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三國小霸王 正文 第2250章 望風而逃

作者/莊不周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逢紀明白,劉備心無戰(zhàn)意,一心想走,只是說不出口。

    況且想走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要處理的事很多。

    首先,如果他放棄幽冀,幽冀也會放棄他。那些人有家有業(yè),之所以支持劉備,并不是因為劉備的人品,而且希望他能阻擊孫策,保住他們的既有利益,至少有和孫策討價還價的機會。如果劉備離開幽冀,他們不可能拋棄產(chǎn)業(yè),跟著劉備逃亡,拿下劉備,送給孫策做見面禮倒是有可能。

    其次,劉備要說服幾個心腹大將,尤其是張飛。如果沒有心腹,劉備單騎逃到并州也無法掌握并州,只能寄人籬下。此外,放棄幽冀,放棄中山,也就意味著放棄關羽,張飛能不能答應,誰心里都沒底。

    這些,都需要逢紀出面解釋、說服。

    逢紀出了城,來到鄴城西北的大營,找到張飛。

    張飛正和張郃、田豫商討戰(zhàn)事。大雨將至,一旦鄴城小城里進了水,戰(zhàn)斗即將開始。張郃熟悉鄴城情況,張飛特地向他請教,看看哪里可能會出現(xiàn)薄弱環(huán)節(jié)。他沒得到想要的答案。張郃提醒他,鄴城小城經(jīng)過袁紹、袁譚父子多年修繕,非常堅固,而且沮授足智多謀,該想到的他都會想到,想復制關羽水淹廮陶的戰(zhàn)法,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幾近于無。

    張飛正在上火,見逢紀來了,非常高興,親自出帳迎接。逢紀進了帳,與張郃、田豫見禮,互相寒喧了幾句,卻不及正題。張郃、田豫會意,起身告辭。

    張飛也不安起來,命人守住大帳,這才問道:“逢相深夜前來,有何指教?”一邊說,一邊給逢紀倒了一杯酒,雙手端著,恭恭敬敬地送到逢紀的面前。

    逢紀接過酒杯,輕輕搖晃著,眼睛盯著晃動的酒液。“益德,你與大王相交多久了?”

    張飛濃眉緊鎖。“我們從小就認識,快三十年了吧。”

    “關侯呢?”

    “十七八年,將近二十年。”

    “對你來說,大王與關侯孰重?”

    張飛不說話了,盯著逢紀看了好一會兒,慢慢地說道:“逢相,云長的脾氣是差了些,但他對大王的忠義天地可鑒。逢相若是聽到了什么流言,大可一笑置之。”他頓了頓,又道:“逢相想必也知道,當初我與大王離開豫州,前往關中,云長留在豫州,頗得吳王賞識,后來大王回到幽州,他卻堅辭吳王,不遠千里,趕來幽州相助。若說他人背叛大王,我信,若說云長背叛大王,我不信。”

    逢紀呷了一口酒,淡淡地說道:“益德,如果當初關侯留在吳王麾下,今日為吳王前鋒,進攻中山,你會與他對陣嗎?”

    張飛怒了。“逢相,這是不可能的事,何必白費心思。”

    “那好,我換一個問題:若吳王來攻,益德會與吳王對陣嗎?”

    張飛緊緊的咬著牙,臉頰繃得像塊石頭,一言不發(fā)。這是他不愿回答的問題。若孫策來攻,他是該迎戰(zhàn),還是該避戰(zhàn)?但這個問題不是假設,而是擺在面前的現(xiàn)實。孫策已經(jīng)趕到河北,他們隨時可能碰面。

    “是不是很難抉擇?”逢紀苦笑。“我想,關侯應如是。”

    張飛吃了一驚。“吳王……去幽州了?”

    “中山。”逢紀將不久前剛收到的軍報取了出來,放在案上,用兩根手指按著,輕輕推到張飛面前。

    張飛原本漲得通紅的臉瞬間煞白。他看著案上的軍報,半天沒動彈。他清楚孫策入中山意味著什么,也相信逢紀不會無聊到用這件事來玩笑。關羽奉命馳援劉修,此刻應該在涿郡境內(nèi),是附近最有可能增援的人馬,他只有一萬人,不可能是孫策的對手,但以他的脾氣,也不可能坐視中山失守。

    關羽危矣。

    “逢相,我們……可以增援。”張飛咬咬牙。“只需要兩天,騎兵就能趕到中山。”

    “那大王怎么辦?你別忘了,袁譚已向吳王稱臣,朱靈也會投降,朱桓、沈友、徐琨等人正在逼近。你和國讓所領騎兵是大王能倚仗的精銳,沒有你們,僅憑新附的冀州兵,大王如何面對朱桓等人?”

    “這……”張飛扼腕跺足,束手無策。形勢變化太快,眼看著能攻克鄴城,全據(jù)河北,結(jié)果轉(zhuǎn)眼間就崩盤了。留在鄴城,關羽會有危險。馳援中山,劉備會有危險。這可怎么辦?張飛急得額頭全是汗珠,臉色紅了又白,白了又紅,牙齒咬得咯咯作響。過了好一會兒,他突然靈光一現(xiàn)。

    “逢相,何不放棄鄴城,全軍回援中山?”

    逢紀點點頭。“這也是一個辦法,只是步騎同行,至少需要十日才能趕到中山,關侯能支撐十日嗎?”

