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將太陽灶的好處,以及在軍用和民用領域,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細致的向李隆基做了講解,并建議盡早推廣。
李隆基在親眼見識了太陽灶強大功能之后,自然非常的動心,并早已下定決心,要在大唐境內推廣開來。
不過,太陽灶是李安發明的,關于太陽灶的技術細節,只有李安一人完掌握,所以,即便作為皇帝,他也要聽聽李安的高見。
“李侍郎覺得如何推廣比較合適?”
“陛下,微臣覺得,朝廷需要足夠的財力,陛下也需要有自己的金庫,這個太陽灶的生意,不如就由陛下親自指派內務府的宦官負責,所得利潤皆為陛下一人所有。”
李安開口建議道。
他原想過,將太陽灶的核心技術散播出去,讓大唐各地的工匠一同制造,以增加普及的進度,但這樣一來,這個很有前途的生意,很快就會被世家大族所掌控,工匠們只能淪為被壓榨的可憐勞力,新興的財富項目將再次被世家大族瓜分殆盡,大唐的貧富差距會進一步擴大,這對帝國的穩定是非常不利的。
而讓皇帝的親信負責這項生意,則根就沒有人敢搶奪,世家大族再牛逼,也不敢跟皇帝作對,皇帝手里有金庫,日后可以更加方便的賞賜妃嬪,不再需要國庫里的資金了,這樣也可安撫那些動不動就要以頭撞墻的諫臣。
當然,李安這么做,還有一個目的,那自然是討好皇帝,讓皇帝心里開心了。
果然,李隆基面色露出喜氣,輕聲道:“整個天下都是朕的,朕還需要給自己私設金庫嗎?”
“陛下,朝中大臣私底下都有自己的產業,陛下作為一國之君,當然,也要有自己的產業,這樣使用起來才更順暢,微臣可是聽過,好多諫臣都對陛下的后、庭開支三道四,還在大殿上以頭撞柱,威脅陛下,他們要是真的撞死了,肯定會青史留名,而陛下的威名就受損了,這些大臣只顧著自己能夠青史留名,哪里了解陛下治國的辛苦,陛下難道要一直受制于這些諫臣嗎?”
李安順著李隆基的心思,貼心的道。
“若不是怕后人朕害賢,朕早將這些酸儒流放嶺南了。”
李隆基提起諫臣,是一肚子氣,這些諫臣話從來不看皇帝的臉色,經常給皇帝添堵,就連李世民這樣有度量的皇帝,都被魏征氣的起了殺心,何況李隆基這種貪圖享受的帝王呢?
“陛下若要擺脫這些諫臣的叨擾,必須有自己的財源,專門用來維持后、庭,以減輕國庫的壓力,更可堵住這些諫臣的嘴。”
李安再次勸道。
李隆基心動不已,看向李安,激動道:“李侍郎真是忠心一片呢?那些自負清高的諫臣,哪里知道朕的辛苦和難處,就如李侍郎所,朕從內務府抽調心腹,負責推廣和販賣太陽灶,他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李侍郎只管教訓就是。”
“陛下放心,微臣知道該怎么做。”
李安點頭領旨,并提出流水線生產太陽灶的地點就放在研發中心的拐角,以防止核心技術外泄。
當然,李隆基讓內務府的心腹負責太陽灶生意,是私底下進行的,并不會昭告天下,畢竟,內務府是不應該干這件事情的。
但就算被人知道,也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按照大唐的制度,各級政府官員都是不能從事工商業的,但那么多的大臣,又有幾個人遵守了,還不是在私底下偷偷搞產業,既然幾乎所有的大臣都沒有遵守制度,皇帝當然也可以不遵守,這樣一來,大臣和皇帝心照不宣,誰也不會主動指責誰,有錢大家一起賺嗎?
