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民眾在同仇敵愾的氣氛下很快就消彌了恐慌,并且再次踴躍的報名去守城。羅馬騎兵也奔馳在城外的田野上,緊急通知各個村莊的民眾立刻撤離。十幾位信使也相繼馳出羅馬城,奔向四面八方,去向殖民城和盟邦求援
奧斯提亞距離羅馬有50多里,中間并沒有其他的城邦,而羅馬距離四周最近的盟邦也有近30里,這是百年來羅馬人強勢擴張的結果,他們不斷的將附近的城邦擊敗,然后不斷的將其民眾遷入羅馬,羅馬城在不斷的壯大,其直屬的土地也越來越多,但卻在其周圍留下了方圓幾十里的空白區,使得戴奧尼亞的兩路大軍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未受任何阻礙的一路順利行軍,不知道羅馬人此時是否有后悔過他們以往短視的強橫做法。
尤其是戴奧尼亞的兩個騎兵軍團更是一路疾馳,沖在了全軍的最前面。
這時,他們看到遠處升起了濃煙。
“該死!一定是羅馬人在焚燒他們的糧倉!”萊德斯想起了昨晚戴弗斯國王派信使給他下達的死命令:明早凌晨,全軍出發之后,你們第一、第二騎兵軍團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羅馬西面城外、臺伯河畔的河港,不惜一切代價奪取糧倉!
萊德斯不由得心中焦急,大聲喊道:“加速前進!準備救火!”
著急的萊德斯竟然命令司號兵吹響了沖鋒號,并且一馬當先帶領士兵們策馬狂奔。
羅馬城的河港建造于羅馬人奪取了奧斯提亞之后,它成為羅馬人與外界聯系的又一條通路,由于那時的羅馬城內人口不斷的涌入,事先又沒有河港的規劃,因此城內根本就沒有多余的空地來容納港口,所以就將它建在了城外。
最初的幾十年,河港設施極其的簡陋,直到最近的十幾年,迦太基人對羅馬的援助和貿易促進了這個河港的大發展,河港的擴建和完善也讓通過河運來運輸物資的商船越來越多,同時也導致羅馬的糧倉也緊挨著河港建立了起來。這是因為這十多年來羅馬頻繁發動戰爭,對糧食的消耗很大,有時自身無法充足供應,迦太基則對其提供援助,谷物基本通過河運,在港口卸下。而在經歷過一次火災之后,羅馬人吸取了教訓,不再將糧食運進房屋擠扎混亂、極易發生火災事故的城內,直接就停放在港口附近,既便利又安全。之后,他們又將從其他盟邦征收來的糧食也儲存在此處,然后軍隊出征時在此領取糧食,運送到營地。
萊德斯率領戴奧尼亞第一騎兵軍團趕到時,就看到前方一個很大的長方形營地,三米高的石制圍墻,圍墻內還建有幾座塔樓,營地里面冒著滾滾濃煙,卻看不見一個人影,聽不見人聲,而距離其不到兩百米的羅馬城墻上滿布士兵,其城門緊閉。
萊德斯立刻跳下馬,抽出短劍,就要往這個營地的大門跑去。
“軍團長小心!”旁邊的幾名護衛立刻將他拉住,同時將騎兵盾擋在他的身前,只聽“梆梆”兩聲,兩支利箭扎在了盾牌之上。
萊德斯驚出一身冷汗,頓時冷靜下來,定睛看去,只見糧倉的圍墻之上有不少人影晃動,他稍作思索,然后大聲喊道:“第一大隊給我用標槍攻擊里面的敵人!第二大隊給我下馬,看能不能把大門撞開!其他大隊繞著這個營地,給我爬墻!”
“是,軍團長。
只聽到一陣人喊馬嘶之后,第三、第四、第五大隊的騎兵們就開始繞著這個營地奔馳,而第二大隊的士兵則直接奔向了營地大門,這就逼得圍墻上的羅馬士兵不得不現出身形,用標槍和箭矢對逼近營地的戴奧尼亞士兵進行攻擊。
而已經做好準備的第二大隊戴奧尼亞騎兵立刻用標槍對墻頭的敵人進行攻擊。
圍墻不高,而且沒有壕溝和鹿砦,戴奧尼亞騎兵可以抵近攻擊,再加上他們的人數多。羅馬士兵雖然居高臨下,反而在遠程攻擊中處于下風。
而這時,其他大隊的騎兵已經繞到了這個糧倉營地的其他墻段之下,紛紛跳下馬,將騎兵盾負于后背,長槍留在馬上,短劍掛于腰間,各自貼墻站立,一個人蹲下,另一個踩在對方的肩上,兩人慢慢的直立。三米高的石墻,兩人一重疊,上方的士兵就已經可以將手搭在了墻沿上,下面的士兵再將肩往上一送,上面的士兵就順勢的翻上了墻頭不一會兒,幾百名戴奧尼亞士兵就站在了墻頭上。
他們看見糧倉內幾十個并排的圓形大谷倉有不少已經燃起了大火,還有十幾個羅馬士兵正拎著柏油,手持火把,奔走在谷倉之間。他們立刻分出一半多的士兵,迅速跑下圍墻,前去救火。而其他的士兵則順著墻頭的走道,向正在激戰的羅馬士兵殺去。
在羅馬西城墻上的士兵們仗著墻高的緣故,能夠看到糧倉營地里的情形,在看到自己的同胞處境危險時,都倍感焦急。
“西庇阿將軍,蓋尤斯他們為了徹底燒毀糧倉,拒絕撤退到城里,他們是羅馬的英雄,我們應該出城去救他們!”
