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在過來之前,就覺得李適之突然要見自己,絕不僅僅是為了敘舊,肯定是有什么別的目的,此時聽有重要的事情,連忙詢問是何事。
“大郎啊!你不要著急,來,喝杯熱茶暖暖身子。”
李適之并不急于出自己心中的事情,而是讓李安喝茶,并親自為李安盛了一杯。
李安接過茶水,想哭的心都有了,這個時代的茶水,以茶餅為主體,加入了鹽、醬、醋等各種作料,甚至還加入鮮奶,這些復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獨特的濃烈味道,而李安非常不喜歡這種重口味,喝這玩意兒比喝湯藥還痛苦。
但這畢竟是李適之的一片心意,李安若是不喝,會讓李適之非常不高興的,所以,李安終究還是咬著牙,將這些湯藥喝了下去。
“怎么了,大郎好像并不喜歡喝茶,這茶加了鮮奶,不好喝嗎?”
李適之閱人無數(shù),豈能看不出李安表情的勉強,疑惑的問。
李安很想,這茶水比湯藥還難喝,但為了不傷害李適之的一片好心,違心道:“六阿翁有所不知,孫兒不太喜歡喝太濃烈的茶,其實,清淡一些的茶水才是最好喝的。”
“清淡一些的茶水?大郎喝過?”
李適之好奇的問。
“六阿翁,這個孫兒的確喝過,不過,已經好多年沒遇到這種茶了,日后有機會,一定泡一些給六阿翁嘗嘗。”
李安所的淡茶,就是后世的茶葉,也可以是炒茶,比這個時代的茶餅先進多了,也好喝多了,畢竟,剛才喝的茶,那簡直就是讓人難以下咽的咸湯,比湯藥還難喝。
“好,若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嘗嘗大郎所的淡茶,哈哈!”
李適之剛被提拔為左相不太久,正深得皇帝李隆基的重用,甚至,有與李林甫分庭抗禮的趨勢,所以,心情自然也非常好。
李安并不在乎炒茶的事情,他更關心的是李適之找自己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于是問道:“六阿翁,您剛才有重要的事情,這茶也喝了,是不是……”
李適之點了點頭:“其實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就是帶你去見一個人,一個很重要的人,而且,這件事情不能往后拖,否則,很有可能就見不到了。”
“重要的人,晚了就見不到了,這到底是誰啊!”
李安突然感到非常的好奇,看李適之的語氣,這個要見的人,似乎快要死了似的,那這個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大郎啊!我要帶你見的人,也不是什么外人,正是我大唐宗室名將,信安王李祎,起來也算得上是你的阿翁,若是見了他,叫他大阿翁就是了,他一定非常高興。”
李適之起李祎,臉上頓時浮現(xiàn)出崇敬的神色,顯然,他對李祎非常的崇拜和敬重,將其作為自己的偶像了。
李安對大唐歷史還是比較了解的,他當然知道,這個信安王李祎,是太宗三子吳王李恪的孫子,此人頗有才干,是大唐中期的一員名將,為玄宗一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他患病死后,唐玄宗為此傷心了很長時間。
李祎不但軍功著,而且,人品極好,為官清廉,在他做文官的時候,將轄區(qū)治理的井井有條,不論官員還是百姓都敬畏和信服他。
此后,由于他能力出眾,被一次次提拔,在擔任朔方節(jié)度使的任上,多次統(tǒng)帥大軍大破吐蕃大軍,尤其是千里奔襲石堡城,以極的代價,攻取了這一戰(zhàn)略要地,讓吐蕃喪膽,夾著尾巴請求和解。
開元二十年,李祎奉命率軍征討奚和契丹,在唐軍前鋒戰(zhàn)敗的情況下,果斷率領主力大軍發(fā)起反擊,并取得了抱白山大捷,大破奚和契丹,俘斬甚重,一舉平定可突干叛亂。
