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三日,萬歷皇帝命令戶部發銀二十萬兩,慰勞遼東前線吏卒。
萬歷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兵部員外郎董承詔認為宋軍在遼東的戰事有六個困難:
一、將多而難調。
二、兵弱而難用。
三、餉久而難繼。
三、后金狡猾而難制。
五、地險而難攻。
六、助寡而難恃。
其中將多而難調,從歷史上看可以唐代九節度的軍隊潰敗於相州為證。時人咸以為董承詔所論至為切中要害。
但是董承詔也沒有提出什么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何況馬上就要進行一場決定性的會戰,軍隊的這些改革也非數個月可以達成目標的,而萬歷皇帝也置之不理。
萬歷三十六年八月初一上午十一時,袁元接到征調令,蓋州衛軍將隸屬新兵右營,指揮官為管新兵右營原任游擊趙啟楨。
蓋州衛軍奉命于第二日啟程趕赴鐵嶺,意味著蓋州衛軍即將參加著名的薩爾滸會戰。
對于薩爾滸會戰,袁元知道的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不太妙,將作為北路軍參戰。
西路軍全軍覆沒,東路軍全軍敗沒,北路軍,則有人說全軍覆沒,有人說被擊潰,有人則稱有一萬人終能退出戰場回歸原部隊,南路軍,毫無疑問,全軍而還。
參加薩爾滸會戰宋軍戰斗力損失三分之三,損失人員五至六成,武器裝備物資的損失無疑就更加嚴重。
北路軍,最好的結局也是不到三成的生還概率,蓋州衛軍能在三chéngrén中的么?
袁元決定召開軍官會議,當日晚,三位陣級軍官,二十位隊級軍官,九位教官頭目,三位參謀,加上袁元,三十七人參會。
“諸位軍官,依朝廷征調令,我軍宋天即將開拔,對于這次練兵,戰斗訓練完成的可以,只有一點我還不太滿意,就是軍士的尚武精神,這與社會背景有關,問題不是我們所能解決的。
作為一支軍隊的軍訓,本人認為我蓋州衛軍還有行軍、野營、軍事理論、軍事教育等任務沒有完成,這些只能留待以后去做。
本次會議主要議題,一是了解幾個對我大宋遼東有決定性影響的上官,二是后金軍事問題,三是討論我蓋州衛軍以后的行動。
下面讓第一參謀官謝富坤介紹上官。”
“好,下面我為諸位介紹,皇帝陛下,嘉靖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生,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九歲登基,登基初期,面臨內憂外患,由袁元主持新政。
二十歲時親政,推倒了袁元,樹立自己的權威,親政前期,勤于政務,勵精圖治,安撫流民,減少徭稅,大大減緩社會矛盾。
由于皇帝在**幸鄭貴妃,厭惡大臣之間的朋黨斗爭,立儲之爭、財政等一系列問題上與文官對抗。近三十年來經常罷朝,怠政可能是皇帝對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
近年來的官場大勢:文官中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宣黨、昆黨,名目眾多。
軍事上發動三大征,鞏固了大宋疆土,從三大征看來,皇帝陛下絕不是一個平庸的人。
實際上,在戰爭過程中對于前線將領的充分信任、對于指揮失誤的將領的堅決撤換,都顯示了陛下的膽略魄力。”
“這里我要說宋一下,謝富坤介紹的其實是我個人的判斷。
對于任何人,包括陛下,在座各位都可以暢所yu言,我們的會議資料絕不會外泄,除了軍事問題,其它的不得記錄,諸位可以放心。
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斷,相同和不同都很正常,因此容許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只要大家的真實看法和想法。”
過了許久,還是沒有一個人發表意見。
看來大宋的普通民眾還是不敢當眾隨便發表看法,袁元想道。
“嗯,大家對于陛下的看法,都寫在紙上,第一項是陛下的能力,第二項是陛下的態度和勤奮,第三項是個人對陛下是否滿意。
認為可以的,那一項的就畫一豎,認為不可以的,畫一橫,兩者都不是的就畫一個點。”
“大家的看法都在這里,第一項,二十一豎八點三橫,第二項,一豎五點二十六橫,第三項,十五豎八點九橫。”
“方從哲,首輔大臣,內閣獨相,萬歷三十二年八月入閣,當時內閣葉向高也是一人獨相,他上書七十五次要求增補閣臣,都如泥牛入大海。
然而方從哲出山后,陛下似乎找到了理想人選,于是下令立即增補。
同年九月,下令方從哲與前禮部左侍郎吳道南同加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入閣為相。吳道南暫時未入京,因此由方從哲、葉向高二人輔政。
方從哲雖然多年在野,但他因為秉公直諫,敢于對抗宦官,且與朝廷當時的黨爭牽連較小,在當時聲望很高。
次年,葉向高由于老病,請求歸家,當時輿論多歸于那些清官沈鯉。
方從哲于是也投桃報李,追隨大流,請求讓沈鯉入閣為首輔,然而陛下不納。
其間吳道南于萬歷三十三年終于到京赴任,入參機務,然而旋即在三十五年因為前一年他主持會試時發生的科場舞弊案而自請辭職而去。
因此,方從哲是一人獨相,勉強維持國家的運轉至今。
方從哲上任后,也頗想奮發有為。他多次上書言事,希望匡正朝廷。
然而由于陛下無為而治,加上他的相權又大不如以前的首輔們,他的努力終歸失敗。
不過他始終為陛下所信任,未嘗因為能言極諫而被斥。
為解決地方因災荒所造成的財政問題,建議陛下速發帑以賑災。
然而,陛下始終不允發帑。建議運用倉糧,就近配發賑災,以解受災地方燃眉之急,因地方官員的貪墨而收效不佳。
期望停征改折,以賑濟災民,以一時之權宜,來安撫地方的動蕩不安,進而弭平地方嚴重的盜情,然而陛下未置可否。
建議補三品以上地方官吏,陛下仍泰然自若,方從哲亦無可奈何。直到近期,遼東局勢惡化,情況才好轉。
方從哲只能多次乞休、裝病,但由于陛下的堅持,最終只能妥協。
方從哲大拜以來,遼東缺餉,一如各鎮。軍餉不足,加上將領吃空餉,軍戶們紛紛破產逃亡。方從哲亦疏請餉,并幾次杜門以示態度堅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