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中,成千上萬的士兵來回穿梭在建筑工地上,他們跟隨種師道有兩年了,也自然產生了一點感情,士兵對這個老將軍更是比較愛護。更戍法的年限會因地置疑,京師附近的禁軍可能會是一年一更換,或者兩年一更換,但是絕對不會超過三年。但是邊疆的駐軍不一樣,這些都是要打仗的士兵,經常和敵人作戰,在一個地方也有一待便是十年的。
“大人,哨騎來報,節度使大人的兩萬軍隊已經距此不到十里了!币粋士兵來到種師道的面前,大聲道。
種師道“哦”了一聲,顯得很是驚奇,呵呵笑道:“來的好快!真沒有想到,袁節度竟然行軍如此迅速。傳令各軍休息,我要親自去迎接袁節度!
離席葦平城不到五里的地方,袁元便看見了幾匹快馬前來迎接,為首一人穿著厚厚的鎧甲,頭戴鋼盔,那張寫滿滄桑的臉上顯得尤為開心,不是種師道又會是誰?
“袁節度,真沒有想到,你會來的如此之快?”種師道一見到走在隊伍最前列的袁元,便翻身下馬,高興地道。
袁元急忙讓身后的馬鐵心止住大軍前進的步伐,他自己則走向種師道,拱手道:“如此大的風雪,老將軍竟然親自來迎,倒讓在下感激不盡啊!
種師道看了一眼袁元身后的大軍,便道:“袁節度,大軍遠道而來,不如讓大軍暫且休息休息,等明天再上工地不遲!
袁元看了看周圍見茫茫四野并沒有軍營大帳,便呵呵地笑道:“老將軍,不知道大營何在?”
種師道呵呵笑道:“袁節度,這附近都是窯洞,冬暖夏涼,以前這里住著一些百姓,后來因為戰亂席葦平的百姓也都逃走了,只留下來了那些搬不走的窯洞,現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
“我差點忘記了,西北都是黃土地,有一個黃土高坡,窯洞住起來也十分的舒服。既然如此,那就請老將軍讓人帶著大軍過去吧!痹。
種師道對身后的一個士兵道:“袁節度的話你都聽見了?領著這撥兄弟去軍營!
士兵道:“是,大人!
種師道見趙構跟在袁元的后面,急忙拜道:“殿下,這么冷的天,您怎么也來了?”
趙構道:“師父道哪里我就去哪里,再這么冷的天你不是也在風雪之中嗎?你這么大的年紀了都不怕,我還那么年輕,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種師道道:“老臣在西北許久,這里的天氣都已經習慣了,殿下是金枝玉葉,萬一凍壞了身體,那該怎么辦?”
趙構道:“老將軍放心,我有師父的棉襖,不會凍著的了。”
種師道道:“殿下,袁節度,此事不是話之地,眼看天色就要黑了,不如到我的窯洞里敘話,我讓人給殿下和袁節度烤上一只羊,也好讓你們品嘗一下西北風味烤羊。”
趙構、袁元走了接近一天的路,此時早已經是又累又餓,心中都是無限歡喜。
種師道將趙構、袁元帶進了自己所住的窯洞里,讓人點燃了一個火把,將窯洞里照的通亮。
窯洞里簡陋的十分異常,就只有一個炕頭和兩雙被子,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三個人分別坐在了炕上,只聽種師道道:“西北苦寒,加上連年爭戰,致使這一帶的百姓都遷徙到京兆府和河南府,殿下若是過不慣這樣的生活,老臣必定會差人聘請幾個奴仆,來伺候殿下。”
趙構道:“老將軍不必費事,在宮中的時候,我就不喜歡被別人伺候,好不容易出了皇宮,就更不需要了。男子漢大丈夫,自己有手有腳,又何須別人伺候?”
種師道聽后,不覺大吃一驚,萬萬想不到他會出這樣的話。他細細地觀察了一下趙構,覺得眼前這個只有十二歲的皇子趙構帶著一種帝王之相,心中更是大驚,卻也不敢脫口而出,因為當今皇帝并不怎么喜愛趙構,而太子之位也絕對不會輪到他的頭上。
“老將軍,在下想請教一下老將軍!痹馈
種師道道:“袁節度有話便請講,這里沒有外人!
袁元聽了這話,心里很是舒服,這也就是種師道沒有拿他當外人看。他臉上一喜,便問道:“我已經將梁山軍留在了平涼,讓他們負責找尋煤礦和打造火炮,只是……只是我從京師雖然帶來了兩萬多的大軍,馬軍卻只有五百。老將軍,不知道整個平涼軍中有多少馬軍?”
