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趙禎敕諭的抵達,身處北京大定府中的蔡伯也算是有了主心骨,果然是把這貨送回遼朝,這段時間放在大定府就是一個禍患,反正自己是沒睡過一個好覺。
不單是嚴加看管,還要讓人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儼然是供起來一般,萬一朝廷要人或是交由遼朝都好有個交代不是?
現在好了,終于把這個“活菩薩”給送走,也算是解決了心頭大患。
收起眼前這份敕諭,蔡伯小心的把這東西收好,敕諭可不是簡單的東西,這代表著皇帝的詔令也是告誡曉諭,等閑不會輕易使用,這也是對親近之臣才會使用的東西,顯然,這說明官家極為重視自己。
這么多年來趙禎對蔡伯的關照和重視即便是傻子都知道,但蔡伯還是自覺的疏遠一點,免得被朝臣當作奸佞的小人,依靠圣寵而獲得機會的人。
收好敕諭,蔡伯便施施然的走出大定府安撫使衙門,這里其實就是知府衙門而已,因為蘇軾被提拔為大定府權知府事,所以暫時由他擔當知府一職,所以一家人也就自然而然的住在了一起。
蔡伯是靈兒的姑父,蘇軾和靈兒的關系基本上已經確定,就差直接叫蔡伯姑父了,于是也就沒有那么的多的避諱,知府衙門的后衙通常住著家眷,于是蔡伯理所當然的住了進去。
至于安撫使衙門又不是常設官,沒必要在這個時候大興土木浪費人力財力,也給蔡伯掙了一個好名頭,他是趙禎的妹夫,自然也要學習趙禎勤儉節約的精神雖然都是他在勤儉節約,但所有人都在夸獎是官家帶的好頭。
當然,蘇軾對于這種鳩占鵲巢的行為很不滿,蔡伯是安撫使,他是知府事相比之下可就要受到蔡伯的管制,蔡伯理所當然的把最好的房間和東西占了,關鍵是他還不能有怨言,誰叫蔡伯是他的準姑父,而靈兒和這位姑父的關系又恰恰很好
于是蘇軾只能對蔡伯的行為笑臉相迎,而且還要顯得很不錯的樣子,雙方之間算是頗為融洽,當然蔡伯的詩才總是被蘇軾完虐,這段時間的應景詩可是完全不敵蘇軾
走到出本屬于蘇軾的簽押房,蔡伯對著蘇軾所在的廂房叫道:“蘇家小子快快出來,隨某去瞧瞧那蕭滿!”
蘇軾悠悠然的從廂房中走出,笑瞇瞇的問道:“這么說官家的旨意到了?如此這蕭滿是留不得了,可遼人不來討要,命我大宋便拱手送之,是不是有些示弱?”
蔡伯笑了笑,邊走邊說道:“示弱?這才是告訴遼朝我大宋之強大,也是告訴遼人,我大宋不屑行鬼蜮之術!天下人將如何看待我大宋?遼人當如何看待我大宋?無事不可死讀書,多多思考!”
蘇軾雖然不服,但卻依然要笑著點頭稱是,他心中很清楚,自己的這位準姑父最喜歡的便是向后輩傳輸他的道理,當然這也是一種善意的教訓。
他和官家相差無幾,都是剛剛過了不惑之年的人,蘇軾覺得他的政治智慧和生活智慧總是比自己要來得多,也樂的和他在一起,聽他的嘮叨,不過這段時間相處下來,蘇軾覺得他的生活智慧遠比他的政治智慧更加透徹
兩人前往關押蕭滿的廟宇,這是遼朝中京道中最大的廟宇,其中最為聞名于世的便是一座高高聳立的石塔,名曰大遼塔,即便是蔡伯和蘇軾兩人見過宏偉的建筑,也被眼前這座石塔所震撼。
大遼塔最底層的高大立面上,一周巨大的蓮花寶座托起了海天佛國的八大部洲,每個立面中心砌出券頂佛龕,一尊尊高大的圓雕佛像,頭頂佛光,慈眉善目,俯視人間。
佛像的兩側,各站有威武的金剛力士,怒目猙獰,手持各種法器以維護佛祖尊嚴,佛祖的上方寶蓋左右,一群飛天女神漫天飛舞,彩帶、花籃和衣裙雕刻細微,栩栩如生,塔角掛有風鈴,清風吹來,余音梟梟,恍若來自半天。
不知這石塔是否是得到了佛的偉力庇佑還是加持,在宋軍火炮轟擊大定府時,沒有一發石落在這石塔附近,更沒有傷到這石塔分毫,所以當時有不少百姓和官員前來塔下避難。
而石塔所在的廟宇也被大定府中的百姓喚為“佛顯廟”。
無論看了多少次,蔡伯和蘇軾兩人在這石塔面前都要駐足,這石塔上的浮雕對于他們來說有著極高的藝術造詣,不失為一件至寶。
“大遼塔之造詣精湛令人嘆觀!”
瞧著蘇軾的感慨,蔡伯點頭道:“是啊!正如官家所說,無論那個民族,無論是出于華夏還是狄夷,都不可小覷其手段和智慧,如此石塔便是我大宋亦難有此寶相莊嚴,巧妙構思。”
“這塔下有地宮嗎?!為何您派人在四周不斷勘測?我可瞧見了,這些人都是軍中聽甕的高手。”
蔡伯剛剛感慨完就被蘇軾的一句話戳穿,老臉一紅尷尬的笑道:“哈,石塔實心皆有地宮附帶,以佛祖之法身供于毗盧殿我只是想看看遼人的毗盧寶殿是一副什么模樣”
蘇軾撇了撇嘴,這位準姑父定然是要挖地三尺的,在大定府這座繁華的都城之中居然沒有收繳到遼人的財富,實在是有些不甘心吧!
蕭滿在佛顯廟中的一個后院廂房之中,位置偏僻,安靜的祥和,不過四周的侍衛可不少,且都是軍中的高手,為此蔡伯還特意從楊懷玉的軍中討要了踏白軍的精銳前來充任。
雖然他蕭滿是一個將死之人,但卻不能死在大宋的大定府中,即便是自殺也不行,出了大定府,出了大宋的北京道,你想怎么死隨便,只要和大宋無關就好。
而自從蕭滿住進了小院,開始還天天鬧騰,嚷嚷著要南下面見大宋皇帝,愿以蕭氏的身份勸誡契丹貴族前來大宋投降,但后來他自己便也知道了其中的意義,反倒是不鬧也不叫,不過吃的卻極多,也是驚人了。
這種狀態的人蔡伯見過,蘇軾也見過,就像是大牢之中將死之人在赴死之前一樣,先是想盡辦法求活,最后自暴自棄之下便開始貪婪的吃食,以享受在人間最后能享受的東西。
-- 上拉加載下一章 s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