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還有一個疑問:“山娃,既然是盛川,為何路上見的那么多游山之人,這里一個都看不到。”,
山娃笑著解釋道:“是這樣的公子,狼牙山主峰號蓮花瓣,山東、南兩面略為低緩,各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主峰,西和北則是壁立千仞,無路可尋,所以常人都走東南,但是東南雖然好走,卻景觀不如這西,北之面。”
袁元道:“你是說,我們現(xiàn)在爬的是西,北的山路”山娃微笑著點點頭,袁元奇道:“不是說這西,北,無路可尋嗎”
“對常人那是無路可尋,但山娃常年在山上狩獵,對這里十分熟悉,走的多了就發(fā)現(xiàn),這西,北面各有通山的密路,我?guī)Ч舆@條就是景色最為秀麗一條。”
“難怪”袁元站起來,往下看那已經有些霧起的云海,高興說道:“蹊徑未可知,山娃你倒是常賞這山川秀色啊。”休息夠了,袁元他們繼續(xù)向上爬,狼牙山高有1000多米,這北坡又陡峭路艱澀難走,很多地方還長滿荊棘,是由山娃在前面用砍刀開道。
李良輔等人都是強壯的漢子,李云秀和萼兒那也是鍛煉了體強妞,這里體能最差的就是袁元和小翠,小香這個兩個丫鬟。
但即使如此,袁元還是做出一個男人面子,走到難處的時候,還要站在路上拉這幾個女人一把。實際上他自己已經累的氣喘噓噓,混都不得勁。
行了好幾個時辰,一行人終于上得了狼牙山的主峰蓮花瓣,站在高處,那徐徐涼風吹拂,頓讓人心曠神怡,山下云海翻騰,山上空明氣息,有近天之語。
在狼牙山峰,遠望八百里太行,見群山連綿,氣勢如虎,果然是鐘靈頂秀,人杰地靈。袁元看著山川的雄偉,便怡然自得,對旁邊一樣心神陶醉的李云秀道:“玉姐姐,你知道這太行山的傳說嗎”
“太行傳說。”李云秀笑道:“太行山廣博,群山各立,其地各有杰人,據(jù)說太行山里有個太子巖,是當年為虢國太子所造,為的是紀念名醫(yī)扁鵲。據(jù)說當年神醫(yī)扁鵲來到虢國,恰逢虢國太子死了,正要入蠢下贓,扁鵲見了太子尸,便阻攔將太子下葬,對虢王言,太子還有救,當時太子已經咽氣多時,國人俱不信,言扁鵲妖言惑眾,扁鵲說若救不活太子甘愿領罪,虢王從其言,扁鵲施展醫(yī)術居然真的將已死多時的太子醫(yī)活,一時聞名太下,虢人更是為了紀念扁鵲和太子,在太行山立了太子言。”她生動說著這個典故,淡雅的容貌神自如,帶著一股書卷的秀氣,讓人眉目一亮。
袁元自然也聽過這個傳說,他笑著搖搖頭說道:“玉姐姐,這個典故固然是精辟動人,但卻不是我想說的,我說的是這太行山來歷的傳說。”
“你是說”
“傳說,當年太行和王屋并不在此。”
“哦”李云秀經他一點播,大悟道:“守常,你是說語自列子湯問愚公移山吧。”
袁元笑點頭道:“正是,湯問里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無隴斷焉。”
他振了振衣袖,立在峰頂,面向千丈峰仞大聲念著這列子之文,袍繡飄飄,聲清朗如金玉相擊。
李云秀聽后也感嘆:“人力不竭能移山填海,上動于天,而下造福于民,這愚公實乃智者也。”
她的感嘆如很多聞聽愚公移山的人一樣,最后的感覺都是贊揚愚公。實際上列子的含義也是贊揚愚公,其后才會有天帝為之動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無隴斷焉。
這也是古人勸人堅忍不拔,做事不放棄的一個典故。但是袁元是個現(xiàn)代人,現(xiàn)代人都喜歡從反面思考,因此他又笑解道:“列子所說有深理,但文中愚公其神可憫,其行卻不可學。”
“為何,難道守常認為愚公是愚人也”李云秀大是驚訝,歷來讀愚公移山的人都是一片贊美之詞,袁元卻大膽的說他的行為不可學。