如此優(yōu)秀的大唐宗族人物,是大唐帝國的驕傲,更是大唐皇族的驕傲,李安對前世對李祎就非常敬重,來到大唐,敬仰之心不減,若能拜會李祎,也算沒有白來大唐走一遭。
“六阿翁,我們什么時候去拜見大阿翁。”
李安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此事宜早不宜遲,就明日上午吧!你先來我的府邸,我們一同前往。”
李適之毫不遲疑的道。
“是,六阿翁,那就明日上午。”
見李安如此爽快,李適之非常滿意的笑了笑,并讓李安吃點心,濃茶不好喝,這點心的味道還是非常不錯的,吃在嘴里很有味道。
李適之在邀請李安的時候,就已經表明要敘敘舊,在敲定第二日一早前去拜訪李祎之后,當然要繼續(xù)挽留李安,并熱情的與李安聊了起來。
話題最多的無非是夸贊李安的年少有為,并感嘆自己時候與李安阿翁之間的深厚感情,當年對二兄失蹤的無比痛心,以及見到二兄后人心情的激動。
李安也是非常配合,每當李適之談到李靜的時候,李安總是做出傷感的表情,以顯示自己對阿翁的思念,這一點讓李適之非常滿意。
要知道在古代孝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若是不孝,那么在整個社會基都無法立足了,以至于很多當官之人,動不動就因為父母去世而守孝三年。
而在這期間,朝廷給予的俸祿是一分都不少的,也就是不干活白拿三年薪水,名義上是丁憂,實際卻是偷懶了三年,這也算是一種福利吧!
作為當朝左相,關心朝廷大事是職,在聯(lián)絡感情之后,李適之便高興的談起了朝廷中的各種大事。
由于剛剛得到皇帝的看重,李適之在談論朝廷各種政事的時候,顯得非常的得意和興奮,仿佛整個大唐朝政,都控制在他手中一樣。
而李安也聽出來了,李適之的確很有見識,提出的各種政策和建議,也都是為了當前的朝政,只可惜,他似乎不太了解李隆基的內心,更不明白,如何在朝廷上更好的生存,只考慮對大唐有利,而不考慮這樣會得罪多少人,這樣肯定難以長期立足。
對于大唐的一些危機,李適之看的也很透徹,但卻找不出解決的辦法,這又讓他有些憂慮,尤其是土地兼并問題,非常嚴重。
大唐在立國之初,讓每一位百姓都可以分到足夠多的土地,這樣一來,老百姓為了保持自己的土地,必須踴躍參軍,而當兵的一切支出,都要依靠家中田產的收入,在失去土地之后,每戶老百姓自然無法供養(yǎng)家中男丁從軍,進而逃亡,從而讓府兵制無以為繼,朝廷不得不花錢雇傭軍隊,增加了朝廷的負擔。
而且,大唐的稅收制度是租庸調制,收稅是按人算的,而不是按照實際擁有土地,這樣一來,擁有土地少的和沒有土地的人,就無法完成租庸調的任務,從而不得不逃亡,為了彌補稅收損失,朝廷會讓鄰保代繳,這樣又造成更多的人逃亡,進一步加劇危機。
其實,在社會生產力相同的情況下,社會總財富就是那么多,總量是不會發(fā)生太大改變的,而土地的兼并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一種財富的轉移,貴族所擁有的財富急劇增加,老百姓變得來窮,而稅收制度的一成不變,又造成了朝廷財政收入的銳減。
為了彌補財政收入的空缺,朝廷不得不加重稅賦,從而造成老百姓負擔更重,不得不逃亡,為此影響到了社會生產力,導致整個社會的總財富逐步變。
在這種情況下,國力的衰退是必然的,只是由于總量的龐大和財富的集中,讓人感覺不到罷了。
看看長安城的繁華,有錢人的揮金如土,感受到的是大唐的國力和物力,卻沒人注意到,在更多的地方,上演著賣兒賣女,舉家逃亡的悲劇。
大唐的土地兼并已經持續(xù)了百余年,均田制算是受到了徹底的破壞,這是不可逆轉的事實,而解決他的辦法,就是改革稅收制度,按照擁有土地的多少來收稅,而不是按照人頭來收。
如此,貴族兼并的土地多,所需要繳納的稅收也就多,這樣就不會因為土地兼并問題,而導致朝廷稅收的損失和老百姓的被迫逃亡,以及淪為佃農和奴隸。
