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根及時的出來出來解圍:“總兵官馬林平日喜好詩文,交游名士,圖虛名而無將才。
經略楊鎬原先決定馬林率領北路軍,從三岔兒堡出邊。三月二日必須趕到二道關與杜松軍會師,再向后金都城赫圖阿拉前進。
可是,馬林對于出邊的地點很有意見,堅持要從很遠的靖安堡出邊。
當時,監軍潘宗顏向經略楊鎬說:馬林庸懦無能,難于共事。他不愿意走近路出邊,卻要繞北而行走遠路,從靖安堡出邊,這是馬林退縮不前的表現。
這樣的人只能當個副手,北路軍若讓馬當主帥,不僅誤了軍機大事,咱們這些人都將自身難保。
對于這樣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經略楊鎬置之不理,竟說:馬林文武全材,現有大學士方大人的保薦書信在此。你無需饒舌。”
對此,二十多個人分成兩派,支持的主要從戰前的軍事行動來看問題,反對的主要從戰時,馬林沒有退縮,而是奮戰的角度看問題,這里的一大半人都是馬林的部下。
爭吵不休,高低不分之時,大家將目光轉向了張遠。張遠不如的苦笑,自己的觀點是一個爭議很大的話題,是不是該讓部下了解一下自己,還是保留保留,免得驚世駭俗,雷擊電倒了很多人。
最后,張遠還是覺得說出來好,現在在死地說比平時說好,說出來也痛痛快快:“我認為,從三岔兒堡出邊比靖安堡好很多,馬林的行軍實在是太慢了,就是管牛也能在三月二日抵達兩軍匯合地點二道關。
北路軍奮戰一天,這個大家多半經歷過,比我要有資格評判。我是想問諸位,想不想聽聽如果我是馬林會怎么做?”
“好!”
“將軍快說!”
每一個人都迫不及待的贊同。
張遠首先堅定的說,給大家打預防針:“好,首先大家可以持保留意見,其次,這些不影響我軍與建奴的交戰。
再次,無論如何,我們是弟兄,在國家利益之下,我需要考慮蓋遼軍的利益,總之,也是為了整支蓋遼軍,并非是我一個人的。
首先不得不考慮地形和道路,在尚間崖抵抗不是最好的選擇,迅速的后撤十六里,在東堡抵抗是更好的選擇,那里正面只有一里寬,兩萬五千人防御一里寬的正面,足夠了,也不會犯分兵的錯誤。
兩邊是山峰,后金很難迂回包圍我們,迂回包圍就得繞道一百多里,時間不容許敵人如此做,等到敵人完成迂回包圍,正面也不過兩里,防御工事可以修建的更加牢固,敵人的努力等于白干了。
奴爾哈赤也不得不考慮赫圖阿拉的安全,不可能與我們耗費過多的時間。”
“將軍,我看不如直接撤入稗子峪,那里只有幾十步寬,防御起來更加簡單輕松。”邊高林冷不防的插入一句話。
汴孔嘉馬上反駁道:“稗子峪,藏兵可以,戰爭中,進去了,就再也沒有機會出來。
敵人在門口一堵,半夜一放火,我們只有竄進深山老林的份兒,能不能出來,只能看看老天爺的仁慈,而且奴爾哈赤還節省了大量的兵力來對付友軍,老奴還不感謝你的好意。”
邊高林想了想后只能無語應對。
汴孔嘉接著問道:“將軍,有沒有考慮到我軍素質的問題,雖然只有區區十六里的路程,撤退只怕很難做到這一點。”
“這個,我只能說,留下的前衛,無法掩護主力實施計劃,主力無法迅速行動和構筑防御工事,難以擔起軍隊這兩個字。”
“將軍,無法實施這種作戰,如果是你,該怎么辦?”
“那我只好恥辱的迅速撤退,不得不這樣做,這是讓人很痛苦的決斷啊。”
“將軍,一槍不發,一仗不打,只怕你的腦袋難保,留臭萬年啊,史書將會記載你的恥辱,將軍是怎么得出這種結論的?”汴孔嘉很想知道張遠是怎么考慮問題的。
“首先,判斷出我軍戰力遠不如對手。
其次,這是一場主力會戰,什么是主力會戰?可以把人的生死搏斗比作主力會戰,其他會戰就像打架一樣,主力會戰就會是勝存敗亡。
那么主力會戰的勝負也就必然取決于其本身,只要還有勝利的可能性,就應該從中尋求勝利,除非兵力十分不足,決不應該由于其他原因而放棄主力會戰。
在主力會戰中定下放棄作戰的決心,只取決于雙方剩下的戰力的對比情況。合格的軍隊統帥在決定以前早就覺察到了勝負已分,至于其他因素都是掩飾戰敗的借口。
杜松全軍覆沒時,這就是這次會戰勝負已定的時刻,迎面而來的敵人力量遠遠超過了北路軍,迅速撤退是唯一明智的選擇。
在戰爭中,盡管沒有決心竭盡全力爭取勝利的人很少有獲勝的希望,但是總應該有一個限度。如果超過這個限度,頑固地繼續下去,那么就是絕望的表現和愚蠢的行動。
西洋有一位皇帝叫拿破侖,在最后的會戰中使用了最后的一點兵力,企圖挽回一場不可挽回的會戰,就像拿出了最后一文錢去賭博,終于象乞丐一樣逃跑,被人囚禁而死。
因此,再鐵血的將軍也需要保持理智和節制。
但是我也要強調一點,撤退的目的是為了準備下次復仇的,否則的話,我認為不如英勇戰死沙場,保持著軍人的榮譽和尊嚴而死,比茍且活著要好,活著就是為了復仇,以挽回榮譽和尊嚴。”
“將軍,你的話很難理解,需要仔細比較分析才能判斷,要是我們不打直接逃跑,百姓是不會原諒的,歷史是不會原諒的,我們以后再也沒有機會抬頭做人。
將軍,這一次你打算怎么辦?”汴孔嘉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是的,我也這樣認為,要是馬林不打直接逃跑,很快就會被朝廷逮捕處死,現在的軍法和法律是如此,現實社會的人民也是這樣認為的。
而且我還要說明一點,我的以上判斷是在友軍不能及時攻克赫圖阿拉的前提下實施的,假如我的判斷是相反的話,我會率領兩萬五千北路軍留下來奮戰,及時我們全部壯烈犧牲了,也是值得的,但是我的判斷是友軍沒有這個能力。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