    “我覺得沒什么問題。”張飛想了想,似乎覺得不夠有力,又補了一句。“肯定能。”

    “用兵未算勝,先算敗,萬一關侯沒能支持到十日呢?關侯是中山第一重將,他一旦戰(zhàn)敗,很可能導致中山士氣崩潰,盧奴失守。屆時鄴城未下,盧奴又失守了,大王當往何處棲身?”

    張飛頓時啞口無言。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了半晌,還是沒想出更好的辦法,只得向逢紀請計。逢紀一聲長嘆。“益德,你是大王心腹,我們就不說敷衍之辭了。不管關羽能不能堅持十日,全據(jù)幽冀的計劃已然失敗,逐鹿河北,我等不可能是孫策的對手,只能另謀他計。”

    “什么計?”

    “去并州。據(jù)太行,為朝廷左翼。”

    張飛思索良久,知道逢紀說的是實情,這是唯一的辦法。“云長奈何?”

    “能戰(zhàn)則戰(zhàn),不能戰(zhàn)則退守常山,或入飛狐,或入井陘。”

    張飛仰天長嘆。“大王之命,如何如此多舛。中山立國不滿一年,奈何又要遠遁他鄉(xiāng)。”

    逢紀探身過來,拍拍張飛的手背。“益德,高祖當年被封為漢王,遠遁巴蜀,后來不一樣出陳倉,取關中,不數(shù)年而有天下?多難興國,殷憂啟圣,焉知不是大王身負天命之兆?”

    張飛苦笑,連聲嘆息。逢紀隨即又和他商議,看看能帶走哪些人。張飛說,張郃、田豫都沒什么問題,張郃殺了韓銀,走投無路,田豫原本就是劉備的心腹,上次之所以沒跟著劉備去中原是因為他有老母要奉養(yǎng),如今老母已逝,他了無牽掛,肯定沒什么問題。

    逢紀隨即將張郃、田豫請來。正如張飛所說,得知孫策突入中山,包圍盧奴,張郃、田豫也覺得大勢已去,不如保存實力,撤入并州,等待機會。

    逢紀目的達成,連夜返回大營,向劉備報告。得知張飛接受了逢紀的建議,張郃、田豫都愿意跟著他走,劉備也松了一口氣。他又與逢紀商議,請逢紀與隨征的幽冀世家商談,盡量爭取一些人跟他走,哪怕是支系也行。實在不行,大家好聚好散,不要鬧出流血事件。

    逢紀一口答應。

    為了確保安全,第二天一早,劉備就退出鄴城,調(diào)整了大營,由張飛、張郃、田豫三人拱衛(wèi)中軍,這才由逢紀出面與幽冀豪強磋商。得知孫策突入中山,幾乎所有人都亂了陣腳。逢紀巧舌如簧,一口咬定這是沮授、田豐蠱惑袁譚,出賣部分冀州人的利益,向?qū)O策邀寵,一席話說得這些人怒不可遏,大罵沮授、田豐。

    逢紀成功的爭取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連審氏兄弟都決定帶著絕大部分的部曲追隨劉備去并州,剩下的人就算有什么想法,也不敢擺在臉上,只能暗自后悔。本以為跟著劉備能搏一回,沒想到劉備這么慫,看到孫策就跑,連一戰(zhàn)的勇氣都沒有,可把他們坑苦了。

    早知如此,直接投降豈不更好?

    商量已定,劉備設宴,與那些不愿意隨他西行的將領餞行。酒宴上,他先是表達了對時事維艱的擔憂,又感謝了眾人之前的支持,說到動情處淚灑衣襟,表示將來若有機會重歸故土,一定不負今日情義。眾人將信將疑,即使有人覺得劉備恐怕沒機會打回來了,也不至于當面戳穿他,互相配合著作戲,一時間,場面倒是很感人。

    宴后,劉備兵分兩路:一路自領,退往河內(nèi),一路由張飛率領,趕往中山,馳援關羽,接應關羽一起退往并州。與此同時,劉備上疏朝廷,指責魏王與孫策合謀,侵犯中山。他兵力不足,糧草不濟,不幸戰(zhàn)敗,只能退守并州,請朝廷予以安排。他愿駐守太原、雁門,為朝廷守藩。

    田豫隨劉備西行,張飛與張郃率領五千精騎,星夜趕往中山。他派快馬給關羽送信,要求關羽不要貿(mào)然與孫策交戰(zhàn),等他趕到再做計較。他沒敢告訴關羽劉備已經(jīng)撤了,生怕關羽沖動。然而他很快就失望了,剛要廮陶,他就收到中山專來的羽檄,關羽與孫策麾下的張遼、龐德比武受挫,大發(fā)雷霆,連青龍偃月刀都折斷了,下令椎牛饗士,要與孫策決一死戰(zhàn)。

    張飛仰天長嘆。“云長危矣!”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行唐县| 田东县| 丹江口市| 久治县| 天峨县| 高阳县| 鄂州市| 鹤峰县| 手游| 梁山县| 虹口区| 常熟市| 荣昌县| 贵阳市| 房山区| 隆化县| 蒙阴县| 确山县| 类乌齐县| 南汇区| 灵石县| 巴林右旗| 两当县| 北辰区| 三亚市| 荆州市| 鄂托克旗| 密山市| 乡城县| 石城县| 本溪| 长寿区| 鄄城县| 德令哈市| 拉萨市| 德令哈市| 三都| 闻喜县| 玉门市| 眉山市|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