種師道伸出了他的左手,將五指部伸開,眉宇間透出了一些哀愁。
袁元看后,便不耐煩地道:“這也太少了吧?近十萬的大軍里,卻只有五千馬軍,又怎么抵擋西夏騎兵呢?”
種師道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道:“袁節度,不是五千……”
“哦,那是五萬了?”袁元的臉上突然歡喜起來,立刻道。
種師道將手放下,緩緩地道:“袁節度,不是五千,也不是五萬,而是五百!
“什么?”袁元大吃了一驚,不敢相信地道。
種師道又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沒有再話。
“我知道大宋缺少戰馬,沒有想到會如此的缺少,將近十萬的大軍里,居然只有一千馬軍……老將軍,整個西軍里一共有多少馬軍?”袁元道。
種師道道:“宣帥名下,西軍三十六萬,馬軍還不到五萬。京師附近馬軍居多,多是從西軍中抽調過去的,以便拱衛京師。來我的軍中有不少馬軍,后來都被抽調到了京師,這才導致了我所管轄的地方上經常受到西夏騎兵的入侵。而每次西夏入侵,我步軍追不上,想打都打不成,干脆就躲在平涼城里,然后用疑兵之計嚇唬嚇唬西夏人,也算草草了事了。”
袁元聽后,也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冷兵器時代,沒有強大的騎兵就不可能成為軍事強國。漢武帝為對抗匈奴,組建了強大的騎兵部隊,改變了步兵為主的步兵體制,才得以主動出擊,逐鹿大漠。
唐太宗則最喜歡選擇敵陣薄弱部位,親率騎兵沖鋒,“敵無不潰敗”。一騎飛馳于前,數萬騎兵緊隨其后的場面,今日想來,尤叫人神往,正是精銳的騎兵使唐帝國威震四方。然而自從中唐以來,漢人失去了西北的產馬地,軍隊又逐漸轉為以步兵為主,宋代既是如此。
宋軍中騎兵只占七分之一,騎兵中又往往有十之三四無馬,最高曾達十之**無馬,可見宋軍缺馬到何種地步。宋馬體形較,一般約136米,按現在的標準也不算大馬。南宋時韓世忠曾向趙構獻馬一匹,“高五尺一寸,云非人臣敢騎”,約合158米,而這已是宋朝罕見的大馬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遼、西夏、金、元的軍隊都是以騎射見長,平均一人有兩匹馬,精銳部隊可達人均三匹。北方民族的騎兵非常靈活,一次沖鋒,一個回合的交戰即使失敗,“敗不至亂”,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優點,退出戰斗,重整隊列,再次沖鋒。當時即使是宋軍兵力占優的一些大戰,雙方仍要激戰幾十回合,才能分出勝。而宋軍只要一次潰敗,就會一瀉千里。
面對善騎的勁敵,宋朝也有人主張發展騎兵,但這種主張不占主導地位,宋朝總的對策還是以步制騎。因為組建騎兵需要大量馬匹,而宋朝的馬匹主要是通過與貿易得來,需要耗費巨大的投資。“計一騎之費,可贍養步軍五人”,這是許多官員反對發展騎兵的重要理由。甚至曾與西夏交戰多年的范仲淹也是反對加強騎兵的,但是沒有騎兵,就只能永遠處于消極防御的地位,這是宋軍的一個致命弱點,其實不善騎射的狀況是可以通過訓練和戰爭改變的。
南宋時,岳飛是非常重視騎兵的。岳家軍主要通過戰場上繳獲大量戰馬,組成了相當強大的騎兵,在堰城大戰中,由岳云率領的岳家騎兵曾于金朝引以為驕傲的主力騎兵搏戰?磥碓兰因T兵的素質已不見得比女真騎兵差。可是除岳飛之外,宋軍其他大將仍然局限于以步制騎的戰略,沒有以騎制騎的戰例。
遼、西夏、金等舉行大規模會戰時,往往集中幾萬至幾十萬的騎兵,而步兵僅僅負責運輸,開挖壕塹。而宋軍卻不懂的編組騎兵大部隊,集中使用的重要性,而是將騎兵分散在各個戰場和部隊中,作為步兵的附庸,使數量以很少的騎兵更顯劣勢。此狀況宛如二戰初期的英法聯軍分散使用坦克,結果一敗涂地。
總之,馬匹缺乏,再加上作戰時分散使用,成為決定宋軍武運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擁有中國古代防護最好的重裝步兵。
在宋代,歐洲鎖子甲的重量不過15公斤,15世紀時的哥特式身甲也只有公斤。雖然17世紀最重的盔甲達到了4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3公斤的范圍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