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東京道的戰況如何,這場戰事已經結束,姜時興和張舟的奏疏同時送達神都城,雖然是有所準備,但當趙禎看到損失的時候依舊是心疼不已。
戰死,重傷者達四萬之眾,這是宋軍從未遭遇過的大損失,即便是狄青率軍二十萬出征黑汗也不過這么多損失罷了,但狄青麾下可是足足二十萬人。
看著奏疏的趙禎心中一度懷疑,是不是張舟的能力不行,是不是他的火器搭配戰術不如傳統戰術來的犀利?可姜時興的奏疏打消了他的疑慮。
張舟的戰術可堪完美,一舉一動都符合軍中的規矩,也是最優選擇,那么問題就出在了契丹人的身上,蕭捷率領的十萬契丹人奪取了黑水軍的盔甲武器,武裝了整整一萬人,而這一萬人就成為撕開宋軍防線的尖刀。
并且姜時興著重的提到了契丹人的斗志,他們拼死不退,死戰到底,有的人甚至與宋軍同歸于盡,拼殺慘烈之時,斷臂而揮刀殺敵,撲敵之兇狠若噬人之狼也!
這是姜時興奏疏之中清楚記載的,契丹人的戰意仿佛一下子爆發出來,這種死戰不退的精神如同宋軍一般無二,強強相對,必有折損,難怪宋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了。
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更加印證了那句老話,狹路相逢勇者勝。
但趙禎相信,若是以張舟的想法,宋軍全部裝備火器,戰況和戰果會大大的不同,契丹人的戰意也會被徹底擊垮,因為他的總結之中提到了自己刻意留下的火槍預備隊。
事實上他們才是扭轉戰局的重要因素,契丹人之所以被擊退,之所以選擇不戰,最重要的便是這支數千人的火槍隊造成的威懾。
趙禎一邊看著奏疏,一邊命令參謀軍事院的官員在沙盤上復盤整場戰爭。
宋軍作戰之時,行軍司馬會記錄整場戰爭的過程,什么時候主將如何用兵,如何變陣,如何出擊,大軍又是怎么戰斗的,但這場遼陽之戰有些出乎意料。
姜時興的奏疏記錄斷斷續續,這是因為當時宋軍失去了軍中的聯絡,有時候只能各自為戰,這一點也會在沙盤上反映出來,并且進行推演。
大宋的軍武院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僅有朝廷的將領,更有如同文官一樣系統研究戰爭的軍事文官,他們比較特殊,才學不輸與文官,智謀不輸與武將,但卻不適合領兵作戰,還需要勘磨。
于是這些人便成為趙禎總參謀部的一員,專程負責推演,估算,復盤戰爭。
所以趙禎才能真實的看到一場戰爭的始末,包括狄青對黑汗的征伐也是一樣,只是趙禎沒有興趣復盤罷了,畢竟那場戰爭大宋是一直碾壓黑汗的存在,一路上完全沒有阻力。
但遼陽之戰是個例外,于是便有了復盤之說。
可以說張舟最后的火槍隊是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契丹人從未見過這種戰術,火槍輪射之后,開始刺刀沖鋒,趙禎甚至能想象出這一場景。
數千大宋將士,身著靈活的板甲,蹲立三排瞄準射擊,在擊發燧發槍之后,前兩排的士兵以最快的速度移動到最后一排進行裝藥,前排士兵繼續設計,并且向前移動。
這是一種行軍式的射擊方式,因為槍膛中增加了筆直的膛線設計,并且利用了米尼彈這種紙筒吹箭箭矢技術,所以大宋的火槍精準度高的有些嚇人。
連趙禎自己甚至都能打出二百五十米上靶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更別說軍中的火槍好手了,他們都是百里挑一的火槍手,精度自然不用說,熟練的程度更不用說,更為重要的是速度。
這些火槍手所使用的燧發槍全部都是后裝燧發槍,槍柄擊錘前端是可以掰開的那種,只需要裝填紙殼火藥以及米尼彈便可設計。
若是說唯一的缺點,依舊是要清理槍膛,畢竟黑火藥依舊不是最理想的發射藥。
即便如此,后裝燧發槍無論是從威力,精度還是速度上都比普通的燧發槍要厲害的太多,也使得張舟下定決心在戰局最為膠著的時候投入火槍手來逆轉占據。
放下手中的奏疏,趙禎看著沙盤邊上的火槍,這火槍的型號和張舟所部使用的是完全一樣,乾宇二年造。
乾宇二年造是一種長火槍,也可以說是長步槍,槍管長度達到了三尺三寸,相當有后世的一米二左右,槍管越長,膛線也就越長,精度越高。
摩擦著厚重實木的槍身以及鍛造出的槍管,鑄造雖然方便容易成形,效率高,但遠沒有鑄造來的結實耐用。
乾宇二年造便是如此,槍管完全是用一塊鐵敲打出來的,先千錘百煉,祛除雜質,然后邊加熱邊錘卷,每把槍的造價便高達二十五貫錢,完全就是錢砸出來的武器。
但同樣,它的性能也是最為優異的,不用趙禎可以引導,大宋格物院的軍械司便自己造出了這種劃時代的火器,因為年號而定名為乾宇二年造,但趙禎知道,這其實就是歷史上的肯塔基長步槍。
華夏人仿佛天生就適合使用火器,別說是趙禎,即便是一般的文臣也能很快的上手并且達到相當不錯的射擊成績,并且很快就迷戀其中。
手中這支乾宇二年造便是最為優秀的產物,大宋上下無論文武都會火器充滿了激情,趙禎深知其中的優勢,而這一戰也是證明火槍價值的一戰。
而趙禎知道,火器的可怕不僅在于這里,還在于最為致命的地方,操作簡單。
只需要一根拇指便能完成上膛動作,只需要一根食指就能擊發火槍,如此簡單的操作即便是傻子都能學會,訓練成本降低很多。
即便是近距離作戰,這武器也能成為很好的殺敵利器,一米二的槍身裝上刺刀后連上槍托達到了近一米六,雖然和兩米有余的長矛相媲美,但卻比短矛更加致命。
長度適中的火槍加上刺刀沖鋒起來非常稱手,所以張舟麾下的火槍兵在戰場上逆轉局勢。
趙禎端著乾宇二年造簡單的做了幾個突刺動作,喃喃自語:“這是在告訴朕火槍的優勢啊!這個張舟還真是膽大包天!”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