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青、張順二人雇了太平車,接應阮氏三雄家妻兒老,一并前往東京汴梁時,蕭唐府邸卻終日門庭若世,每天都有很多朝中熟稔的同僚登門來賀,來祝他出使遼國馬到功成,一帆風順。???
原來在上早朝時趙佶以慶賀遼主生辰為名,下詔派童貫為使出使遼國,由于此前歷朝歷代并無派宦官出使他國的先例,來就有不少文士還對宦官掌兵這般牝雞司晨的行徑甚為憤懣,所以當時便有臣子跳出來激烈反對道以一宦官出使,豈不是叫大遼以為我大宋無人?
而現在童貫正受趙佶寵信,就宋夏戰爭與遼國屢屢干涉之事也正要童貫這個統率西軍的檢校太尉去和遼國應對,所以趙佶以“童愛卿曾破西夏,朕令遼人見之,以壯我大宋氣象。何況愛卿深諳兵事,正可察探遼國”為由定要以童貫為使。
一番爭論下來,趙佶便折中令曾于大觀元年時出使遼國有功而擢為御史大夫,現在官居端明殿學士的鄭允中為正使、童貫做為賀遼生辰使副使,所以這個將來會統兵二十年,是中華史上掌軍權最久的太監;又會以太尉領樞密院事掌**權,在正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太監;還有會被封為廣陽郡王,又是史上第一個被冊封王爵的太監童貫,此時便成為了歷朝歷代中第一個代表國家出使外國的太監。
童貫以下的使團人員,第一個被宋徽宗提到的便是殿帥府都虞候,又身兼西上閣門使的蕭唐。既然身兼武康軍節度使、路經略安撫制置使、檢校太尉等要職高位的童貫都身為副使,蕭唐這個京師禁軍機關內還只屬于三四把手的武官總不能與他平起平坐。不過比之童貫,蕭唐出使遼國倒并未引起朝內群臣多少非議,畢竟朝中持著反對意見的群臣火力主要集中在日趨跋扈的童貫身上,其他事總還是要順著官家的意愿。
上朝的臣子還有韓端彥等人附議贊同遣蕭唐為使出訪遼國,其中讓人有些意想不到的,還有來有望拜相,卻從知樞密院事被貶為觀文殿學士的鄭居中。
趙佶遣蕭唐出使的確是一番好意,做為朝廷使者出使他國中只要沒出現太大的紕漏,回國后都是晉職升遷的資。何況蕭唐出使的職責主要是為皇室采購北珠,責任功勞卻大,做為蕭唐名下金風玉露樓的忠實粉絲,把持朝政十分任性的趙佶對待蕭唐的態度,也可以是“皇恩浩蕩”了。
可是出使遼國的消息一經傳開,蕭唐卻被鬧得不勝其煩,登門道賀的多是知道蕭唐正蒙圣寵,且不必看把持三衙太尉高俅眼色的大文官。既然同殿為臣,蕭唐也不好叫那些登門道賀的臣子吃個閉門羹,所以這些時日下來被諸般應酬事務鬧得十分頭疼。
來蕭唐官居殿帥府都虞候為從五品,不必按官制如朝中五品以上官員那般每日上朝,京西南路安撫事畢后軍權也已交還樞密院,也只按照安撫使的虛銜拿著國家俸祿,執掌殿帥府的太尉高俅也絕對不容蕭唐沾得半點實權,所以蕭唐才有時間和機會私下至江州、單州等地,并有足夠的精力調度麾下綠林五座山寨。
可是如今蕭唐又要準備北上出使的事宜,又要疲于應對那些借著道賀的明目,彼此試探有無利用價值的朝臣,分身乏術下,蕭唐將調度籌劃綠林展的大部分事務都交由蕭嘉穗打理。
眼下關乎出使遼國的事宜,是挑選那些心腹兄弟與蕭唐一同北上。使節團出使他國,姓名、人數、出身都需要提前報之于遼國,待入境時一一比對。因為蕭唐要為官家采購北珠,所以樞密院北面房(負責對遼、金外交往來的一切事務,包括文書往來、使節派遣和一切接待事宜等)給蕭唐許了五個名額,不必是朝廷官身,只要是蕭唐身邊的管事伴當,能協助他在遼國內行事即可。
而對于蕭唐而言,他也正要通過這次出使的機會暗中考察遼國境內,尤其是遼東等地的局勢。當他與蕭嘉穗、石秀等人挑選隨他一同出使的人選時,先敲定了燕青、許貫忠二人。
其中燕青心懷錦繡,為人處事端的伶俐,無論是應對使節團內其他使臣,還是到了遼國后與當地官員、富賈乃至部族頭人打交道時,都能成為蕭唐的良助;而做為謀士漸漸嶄露頭角的許貫忠,蕭唐也需要他設身處地去出謀劃策,為他分析當地所要面臨的局面,定奪在綠林中下一步經略遼東的展方向。