“戴奧尼亞騎兵只有不到兩千人,而且基本都跳下馬來戰斗,穿戴的又都是輕甲,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派兵殺出城去,一定可以重創這支戴奧尼亞騎兵!”
相比較士兵們的哀求,元老的建議讓城衛長官大西庇阿有些心動。
現在城頭上不光站著羅馬公民兵,還有一些元老,面對氣勢洶洶殺來的戴奧尼亞人,他們都有些好奇,畢竟這是第一次直面戴奧尼亞的軍隊,當然他們的到來也給大西庇阿帶來了一些困擾。
最初,大西庇阿的計劃是“將糧倉里的谷物全部運進城內,然后再將糧倉燒毀。”因為根據之前偵騎的回報,戴奧尼亞軍隊尚在半路上,所以大西庇阿認為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這一計劃,為此他組織了近萬名民眾和很多的馱車,出城搬運糧食,本以為可以在戴奧尼亞軍隊到來之前完成這一任務。
但運糧隊伍出城沒多久,他就再次得到偵騎的回報:戴奧尼亞騎兵正朝羅馬狂奔而來,距離羅馬城不到30里。
戴奧尼亞騎兵行軍速度之快完全出乎了大西庇阿的預料,他不但無法完成之前的計劃,還必須馬上將運糧隊伍撤回城內。為了保證秩序,防止民眾和馱獸發生混亂而堵塞城門,他沒有立刻去焚燒糧倉,可運糧隊伍的撤離花費了不少時間,等到民眾已基本進城,再想去點燃糧倉時,戴奧尼亞騎兵已經距離羅馬城很近了,而且距偵騎的回報,他們是直奔糧倉而來。
就在這個時候,原本看守糧倉的中隊長蓋尤斯和其手下的120名士兵為了完成這一任務,自愿選擇了留下。
這支羅馬中隊的英勇和悲壯卻放大了大西庇阿的失誤,而且還被城上的元老們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這對他以后在羅馬的政治生涯會有多大影響,大西庇阿此刻沒有時間去想,因此同僚的建議如果能夠實施成功,不但可以打擊戴奧尼亞人,還可以挽回他的形象。
就在大西庇阿思索如何派部隊出城突襲時,“戴奧尼亞騎兵!又有戴奧尼亞的騎兵殺來了!”士兵們的驚叫讓他抬起了頭,只見遠處一片煙塵滾滾,無數黑盔、黑甲的戴奧尼亞騎兵在塵霧中若隱若現,看這情形,其數量絕對不在少數。
等他看清逼近城下的、新來的戴奧尼亞騎兵數量約有兩千之時,大西庇阿猶豫了:兩支戴奧尼亞騎兵的數量讓他沒有信心在短時間內解決戰斗,畢竟他手中的精兵只有3000人,而且不可能全部出城突襲,但是讓老人和孩子組建的新兵出城去,在野外與騎兵相斗,他擔心這些士兵的體力無法支撐。
但很快他就不用再猶豫了,士兵們再次發出的驚叫聲讓她再次看到了遠方升起的塵霧:又有幾百名盔明甲亮、身披紅色大氅的戴奧尼亞騎兵趕到了城下,加入到進攻糧倉的隊伍中!
戴奧尼亞騎兵幾次三番的先后到來,給大西庇阿一個錯覺:戴奧尼亞軍隊正在源源不斷的以最快的速度向這邊趕來,不能派兵出去!否則,不但這些士兵會陷入危險之中,羅馬也將陷入危險!
不光是他這么想,恐怕城上的元老和士兵們也有相似的想法,因此之前響成一片的請戰聲和哀求聲沒有了,周圍很是寂靜。只是聽到城下糧倉營地里時不時傳來的慘叫聲,他們的表情異常的痛苦。
第二個趕到河港糧倉的是戴奧尼亞第二騎兵軍團,軍團長庫奇烏斯很快找到正在督戰的萊德斯,向這位曾經的老長官行禮說道:“萊德斯大人,需要我們做什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