在商議好一些細節之后,李隆基讓貼身伺候的魚朝恩跟隨李安離開,這種不宜宣揚的事情,當然要交給最信任的可靠之人負責,雖然高力士更加的可靠,但年紀太大,另外,李隆基還有很多事物需要高力士協助,他離不開高力士,只能讓年輕一些的魚朝恩去負責此事。
“李侍郎,奴能不能辦好這個差事,就仰仗李侍郎了。”
魚朝恩一臉討好的跟在李安的身旁,但始終落后半個身段,畢竟,所有的技術都在李安的手里,而且,對于流水線生產,以及工匠的科學化管理,他一無所知,一切都要仰仗李安的大力協助。
“魚給使不必擔心,太陽灶的技術已經成熟,生產和制造就交給官了,你只需要負責販賣和收錢的工作就可以了,這可是肥差啊!”
李安笑著道。
“明白,明白,多謝李侍郎了。”
魚朝恩一臉的感恩戴德,皇帝能將如此重要的產業交給他去管理,是對他的信任和支持,而李安又如此的照顧,這讓他非常的心安,走起路來一顛一顛的。
太陽灶的規模化生產和制造,并沒有多大的難度,只要有一定數量的工匠就可以了,宣傳和販賣的難度也不大,只需要雇人就可以。
魚朝恩并不是一個人離開皇宮里,他手底下還有十幾名屬下可供驅使,而且,這十幾名屬下有精通賬目的,也有精通管理的,所以,他做起事來倒也不會很累。
由于鐵料價格的下跌,鐵制品的成也大大的降低了,市場上能煮三斗米的大鍋,價格已經從七百文跌至五百文一口,成則不足三百文。
不過,李安所研發的太陽灶,需要更好的鑄造工藝和先進的拋光研磨技術,所以,成更高一些,即便規模化生產,單個的成也不會低于五百文,甚至高達八百文。
不過,長安城的木柴的價格已經高達三百文一車,一車也就是一千斤,夠三四口人的家庭使用三個月的,但古代都是大家族生活在一起,對柴火的需求量相對要大一些,如此,一車柴火最多只能消耗兩個月,甚至只有一個月。
如此一來,就算能撐兩個月,一年就需要六車柴火,合計一千八百文錢,實際可能需要兩三千文錢,也就是兩三貫錢,這相當于一個勞力大半年的收入了,負擔還是很重的。
也就是,只要太陽灶的售價在兩三貫左右,普通老百姓還是能接受的,尤其是人口多的大家庭,更能接受,畢竟,一兩年下來就夠了。
而太陽灶的成僅有五百文至八百文,賣到兩三貫的價格,也是幾倍的暴利。
李安和魚朝恩商議一番之后,決定將太陽灶的售價定在三貫,雖然貴了一點,但從長期來看肯定是劃算的,而之所以不把價格定得更低一些,是為了防止世家大族低價大量購買,然后,再以高價售賣,如此,太陽灶的大部分利潤,就都跑到世家大族的手里了,皇帝只掙了個錢,卻讓世家大族獲利,這不是李安的初衷。
而三貫的價格,正好在百姓們的接受上限附近,若世家大族以三貫的價格大量收購,再以四五貫的價格售賣,則肯定不會有太高的銷量,很有可能會賣不出去,囤積居奇的心思自然也就沒有了,況且,研發中心的加工廠一直在量產,老百姓寧肯多等一些時日,也不會去買四五貫價格的現成貨。
一想到能有四倍的利潤,魚朝恩高興的合不攏嘴,并立即將這一好消息告知李隆基,讓李隆基也一起跟著高興。
工匠齊備之后,流水線生產很快就開始了,并取得了很大的產量,三天可出產一個批次,而一個批次足有五百個之多,照這個速度,一年可出產一百多批次,一年可生產五萬個,兩三年的時間,才能滿足長安城一個城池的使用需求,當然,日后完可以增加產能,畢竟,軍隊也很需要這種太陽灶。
春耕兩個月之后,研發中心的外墻和內部的各項設施,已經部建造完畢,大明宮北部通往溫泉宮的鐵軌也部鋪設完畢,可謂雙喜臨門。
當然,還有一喜,那就是魚朝恩負責的太陽灶生意,進行的非常順利,先期出產的產品,幾乎都被世家大族和酒店旅館買去了,十二個批次六千個太陽灶,一共獲得了一萬五千貫利潤,按照一兩金子六貫的價格,一共兩千五百兩金子,大唐一兩是后世的四十二克,如此,按照后世的重量單位,就是一百多公斤的黃金,比人還重的黃金。
這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如此豐厚的利潤,并收入自己的金庫之中,李隆基的心情只能用狂喜來形容,而且,這份利潤知道的人很少,只有李安和魚朝恩等少數人知道,別人一概不知,也就是,滿朝文武和所有妃嬪,都不知道李隆基的金庫里有多少錢,更不知道太陽灶的成究竟是多少。
有了自己的私房錢,李隆基睡著都能笑醒了,從今以后,他再也不用為了從國庫中撥出錢財用于后、庭,而看那些諫臣的臉色了,這才是作為一名皇帝應該享受的一切,若是處處要看諫臣的臉色,那當皇帝還有什么意思。
“大家,今日可真是三喜臨門啊!”