蕭唐與蕭嘉穗等智囊敲定的另外兩個人選,卻是留守于河北大名府的青鶻子蕭義、金毛犬段景住兩個心腹兄弟。蕭義待蕭唐忠心耿耿自不必,同樣也是由北地遷至大宋的他不止契丹語仍很精熟,蕭義善馴養隼鶻信鴿,一路上如果有他在蕭唐也能及時與汴京蕭府、綠林山寨傳遞聲息。
而金毛犬段景住雖然武藝才識皆平平無奇,可他就是遼國涿州人士,不但精通契丹語與女真等遼境北地諸族語言,未投奔蕭唐之前他就時常出沒于宋遼邊境(按原來軌跡甚至還曾潛入女真族聚集地盜其寶馬),有他這么可在北地廝混久了的向導指路,也更能方便蕭唐暗中行事。
“還有一個名額,不知少主要選哪個兄弟一同前去?”在敲定前四個人選后,蕭嘉穗向蕭唐問道。
蕭唐心中思量著,既然出使遼國又非兩軍交戰,在汴京自家府邸內李廣花榮,以及留守大名府蕭家集的賽公明卞祥這等將才都派不上多大用場;楊序須打理諸般生意財務、石秀須把持主管東京汴梁蕭府內大事宜、蕭嘉穗須從大局上調度管理綠林五山的展汴京、大名府內其他心腹各行其事,總不可能叫已經是落草強人身份的兄弟混進出訪遼國的使者團吧?那么帶誰又更合適些?
忽然間,蕭唐腦海中閃過一個名字,他嘴角一翹,道:“就叫史進兄弟隨我走一遭吧?”
那個史大郎?蕭嘉穗、許貫忠等人面露詫異,新至蕭府不久的史進的確有身好事,而且他性子爽快憨直,很快相處的便與蕭唐府邸內其他心腹兄弟甚是融洽。可是若論為人處事,那史進絕對稱不上精細沉穩,相反的他性情大大咧咧,又好意氣用事。帶他隨蕭唐同去遼國,又能有甚么用?
許貫忠十分不解,他張口向蕭唐問道:“史進兄弟性子莽直哥哥為何想到帶他同去?”
蕭唐微微一笑,道:“我決意帶史進兄弟同去,并非是他現在能幫得上多大的忙,而是想讓他能多些閱歷”
這確實也是出自于蕭唐的私心,原著中那個讓他十分喜愛的史大郎優點十分明顯,同樣他的缺點也特別突出。史進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武藝突飛猛進,又是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俠氣性,可是史進做了一山寨主之后,無論是只身行刺、帶兵打仗還是做敵后工作上,那個史大郎的種種行徑,活脫脫就是個少不經事的后生子。
雖然史進打熬武藝時極有毅力與韌性,可少年任氣的他父母都管不了,就算后來闖蕩江湖碰了一鼻子的時候,還有欠他史進人情的少華山寨主朱武心甘情愿將寨主之位讓給他。在家人與江湖同道的容讓下,史進少了許多人生歷練,使得他除了兩軍交鋒時除了斬殺些武藝還不算十分了得的敵將,根無法獨當一面。
這也就是為什么比起同樣位列于梁山八驃騎的花榮、徐寧、楊志、索、張清等將才,史進唯有兩次身為主將統率兵馬的時候,一次折了一半人馬被殺得大敗,另一次更是輕易踏入敵軍的埋伏,而使得他與其他五名梁山好漢一同殞命沙場。
蕭唐喜歡史進在水滸中剛出場時的意氣風,還喜歡那個史大郎鮮明的個性,所以他不想再讓史進的人生重蹈覆轍,一次次因為自己的魯莽與冒失付出慘痛的代價。而如果想讓史進迅成熟起來,他明顯還缺乏足夠的閱歷與見識,這些人生經驗并不是終日苦練武藝,亦或是與意興相投的好友終日暢飲便能積累下來的。
蕭唐將自己的想法大致與蕭嘉穗、許貫忠等人了,蕭嘉穗淡淡一笑,道:“當年漢末三分時魯肅評呂蒙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我也愛那史大郎的為人,也盼他脫胎換骨?,能叫人刮目相看。”
“隨行的兄弟人員已拿定主意,這次北上出使遼國,倒也可以趁此機會回河北探訪盧兄、師父和留守河北的眾位兄弟。”蕭唐長吁口氣,他剛罷,卻得府邸內家丁來報:燕青與張順已攜同阮氏三雄及其家眷趕至京師了。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