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娘子笑了笑,道:“有你這樣的嗎?這是葛姐姐開的店鋪,葛姐姐手藝這么好,總要起一個好聽一點的名字。”
“要不均州裁縫店如何?”袁元想了片刻,實在沒有那個緣分:“這名字一般人老子還不允許他用呢?要知道均州如今在朝廷,名聲可不低,就算是韃子聽了,也要嚇得半夜睡不著。”
張娘子懶得理會袁元,低頭又跟葛娘子商量了一下,最后卻決定用“葛氏裁縫店”。
“對了,大人,你到時幫葛姐姐寫一面幌子。”張娘子最近沒留意,她跟袁元說話的語氣和語調,并不是請求而是吩咐,袁元聽起來沒覺得什么,但葛氏和高句已暈了頭。
“啊!”袁元一聲慘叫,差點摔倒地上,讓他寫毛筆字啊,還不如讓他去跳漢水來得爽快一些:“我找老陸幫忙,老陸的字不錯。”
“張娘子,奴家不敢。”葛氏連忙阻止。
“有什么不敢的。”張娘子拉了了葛氏,道:“你是咱們均州第一個女掌柜,官府一定會大力支持你的,你就別擔心了。”
“我倒有一個主意。”袁元笑了笑,道:“不若找木匠,幫忙刻兩個木頭人,一男一女,然后再給木頭人做一套合身的衣服,白天時就放在門口擺著。”
“這樣既顯示了葛娘子的手藝,又讓均州百姓圖一個新奇,人自然就更加多了。”
“葛姐姐,這個主意倒不錯。”張娘子也歡喜起來。
“這里應該擺一張大桌子。”張娘子指手畫腳的,仿佛這小店是她自己開的一般:“這里修些柜子,日后放些布,還有一些成衣也要放在這里。”
“這里應該隔開一個小間。”袁元指著角落道:“讓人可以試穿衣服,有不合適的地方可以馬上修改或更換。”
“若是有一個大鏡子,那該多好啊。”袁元忍不住嘆氣。
“是銅鏡嗎?”張娘子好奇問道。
袁元搖頭,卻不說話,可恨自己為什么就不是選化學專業呢?
“十萬。”盧方看著一臉得意的袁元,不敢相信的看著在座的人。
陸秀夫、剛從房州趕回來的房州新任知府趙咨、和袁元剛從葛氏裁縫店回來的張娘子,還有新任命的房州通判梁山、均州通判劉青山,窺私營老大杜滸、均州書院的方回,覺得自己的頭腦已不夠用了。
陸秀夫嗓子沙啞,這一個月來連續忙不停,他卻覺得滿身精力怎么也用不完。袁元的種種主意,陸秀夫覺得自己的大腦遠遠不夠用了。
“三十萬良田。”陸秀夫欣慰,道:“這十萬銀子,還除開了八萬兩修葺水利的銀子,還有就是借給百姓的五萬銀子,最后就是收購糧食的五萬銀子,最后兩萬是各級官員務農的花銷。”
“這還不算,”陸秀夫臉上的笑意跟濃了:“在可以預計到的秋糧,均州至少還可以收入五萬兩銀子,還有就是三十萬畝良田。”
劉青山到底是軍轉政,呆在均州軍,他總會想起死去的弟兄,他剛從趙咨接手不久,目前一切還在學習,嘆氣道:“十萬銀子看起來雖多,但也僅是均州一個月的開銷罷了。”
“那算下來不是白忙乎了一趟?”方回也算是官場之人,陸秀夫有意把他拉出來幫忙。
陸秀夫搖頭,道:“數可不能這樣算,萬里知道這次招了多少百姓嗎?”
“多少?”方回頗感興趣。
陸秀夫伸出兩個指頭,感嘆道:“兩千戶,約一萬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北歸之士。”
“這么多啊。”方回不敢相信,百姓最難舍鄉土,若不是生活不下去,也不會想著背井離鄉。
“綜合各方的消息得知,去年以來,北方大旱。”袁元心情有點低落:“再加上大元朝在襄樊之戰中,造成了大量蒙古漢軍的傷亡。”
“聽說忽必烈要征召十萬蒙古漢軍,北方的百姓實在活不下去,唯有逃亡。”袁元解釋道:“在漢水北岸,杜老大放出了密探,動員北歸的百姓投奔均州,要不然哪里會有這么多人跑均州來。”
方回恍然大悟,再看一眼沉默不言的杜滸,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十萬兩銀子確實不多。”袁元苦笑,道:“所以,從今日開始,矮張帶頭減少餉銀,從這個月開始,矮張只支五成餉銀,一直到均州財政好轉。”
其實他對銀子沒多少感覺,領到的餉銀,一般都是第一時間讓弟兄們分掉,要不然就是與身邊的兄弟大吃大喝用完。
“當然,這全憑自愿。”袁元連忙道:“你們都不用著急表態,把這個消息發下去,也不用說什么,到發餉銀時再讓他們自己決定。”
陸秀夫點頭,道:“這倒是好主意,即使是朝廷,也常有拖欠餉銀之事,不過大人既然不許討論,君實也不好說。”
“不過君實支持大人的決定。”陸秀夫連忙道。
“過稅改成百分一,可否?”均州、房州畢竟是袁元的節度州,他嘴里說不管,其實還是惦記著。
商人攜帶貨物經過某一稅物關卡,要交過稅,稅率百分之二,即貨價1000文,抽稅20文。均州、房州既不是重要關口,又不是發達城市,過稅多收少收一點其實影響不大。
陸秀夫點頭表示同意,借著道:“但往稅,老夫建議還是按照百分三。”
開設店鋪的商人,或商人把貨物停在市場上出售,要交住稅。住稅的稅率為百分之三,即按貨物的價值,每千錢抽稅30文。
隨著春耕完成,灘涂的開墾也走上了正路。往日清閑的均州城,突然熱鬧起來。手中揣著比往年都多的銀子,滿懷希望的從均州各地趕往均州城,還沒來得及平整的官道上,偶爾有一輛馬車慢悠悠的往房州方向去,那里有莽莽的原始森林,傳說當年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采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神農架。
均州城直街,人頭涌涌、接踵摩肩,酒館里的香菜,街邊的小吃,隨處都可以看到高聲呼喊的人群。往日恨不得把一文銀子瓣開兩半的莊稼漢,高興的拉著自家的小孩,一文錢一塊的糖果,三五文錢可以交易的面人,還有那紅當當的糖紅果,串成一串串插在用稻草做成竹把之上,小伙子賣力的叫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