魚朝恩正在匯報太陽灶利潤,見李隆基抿著嘴偷笑,附和了一句。
“三喜?沒錯,的確是三喜,研發中心和鐵軌都鋪設完了,朕的獨門生意也喜獲豐收,三喜,三喜啊!”
李隆基高興的笑了起來。
“大家,應該是四喜,李侍郎來了。”
高力士匆匆走來,并微笑著匯報。
“恩,沒錯,李侍郎只要一來,肯定有好事,的確可以稱為一喜,那就真的是四喜臨門了,宣李侍郎覲見。”
李隆基心情大好,直接大聲喊了起來。
李安大步走入大殿,先將研發中心的情況了一遍,然后便到鐵軌,并帶出自己新建造的新車頭和五節車廂,想讓李隆基體驗一下。
“李侍郎,你做的鐵輪車廂,朕都體驗過了,這一次只不過增加了四節而已,有什么大的不同嗎?”
李隆基好奇的問。
“陛下,這一次,微臣設計的新車頭并沒有太大的改變,但五節車廂卻是煥然一新,遠遠超過之前的單節車廂,現如今,車頭和車廂已經運往大明宮北門方向,工匠們已經調式完畢,隨時可以起航。”
李安并沒有出具體的情況,也沒有必要,只要李隆基前去視察,并親眼看一遍就可以了。
李隆基當然是要去看看的,而且必須過去看看,畢竟,鐵路線剛剛貫通,眾大臣和相關官員都已經過去了,他作為皇帝,也要過去看一眼,并對負責鋪路的官員表揚一番,以展示自己對鐵路的重視。
“擺駕重玄門。”
李隆基坐上龍輦,在大量宮女太監和護衛的簇擁下,直奔大明宮最北的重玄門而去。
此刻,重玄門是打開的,在重玄門外,以右相李林甫為首的眾大臣,正在參觀李安新做出來的五節車廂。
雖然他們的任務是慶祝鐵軌貫通,但鐵軌只有兩條線,從頭到尾都只有兩條線,并沒有什么好看的,而李安新造出的五節車廂,內部設施極為完善,具有很高的參觀價值,當然,最讓眾大臣感到驚詫的,是這五節車廂的側面,居然鑲嵌了大塊大塊的藥玉,以至于從一側,可以看到另一側的情況。
“陛下駕到。”
隨著一聲高亢的喊聲,李隆基抵達了重玄門外,并在太監的攙扶下,緩緩走下馬車。
“臣等參見陛下。”
以李林甫為首的眾大臣,頓時跪了一地,周圍的工匠和民夫,更是跪著趴在地上,顯得極為恭敬。
“平身,諸位愛卿都平身,所有人都平身。”
李隆基揮了揮手,讓眾人起身,并驚奇的看向五節車廂,大步走了過去。
“李侍郎,這車窗都是藥玉做的,真漂亮啊!咦,五節車廂,怎么只有三個車門。”
李隆基感嘆車廂漂亮,并提出了心頭的疑問。(未完待續。)。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