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宰相的趙普道:“錢王主動納降,陛下為何不接受呢?”
趙光義道:“當年他助我大宋攻克南唐,朕若接收他的國土,豈不叫世人將朕看成是忘恩負義的小人?”
趙普便不再說話。
這天夜里,趙普私下去找錢俶。兩人一見面,趙普便道:“我是來給錢王獻計的!”
錢俶急忙邀趙普進入內堂,親自奉上茶水,低聲問道:“是不是陛下沒有批準我的奏折?”
趙普端起茶杯,緩緩呷了一口茶水,輕輕點了點頭。
錢俶嘆氣道:“這可如何是好?”
趙普笑道:“錢王,您急什么?我先才不是已經說過,我是來給您獻計的嗎?”
錢俶忙道:“對對對!宰相大人有何高見?”
趙普道:“皇上的心思,我略懂一二。他想的是取一定要取,但要取得不失信義。錢王,您應該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了吧?”
錢俶略一思索,旋即恍然大悟,忙道:“多謝宰相大人指點迷津!”
第二天,錢俶再次呈交奏折,請趙光義收納吳越。趙光義仍是決絕。
第三天,錢俶再次上奏,說吳越入歸中原,華夏一家,天下大統,有利江山社稷之類的話。
趙光義看了奏折,贊道:“錢王深明大義,朕也自嘆弗如!”
趙光義最終還是接納了錢俶的“好意”,下詔將吳越國定位兩浙路,吳越十三州,五十五萬多戶人口全部納入宋朝,成為大宋朝的子民。吳越國從此不復存在。
錢俶投誠沒過多久,割據“漳、泉”二州的王洪進效仿錢俶,納土稱臣。從此南邊平定。
如此一來,趙光義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在契丹遼國庇護下的北漢政權了。
宋太宗趙光義的皇位,得來多少有些不清不楚,他自己也是心知肚明,因此急盼建立不世之功,以蓋世人口舌。
南方的割據政權已經全部納入北宋,趙光義便將目光對準了北方的太原。
打仗首先需要錢,但是這一點太祖趙匡胤早已為他解決了。
當年平定南唐之后,文武群臣進諫太祖,請加“一統太平圣君”,趙匡胤說:“燕云十六州、北漢都未光復,何來一統太平?”可見太祖的雄心壯志。他對“平北漢”、“收燕云”視為統一范疇的事,認為只要太原未下,燕云未收,趙宋王朝的統一事業就不能算是成功。
平定北漢,唯有動武,這一點,太祖比誰都清楚。對收復燕云十六州,他卻有另一番規劃。他的謀略是和平贖買為先,和平贖買不成在武力攻取。為此,他將平定南方各個割據政權得來的府庫金帛,以及每年賦稅的剩余,全部存進“封樁庫”。
太祖曾說:“軍旅饑謹,應當未雨綢繆,決不能到了亟需的時候,臨時加重百姓的負擔。石敬瑭割讓燕云之地賄賂契丹,使得一方之民獨陷外族之手,朕十分同情燕云的百姓。朕設立這‘封樁庫’,等到蓄滿三十五萬貫,就會派遣使者去契丹談判,只要契丹愿意歸還燕云的土地和百姓,朕就將這些積蓄做位贖金,用以交換。倘若契丹不愿意,說不得,朕就用來招募天下勇士,攻打契丹。”
很可惜,歷史的命運沒能讓我們看到太祖——趙匡胤實現他的雄韜偉略,他卻于風雪夜中的“斧聲燭影”離奇駕崩。但是他卻給即位的宋太宗趙光義留下了大筆財富。
趙光義將先帝太祖設置的“封樁庫”改為“內藏庫”,攻伐北漢的軍費不用再發愁了。但他心里仍是沒底,召來朱明、曹彬征詢意見。
趙光義說:“前朝周世宗和本朝太祖皇帝,都曾御駕親征太原,但就是沒能平定北漢,難道真是因為太原城太過堅固,因而不能攻克嗎?”
曹彬回道:“周世宗時,大將史超在‘石嶺關’一戰便失敗,使得軍隊士氣低落,不得不還軍。當年太祖皇帝親征,礙于契丹援助北漢而受阻,太原城雖說堅固,但也并非想象中那樣不可攻克。如今出兵也是時候了!”
趙光義見朱明沉默不語問道:“潘愛卿,對太原一事怎么看?”
朱明回道:“圣上,太祖既定方針“先南后北”的步伐以實現大宋統一大業,如今東南,西南以平定,臣同意曹大人的看法。”
其實君臣三人的對話,又要說回到太祖身上。
話說公元975年,北宋平定南唐,南方除吳越、漳泉兩個已經臣服于宋的小割據勢力外全部歸入大宋版圖。次年,太祖再次出兵北伐,命令黨進、朱明、牛思進、米文義等領兵分五路進攻太原。其中,大將郭進領兵先后攻克忻、汾、代、沁、遼、石等州,形式一片大好。卻在這時,開封皇宮中“斧聲燭影”事發,太祖駕崩,宋軍只得班師回朝。
原本趙匡胤在平太原的形勢一片大好,不料變故陡生,以至于功敗垂成,卻給即位的趙光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光義聽了朱明、曹彬的話,心中主義已定。
從整個宋朝歷史來看,宋太祖時期,宋朝就有了崇文抑武的國策,太宗趙光義即位,對武將的猜忌尤甚,總會派遣外戚到武將身邊任監軍,說白了,就是監視這些身在外、功高善戰的將軍們的一舉一動。
話說在進攻太原是趙光義派田欽祚監視郭進,豈料田欽祚竟然激死郭進,使得太原計劃一再擱淺,也正是有了太宗趙光義的寵信,田欽祚才敢肆意妄為,不把主帥郭進放在眼中。
至于后來太宗得知郭進的真正死因,罷黜了田欽祚的內職,將他貶到房州任團練使,那也挽回不了失去一位能征善戰的將帥的損失。
類似此類的“監軍折帥”的悲劇事件,后頭還有。
太平興國三年四月,宋軍連續攻克太原城外圍州縣,使得太原成為一座孤城。沒過多久,宋太宗趙光義親率禁軍抵達太原城下。他先是慰勞全體將領,接著發布手詔向北漢主劉繼元勸降。
盡管宋朝大軍大舉壓城,北漢仍將希望寄托在契丹遼國。劉繼元寫好求救信,將書信塞入蠟丸之中,命密使插入發髻,火速前往遼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