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躁不安的何止王子姑曹與伯嚭?
廣陵,古長江南岸,江南大營主帳,呂荼拿起兵書,想看,最后又放下,他的心情很糟糕,雖然他早有預(yù)料雨季到來,但是沒有想到雨水如此之大。
也是了,現(xiàn)在北方還是被高壓帶控制,南方的低壓濕氣團被阻隔在長江南岸流域,無后勁,不能北上,而因此應(yīng)該下在北方的雨一下也此刻都下在了南方,這樣北方大旱,南方大澇,也就可以理解了。
呂荼現(xiàn)在只是希望洪澇來的晚些,起碼在他吞吳完畢后,再發(fā)生。
看著帳外的雨,呂荼又不得思索起來:這場入?yún)亲鲬?zhàn)對于齊軍來現(xiàn)在來看是沒有任何自然優(yōu)勢:一,雨季下,水路泥濘,糧草難以運送,而且這種濕熱條件下糧草容易發(fā)霉,對于軍隊后勤是巨大挑戰(zhàn);二,雖然為了吞吳之戰(zhàn),所召集之兵多為居住在同樣潮濕的泗上或者沿海沿湖沼澤地區(qū)之人,但無法忽略的事實是軍中的猛士猛將多為北方出身,對于適應(yīng)南方濕熱氣候,他們需要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是戰(zhàn)斗力最差的時候;三,當年第一次伐楚之戰(zhàn),盟軍差點瘟疫軍覆沒的記憶,讓呂荼一輩子不敢忘,他怕戰(zhàn)爭死的人太多,在濕熱蚊蟲如此多的環(huán)境下,當年那一幕再次重現(xiàn)。
每次想到這些,呂荼就有些煩躁。
可是煩躁解決不了問題,問題就在那兒,呂荼只能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應(yīng)對。
譬如一方面他賦予長桑君和扁鵲絕對權(quán)力,對軍士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進行面監(jiān)管,可是將士太多了,自律性又差,監(jiān)管就少不得有了疏漏,為此呂荼雖專門抓了典型,譬如對那些喝生水或者不服管教的將領(lǐng)進行了軍通告批評,可是還是有兵士不經(jīng)意間違規(guī)。
好在將士們雖然被規(guī)矩的有些火氣,但是知道自家君上也是為自己好,當下又感動又無奈的忍了下去。
另一方面,呂荼安排江南大營各級主將帶著精銳進攻附近的城池,只要拿下這些城池,便可以把軍隊安排在城池內(nèi),這樣對軍士們快速適應(yīng)長江以南的氣候有利。
看著雨還在下著,現(xiàn)在唯一能安慰呂荼的就是他的家書和他的司載(類似后世的欽天監(jiān),是掌管天象星官歷法的職位)姑布子卿和宗祝季咸了。
呂荼把雅魚送來的家書又看了一遍,家書上的有藤玉有了身孕的喜事,有鐘離春與鄭旦快要生了的喜事,呂文呂燕在家鬧騰的瑣事,當然也少不得她雅魚和腹中寶寶的點滴。
呂荼把家書收好,心中暗自得意:嘿嘿,還是咱呂荼事大,如今才過而立之年,就已經(jīng)有了呂渠,呂文,呂燕,呂玲(呂荼和南子所生之女,呂荼私下給她娶的乳名),二子二女,再加上即將到來的四個,嘿嘿,八個娃了,哈哈……
呂荼哪里知道,其實他已經(jīng)有十一個孩子了,因為顓頊國的女國相和女國主還有白狄的白長腿各為了他生了一女二子。
正當呂荼傻笑,季咸那邊的卜筮已經(jīng)有了結(jié)果。
呂荼聽到龜殼破裂方從自己的傻笑中清醒,他看向季咸和姑布子卿。
季咸看完,姑布子卿又看了一下,最后二人達成了一致認識,這是中孚之卦。
呂荼一聽是中孚,不由奇怪問到何謂中孚?