李安將自己關于稅收改革的想法,一五一十的告訴李適之,李適之聽后,頓時恍然大悟,以前,他只是一再建議皇帝,約束貴族兼并土地,以維護均田制,讓老百姓都有田可耕,而李隆基也多次下旨,禁止貴族兼并土地,任何人不得違規(guī)占有超過規(guī)定的土地,但漏報和瞞報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很多按照官位只能擁有幾百畝土地的官員,實際擁有的田地超過萬畝,最厲害的貴族甚至一個人擁有幾十萬畝土地。
讓這些貴族將已經吞下的土地吐出來,這個難度是可能而知的,也可以是絕不可能的,所以,盡管李隆基多次下令,但并沒有緩解均田制被破壞的趨勢,反而演烈。
畢竟,在古時候,土地是最重要和最核心的資源,民以食為天,有了足夠的土地才能有足夠的食物,這也是為什么所有的貴族和官員,只要有了錢,總是要千方百計的獲得土地。
世人對土地的渴求,讓買賣土地變得難以制止,即便皇帝親自下旨都不能改變這一趨勢。
“大郎,這是你自己想到的嗎?”
李適之有些不敢相信的看向李安。
李安點了點頭,違心的承認了,其實,這是大唐德宗時期,一個叫楊炎的人提出的稅收制度,非常適合現(xiàn)在的大唐,但此刻楊炎還是十幾歲的孩子,估計比李安還要四五歲,當然不會有什么韜略,李安算是撿了個便宜。
李適之滿臉激動,正色道:“大郎啊!你可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想我思慮多年,一直以為只有控制貴族兼并土地,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捷徑,沒想到還有更好的辦法,只要采取按土地多少收稅,百姓自然就不會逃亡了,貴族兼并土地的想法也會減弱不少,正真是個很妙的辦法啊!”
在李適之感到欣喜之際,李安卻蹙眉道:“六阿翁過獎了,此辦法雖好,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貴族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坐擁幾十萬畝土地的貴族,肯定會力反對的,所以,改革稅制起來容易,但真的要把這件事情辦好,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過程可能會非常曲折和艱辛。”
李適之點頭,贊同道:“大郎,你的不錯,那些吞并幾十萬畝土地的貴族,的確會力反對稅收改革,但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尤其是能充實國庫,至少陛下和戶部的官員是肯定會支持的,所以,也沒有你想的這么難,關鍵是執(zhí)行的細節(jié),必須考慮的非常清楚才行,決不能留有破綻。”
李安點頭道:“六阿翁的是,很多貴族都隱瞞了自己所擁有的土地,所以,執(zhí)行稅賦改革,首先要丈量國的土地,摸清各人究竟占有多少土地,若是無主之地或無人承認的土地,則收歸朝廷,這是執(zhí)行稅收改革的前提,若是有人阻撓,則立即抓住治罪,余者自然膽碎。”
李安這些年東征西討,見過太多失去土地的農民,就連如今自己莊園所雇傭的仆人,也都是失去土地的農民,所以,李安能深切的感受到,大唐目前的稅收政策有多么的不合時宜,是多么迫切的需要改革,而這個兩稅法也在李安的心中醞釀很久了,此時,借著與李適之聊天,正好是出這一想法的時機,也好爭取支持。
“大郎啊!關于稅制改革,我們還要多多商議,尤其是具體的細節(jié),必須慎之又慎,好了,豆芽和菘菜已經做好了,我這里還有上好的美酒,我們先好好的吃一頓,千萬別跟你六阿翁客氣。”
李適之滿臉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慈愛和欣賞之色,而李安當然也不客氣了,大口吃菜,大口喝酒,太客套反而顯得虛偽。(未完待續(x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