“愚到不至于,但卻是不靈活。”袁元說道,摔意坐在一塊領崖大石上,享受的看著山下那物景,嘴上繼續(xù)道:“王屋,太行之大,啟是人力可以撼動,何況是一家之力,就是子子孫孫萬世也不見的挖的了太行山一個角,再說人有旦夕禍福,這愚公能不能綿延萬世還不可知,以始皇帝之威,想一世至萬世不可得,別說一庶民百姓,有道是萬里長城今由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子孫之福又是前帶祖宗所能左右,就象這燕北之地,誰能想到這萬里血墻現(xiàn)在是在胡人手里。”
“萬里長城今由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李云秀念著這句詩,默默思考,這詩雖然不算絕句卻是發(fā)人深思,再由于這宋代,長城在契丹人手里,更是別有意味,李云秀是大有啟發(fā),忍不住說道:“守常之論,前無古人,讓我茅舍頓開。”
“萬事萬物皆有兩面”袁元揚天感嘆道:“人之于天,何其渺小,生死法于自然,富貴源于天意,是以天主宰民,然而萬眾一心象力而動,截江斷河,平山為海,故有人定勝天,強弱之分,皆在于立場。”
他看著這微微的高峰,磅礴的太行,想到后世那場血火的年代,民族掙扎,在那一刻一個民族怒了,發(fā)出人定勝天怒吼,而在這里,這座山角,五個勇士唱出了一個民族的軍魂。
“玉姐姐”袁元在狼牙山上橫指天地:“你聽說過浪牙山的傳說嗎。”
“哦,這狼牙山還有傳說。”李云秀驚奇道
“我知道”山娃跳起來說道:“可是這山名的來歷。”
袁元搖搖頭說道:“山娃別打岔,聽我說,在若干年,我們中原漢人建立了一個博大國家,它涵蓋了現(xiàn)在的大宋,西邊吐蕃,西北回鶻,西域,向北比燕云更北,向南過海而及至琉俅,海內寸于一世,天下為之側目,太祖中山立國號為民,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太祖國號為民,即是以民為本之意,民國立華夏為之一奮,可惜民太祖早逝,功業(yè)未成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以民為本,民國”李云秀聽到這里露出向往之意,急著說道:“后面如何,你快說。”
袁元嘆了一口氣:“太祖死后,繼任者介石,字曰中正,卻是不正,不體恤萬民,任豪閥做大,的窮苦之人沒有活路,各地暴民紛起,是時,太祖死,諸侯各立,一諸侯起于微末,乃抗衡朝廷,所以民國大亂,內斗不止,而此時海之角有一國為倭,其上有一蠻夷胡族,號倭族,他們此時卻是國力上,倭國對中原希圖已久,見民國大亂,便起三川六路大軍數(shù)百萬入侵民國,民國毫無準備,一時大敗,任這倭匪長驅直入,攻城略地。倭人荒無恥,其國內男女亂媾,無父母人倫之分,即使母子姐弟也可相交。”
聽到這里李云秀和一干女子都面紅耳赤,忍不住唾一口道:“這倭匪真是無禮教化的蠻人,與禽獸何異。”
“哼”袁元冷冷道:“這些倭匪連禽獸都不如,他們在中原大肆擄掠,凡是女子,無論老手都是先后殺,各地血流成河,赤地千里,凡殺民國人三千萬。”
“三千萬”眾人聽的倒吸一口涼氣,李云秀更是驚的捂住自己嘴巴,因為此時大宋全國加起來也沒有三千萬人。
“這倭奴都是不得好死”一干人罵道,脾氣暴躁的張俊更是氣憤說道:“可惜我在那時,否則頂要抓幾個倭奴來撮骨揚灰。”
“殺了三千萬,那民國不是殺絕了”李云秀最關心的還是這民國怎么樣。袁元也是一臉悲憤:“民國國大,人口也遠不止三千萬,但是國民死傷,國土踐踏,我漢家兒郎終于怒了,凡是大漢兒女無不起刀槍以抗暴倭,華夏各地,處處不是殺倭奴的烽火。”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