二人:澤上有風稱之為中孚。
呂荼又問中孚其他,二人一一解釋,:中孚是別卦,主象是澤,客象是風,澤靜深力正,養(yǎng)萬物,風順柔輕快,動萬物。
以養(yǎng)為下,以動為上,以養(yǎng)為礎(chǔ),以動為靈……
龜裂卦辭顯示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意思是用豬和魚祭祀先祖吉利,利于涉大河大河大川,利于堅持下去。
呂荼點頭,他心中琢磨著自己是應(yīng)該找個時間祭祀一下天地河川,畢竟這次南征,主要涉及的地方多有河澤湖江。
這不是呂荼搞宗教迷信,而是后世的他對古華夏神秘主義誓死的膜拜造成的。
有人這是封建迷信,是假的,不可信。
那這世間可信的是什么?科學嗎?
哥白尼的日心可信了多少年?
牛頓力學又可信了多少年?
可信的東西叫做神秘,不可信的東西才叫科學,因為科學是有壽命的,神秘沒有。
就像他呂荼糊里糊涂的被蓋在了棺材底,然后醒來就變成了齊景公的愛子,能用科學解釋嗎?
起碼現(xiàn)在不能!
但是原始神秘主義卻能。
季咸繼續(xù)講卦勢以及自救之策,姑布子卿則是時不時的插言補充,呂荼聽的是醉心不已。
呂荼對于《易》現(xiàn)在是來覺膜拜了,不是因為它有時候預(yù)測真的很準,而是因為它身蘊藏的哲學邏輯,讓人就像吃了用大煙殼子為佐料做了的飯一樣,只要吃了一次,就會欲罷不能的纏綿與思念。
他想起以前終南山老子身死前喃喃自語給自己講的那一番話,現(xiàn)在呂荼才明白了一些,他總結(jié)為人生道的四個階段,既是聞道,知道,看道,得道。
老子他看到了道,但是卻伸手夠不著,其實是他沒有得道。
可是這個世間誰又能得道呢?
得道的都在天上飄著呢!
呂荼把亂七八糟的思維收回,他問姑布子卿何為《易》?
問他為何自己帶軍南下卻要遭逢這樣的連夜雨,這算不算是難?
若是難,人生多難,既然是多難,為何運承人道的卦籍稱呼為《易》?
這豈不是反了?
姑布子卿的解釋除了把易從三皇到如今的歷史講了一遍,譬如什么夏之《連山易》商之《歸藏易》是如何形成與發(fā)展的。
呂荼對于《易》的歷史多少知道些,但是從姑布子卿還有季咸的口中講述,那種對他震動的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
季咸其實還有很多其他《易》已經(jīng)失傳,或者面臨失傳,像《三墳易》就是其中一個。
呂荼聽到有些古籍已經(jīng)失傳,或者存在,卻沒有人能看懂識得表示深深的焦慮與遺憾,看來自己成立大齊博物館和大齊圖書館還是晚了些。
接著姑布子卿拉著呂荼往帳門前走,讓他看著帳外還在繼續(xù)下的雨,呂荼不明其意。
姑布子卿拿起盛著水的碗然后伸到帳外,那雨水就滴在了碗里,一個波紋接著一個波紋。
“君上,您看這雨水滴在碗中水的剎那,它沒有波瀾卻又有起波瀾的趨勢,這便就是易”
“人生的難是什么,就是這易趨勢后的波瀾,因為波瀾我們才覺得難”
“可是難才對!君上您想想風,想想船,想想它們在水面上吹過,在水面上浮過,當它們離開后,水面上還剩下什么呢?”
“還是平靜的水面!”
“可是您再看看眼前……”著姑布子卿指著帳外那泥濘的道路。
“這道路的泥濘是行起來比水面還要艱難,可是人走過卻可以留下深深的足印,這就是易的真正意義啊!”
呂荼似乎有所感悟,就在這時只見穿著蓑衣斗笠的伯牙從雨中快速走來,他看到呂荼姑布子卿和季咸后先是行禮拜見,然后到帳門把蓑衣和斗笠交給衛(wèi)郎,換了雙干凈的鞋子,整理整理衣冠方才跟隨呂荼三人走進帳內(nèi)。
“君上,太尉的公函到了”伯牙言罷躬身步快走,雙手里舉托著一個被封好的竹筒向呂荼走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