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欽非常惱怒,他的部隊根本不敢還手,只因為蔣公子就在對面的部隊中,他不敢還手,萬一傷到了蔣公子,他何應欽在中國真的就沒有了立足之地。
“總司令,您趕緊想想辦法吧,如果對方這樣推進下去,我們連洛陽都守不住了!”何應欽的參謀長焦急萬分。
現在對面有了一張王牌,他們不敢開一槍,如果傷了蔣公子,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跟蔣委員長交代。
“還能有什么辦法?直接報告給蔣委員長!”
何應欽也不明白蔣委員長為什么要把蔣公子給送到太行山去,這不就是給太行山送一張克制他們部隊的王牌去嗎?**的幾百萬部隊都聽從蔣委員長的安排,對于蔣公子的安危他們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蔣委員長很快就接到了何應欽的報告,但是蔣委員長并沒有震驚,他在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太行山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委員長,如果太行山利用公子嘗到了甜頭,他們會得寸進尺的!”
“有時候功成身退也未嘗不是一種成功,我們都老了,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這個時候出現一個為國家為名族的年輕人,總比我們以后慢慢培養出一個能力遜色的人要好的多,別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我們總要為這個國家做點什么!”
蔣委員長真的已經沒有了心思再跟廖凡爭奪權力,如今太行山在全國聲名鵲起,而且在抗日方面出了不少力氣。最關鍵的是廖凡已經著手于中國在全世界的崛起,而他的思想還局限在跟太行山或者是八路軍一爭高下。
當蔣委員長意識到自己跟廖凡思想差距的時候,他終于明白他為這個國家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少了。一個國家的強大,尤其是像中國這樣領土廣袤的國家,需要不只是強大的部隊和強大的靠山。蔣委員長從來不敢想的事情,廖凡已經著手在做,這已經證明了他跟廖凡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蔣委員長決定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利,不管將來廖凡是不是在他們約定的時間里達成目標,這個國家需要一個有膽識有思想的人帶領他們真正的走上強國之路。
“委員長……”
“別再說了,有些事情需要廖凡親自去處理,否則將來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在這么多優秀將領中服眾,強大的國家需要一個統一的軍隊。”
畢竟**掌控著大半個中國,而且**有不少出色的將領,要想讓他們真正的服從廖凡,單單依靠他蔣委員長的命令肯定是辦不到的,真正需要的是廖凡各方面的能力。蔣委員長已經把機會讓了出來,剩下的就看廖凡能不能夠將這些人心給收服。
當然肯定有人不會服從廖凡的指揮,比如何應欽這樣的,要留著要殺掉,全都看廖凡的意思,只有這樣全國的軍人才能夠聽從廖凡的指揮。
“我明白了,但是我們該怎么回復何司令長官?”
“就給他回復一句話,未來的路讓他自己選擇吧,國家終究要強大的,不能總受制于人!”
顯然何應欽并不明白蔣委員長為什么說這樣的話,因為他并不了解廖凡,更不了解太行山最近在做什么事情,更沒有站到蔣委員長的位置上考慮這件事情。
太行山除了分散一點點精力負責處理周邊事物上之外,更多的時間花費在了搞武器研究上,雖然先進的武器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撐,但是現在他們能夠前進一步就前進一步。
尤其是在跟德國暗中密切合作之后,蘇軍對德軍的攻勢也變得困難了很多。而且德國也放棄了對意國的幫助,以二十個師的兵力將意國占領,然后安排了十個師的兵力駐守在意國,其他剩余的部隊都調派到了北非戰場和對蘇作戰上。
有了新的兵力加入到戰斗中,德軍敗退的情況漸漸穩住。德軍高層也終于認為跟中國合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于是主動出讓了部分技術,雖然這些技術并不是世界頂尖的,但是對于一窮二白的中國來說,這些技術已經足夠了。
“記住了,根據這些技術研究出來的東西一定要保密,在沒有得到大規模的運用之前,所以的技術就當我們沒有過!”
廖凡叮囑所有參與研究新式武器的人,從噴氣式飛機到V2火箭,雖然在有些技術層面上還不成熟,但絕對已經領先于世界上兩個頭號強國。
“如果我們的工廠設備跟的上該有多好!”
