫君也不覺得。”允也笑著看著她道。
熙怡和他對視了幾眼,忽然臉紅了,偏過頭去道:“夫君,既然已經是午時了,去用膳吧。”著她伸手揉揉肚子笑道:“臣妾也餓了。”
“是了,你剛剛醒來,當然會餓;這幾日每天喂你喝粥終究比不上在飯桌上吃東西。只是,”允有些擔憂的道:“你昏迷了八天,要不要給你單獨做飯?你的腸胃未必能承受得了一般的飯。”
“既然臣妾已經醒來了,這有什么承受不了的?”熙怡有些納悶的問道。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不要暴飲暴食的看法,也有了病人生病時吃飯要清淡一點的觀點,但并沒有消化不良的觀點。
“這夫君了你也不明白,就不和你了。”允自己下了決定:“夫君還是為你單獨吩咐膳房做一份飯食。”隨即大聲招呼守在屋外的人,讓他去膳房‘傳旨’。
雖然熙怡并不明白這樣的目的何在,可也明白這是允在關心她,低頭道:“是,夫君。”
二人在房屋內又待了一會兒,起身去用膳的地方吃午飯。
李莎兒這下見到熙怡,馬上拉她在桌旁坐下姐姐長姐姐短的親熱的和她起話來;可她也沒有太多話,就松開了拉著熙怡的手,讓熙怡坐在允身邊,她自己坐在另一側。
允心下感嘆李莎兒果然很識大體,側頭給了她一個贊賞的眼神,和她們二人聊起天來。
熙怡話的最多,她有些好奇這幾天都發生了什么,一邊吃著飯一邊追問著,允和李莎兒都沒有絲毫不耐,一一解答;當然有些話是不好和她的,他們二人也敷衍過去。
著著,熙怡忽然想到了什么,道:“既然是武當派張真人將臣妾叫醒,臣妾應該感謝他一番才對。”
“這當然應該。”允道。雖然經過他的解釋允明白邪術尤其是直接作用于意識或者心靈的邪術信則靈不信則不靈,但不代表以后自己就用不到他了天下的法術千奇百怪,指不定將來允還會遇到有人要對他或者對他身邊的人施展法術,有可能還用得到他,所以對張三豐客氣一點的好。
但熙怡怎么感謝張三豐又難住了他。張三豐人今年已經一百多歲了,又潛心修道,感覺怎么獎賞他人的意義都不大。
但是武當派又不能輕易獎賞,尤其熙怡不能親自獎賞。他的后宮已經有了一個信奉道教的妃嬪李莎兒,再有了熙怡也崇信道教的傳聞,允人只要不信佛教,就有可能讓天下的和尚不安。為了在兩個宗教中間保持平衡,拉攏和尚,他就不能過多獎賞武當這個道教門派。
還是李莎兒解決了這個問題。她道:“陛下,臣妾曾聞,張真人未出家之前曾經娶妻生子,還曾經在前元當過官員。張真人曾經做一首《上天梯》詞自序出身:
大元飄遠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
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游海岳,辛苦尋丹秘。
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
舍我角兒,掉頭離火宅,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
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沖舉乘仙鶴。
后天培養堅,兩足邁于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
天降火龍師,玄音參一一,知我內丹成,不講筑基業。
賜我外丹功,可憐諄告切,煉己忘世情,采藥按時節。
先天無斤兩,火候無爻策,只將老嫩分,但把文武別。
純以真意求,刀圭難縷晰,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
換鼎復生孫,騎龍起霹靂,天地壞有時,仙翁壽無極。”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張真人最早年過三旬才開始修道,曾經有過孩子、妻子。所以世上應該有張真人的后裔。陛下不如尋訪出來,獎賞于那人。”
允之前還不知道張三豐曾經做過這么一首詞敘述自己的一生,聽過之后頓時對他不怎么喜歡:竟然將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棄之不顧,就為了尋覓那一絲縹緲的仙緣。只要是一個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恐怕都很難接受張三豐這樣的行為。
但這在這個時代不能十分常見,但也不是完見不到的事情。若是張三豐最后尋覓仙緣失敗,大家或許會對他十分嘲諷;但他成功了,大家只會贊頌。
允想了想,接受了李莎兒的意見,道:“既然如此,朕就命令張三豐老家的錦衣衛探訪一下,等探訪到了接到京城,熙怡你出面獎賞。”
“不過感謝還是要對人感謝的。等吃完了飯,你隨著朕去感謝一下,張真人。”
等用過了飯、感謝過張三豐,允將熙怡送回她自己的寢殿休息,自己則來到前院的外書房,接見一個信使。
這個信使來自廣西,是正在指揮大軍進攻安南的張溫等人派來的。
十多日前允下達命令開始攻打安南,兩日后張溫就接到旨意,傳令駐守在邊界上的軍隊同安南交戰。因為出動的兵不多,沒能打下安南邊關的幾個重要城池,還讓安南人吹噓了好幾天所謂的‘大捷’。
張溫當然不知道安南人僅僅挫敗了大明陸師幾次試探性進攻就吹噓成了大捷,不過即使他知道了他的部署也不會有絲毫變化。他在接到允的旨意后除了命令邊界士兵進攻安南的城池外,還親自帶著近二十萬大軍趕往邊界。
張溫估摸著經過五日的行軍軍就可以趕到邊界,再修整兩日就可以發動對安南人的進攻。
若是年輕的將領自然這一切都是自己決定了,反正陛下已經下達出兵的命令;但張溫年紀大了,追求穩妥,在出發之前就又給允上折子,讓允批準大軍進攻安南并且挑選一個黃道吉日。當然,一般情形下,張溫這樣做并不會誤事,他已經將所有的時間差都算好了,不會有什么問題。
允今天早上接到他的奏折,并且大概聽傳令之人了這些事情后,不由得感嘆姜還是老的辣,凡是做的不僅穩妥還不耽誤事,需要自己多多學習。
允看過奏折后,在奏折上批答到:‘朕已知曉此事。待大軍行進至邊關后,讓士兵休整一兩日后就出兵過邊境進攻。之后大軍行進、打仗之事勿許再報朕,張將軍決斷即可。’
允批答完畢,將奏折又遞給這個傳令兵。傳令兵接過奏折,行了一禮就要退下。
允忽然想到了什么,又叫住他,問道:“靖江王現在在軍中可還安穩?”
“陛下,靖江王殿下十分勤勉好學,每日追問張將軍排兵布陣之事,大家都贊頌殿下呢。”傳令兵道。
可是允卻從他的表情看出事情未必如此。他的表情所表達的情感,和他所的話的情感完不同。
‘莫非靖江王現在就想要從張溫手里奪下兵權,只是因為張溫的威望很高所以不成?而張溫因為靖江王是宗室,將來又多半是安南國君,所以不肯得罪他不讓這個傳令兵告訴朕?’允猜測到。
他揮揮手讓這個傳令兵退下了;但在他退下后卻馬上吩咐道:“去把廣錦衣衛主事范明叫來。”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