工業的落后限制了技術的發展,雖然技術先進,沒有配套的工廠,根本不能夠讓產品成型。盡管廖凡已經要求降低產品的質量,讓產品盡可能的跟他們的工廠相配套。
當然沈正文他們也造出了第一架飛機,飛機是降低要求之后生產出來的,不過這架飛機還沒有飛上天就已經成了一堆零件。
航空發展對工業要求太高了,太行山生產出來的鋼含碳量太高,鋼鐵太脆,飛機在地上跑的時候受到劇烈的顛簸之后,就變成了一堆零件。
“不要灰心嘛,我們還有時間,一點點失敗而已,而且不是你們的失敗,是我們的工業基礎太薄弱了!”廖凡當然知道他們的短處在哪兒。
雖然有蘇聯幫著他們建立起了一些工廠,但是整個工業化體系并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完成的。
“凡哥,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夠生產出合格的材料!”
沈正文他們已經降低了標準,而且還從所有的工廠中挑選出了最好的材料,出現這樣的結果讓他們真的心里不好受。
廖凡看著沈正文深陷的眼窩,心里充滿愧疚,他把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沈正文,終于有了技術,但是他們卻沒有合格的材料。
“從河北到平津地區我們的工廠已經在建,給我半年的時間,保證給你們解決材料的問題!”
廖凡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在河北和北平把他們蘇聯人的工廠模式建立起來。蘇聯人在被德國打的這么慘的情況下,在發起反擊之后,短時間內迅速恢復工廠生產,就是依靠的完整體系。
在蘇聯人撤離之前,蘇聯人已經在山西建立起了一定規模的工廠,雖然缺少核心技術,但是依照葫蘆畫個瓢廖凡還是能夠做到的。
工廠如雨后春筍,大量的人員被培訓成工人,當然這是太行山組織的,工人由他們進行統一培訓,然后在安排進工廠,最后將工廠承包給個人!雖然這樣讓太行山花費了不少錢和精力,但這在短時間內為將工廠缺少的工人給補充完整。
結果用了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太行山成功的復制了一套蘇聯人的工廠模式,當然復制出來的東西比蘇聯人的差點,但是在華北地區終于有了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
當然最高興的非沈正文莫屬,因為他們的第一架試驗機也終于成功了,至于飛行員是重慶安排過來的。廖凡把這些飛行員都送進了保定的軍校,負責培訓更專業的飛行員。
“噴氣式飛機?我們能行嗎?”
當廖凡跟大家提出噴氣式飛機概念的時候,大家都不認為自己能夠做到,因為在他們的構想里,這樣的飛機速度太快了,如果掌控不好,起飛和作戰的時候沒有多少問題,但是在降落的時候必然容易出現非常大的事故。
而且德國人的實驗結果也證明的了這點,噴氣式飛機戰斗力確實強大,但是百分之八十的墜毀就是在落地的時候,而且中國的技術方面更是落后于德國。
“別人不敢嘗試的,我們更要嘗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突破局限,最先邁出這一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距離世界強國更進一步!”
在整體落后的狀態下,廖凡想要的就是彎道超車,如果總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頭學,不敢嘗試新的東西,他們再強大也永遠是處于別人的屁股后頭。敢為人先,是他們當前必須要做的。
太行山剛剛造出第一架螺旋槳飛機,在廖凡的安排下,科研人員又開始了對第一代噴氣式飛機的研究!但是他們仍舊生產了十幾架螺旋槳式的飛機交付給了保定軍校,目的很簡單用于訓練,培訓真正的飛行員。
“你怎么過來了?”
廖凡正在看文件的時候,付紅玉來到了指揮部。
付紅玉沒有說話,拿出一封信給了廖凡。廖凡疑惑的拆開信封,里邊有一張信紙和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是廖凡很久沒有見到的一個朋友。
“怎么會這樣?”照片上的人是約翰,也是付紅玉的老師。
“蘇軍在反擊的時候,老師正在做手術,一顆子彈穿過了他的胳膊,將他整個胳膊給撕了下來,幸好他的助理處理及時,否則他的命就保不住了!”
“現在他在哪兒?”
約翰也算是廖凡的一個朋友,盡管他的身份有些特殊,對于朋友廖凡還是希望能夠多幫一幫。
“他逃回去了,但是他身邊沒有了一個親人,沒有人能夠照顧他,所以他才給我們寫了這么一封信。”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