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古部的歸附速度很快,甚至可以說比塔塔爾部要主動的多,斯琴昂立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日多這個草原上著名的薩滿對大宋的強大知之甚詳,也就是因為如此才使得烏古部的歸順速度極快。
烏古部已經(jīng)開始向敵烈部的土地遷徙人口了,對于他們來說平白的得到半數(shù)的草場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當然他們也開始念著大宋的好。
因為大宋征伐敵烈部他們才有現(xiàn)在的草場,因為大宋的賜予,他們才有安定的在這草場放牧的機會。
最為重要的一點,烏古部平白的得了一座河董城,雖然城池不大,但也能供人居住,商賈再次買賣,各種需要的東西都能在這獲取。
但這也正是日多所擔心的,烏古部的百姓被分散在了更多的地方,同時還有一部分人念著大宋以及大宋皇帝的好,而不是他這個烏古部中的薩滿。
趙禎的目的達到了,整個草原開始瘋傳烏古部歸順大宋的消息,并且還得到了大宋的賞賜,敵烈部的一半草場,另一半自然被賞賜到了塔塔爾部。
這在草原諸部當中是極為震撼的消息,而與此同時,斯琴部的族人也開始在草原上出現(xiàn),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游說草原諸部歸順大宋。
有了塔塔爾部的繁榮,有了敵烈部的滅亡,有了烏古部的歸順,斯琴部的“使者”在草原上如魚得水,每到一個部族都能得到貴客般的接待。
斯琴部本就是草原上以智慧出眾的部族,斯琴昂立又是接受過大宋皇帝召見和信賴的人,他說的話自然也就成為草原各部參考的最有價值的消息。
眼下大宋之勢宛若蒼龍,幾乎沒有哪個勢力能與之對抗,即便是以能征善戰(zhàn)出名的敵烈部在宋軍鐵騎面前也不過是土雞瓦狗,依托城池也沒有撐上多久。
其他的部族便開始慎重考慮斯琴部的游說,的確以現(xiàn)在的狀況看來,歸附大宋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但這種歸附和往昔不同,并非是稱臣納貢便罷的,還要交出兵權(quán)和駐軍,并且在當?shù)卦O(shè)立衙門,這樣算下來,就等于是被大宋吞并。
對于自由慣了的部族來說這是一項難以接受的條件。
但很多小部族卻很快做出選擇,他們沒有依靠,也沒有實力和大宋對抗,唯一的辦法就是依附一個強者,而現(xiàn)在草原上的強者是誰?
不是草原諸部,不是契丹人,而是大宋,宋軍在草原上可謂是難以抵擋的強大,這樣的帝國自然是草原上的強者。
小部族通過斯琴部使者的幫助不斷的向大宋上表,希望歸附大宋,得到大宋的幫助,這樣的幫助自然有很多好處,糧食,成衣,成藥,知識等等。
而大宋自然是有求必應(yīng),因為這些小部族已經(jīng)開始集合騎兵向大宋投誠,這些士兵都將成為大宋的軍隊,他們將會在敵烈部中整合改制,打散之后重新編制成軍。
不過大宋的軍隊并沒有直接入駐,因為這些部族都是草原上的小部族,太過分散,需要連成一片之后再做整合,接著重新劃分區(qū)域,統(tǒng)一管理,如此才能方便大宋駐防。
但這一切在草原民族看來便是極好的事情,大宋并沒有像斯琴部的使者說的那樣接手部族的一切,于是歸順之心自然更盛。
草原看似很大,但消息傳播的速度很快,小部族在行動,他們希望成為大宋的疆土,成為大宋的百姓,因為大宋的“福利”實在是太好了。
但并非是所有人都這么想,有人歸附,自然有人抗衡,一些大部族和屬于契丹的州府當然不會輕易屈服于大宋,他們畢竟還是名義上的契丹成員,一旦歸附大宋便是背叛,在草原上背叛可不是一件小事。
集中在上京道中部地區(qū)的阻卜部,烏山部,耶刮部,達旦九部,梅里急部以及招州,維州,鎮(zhèn)州,防州迅速做出反映,聯(lián)合起來對抗大宋。
這些契丹的州治事實上也是部族所組成,并沒有多少契丹人在其中,不過他們對大宋的提防和懷疑卻是最高的,契丹的官員自然也極盡詆毀大宋的手段。
對于契丹這位“老東家”大部族自然還是相信的,他們認為契丹不會那么輕易的被大宋消滅,大宋也沒辦法把手伸到草原來。
契丹人迅速做出反應(yīng),在草原上游說各部人馬。
其實各部根本就不是向著契丹的,他們只是不愿換一個新的主人而已,草原韃靼和契丹人之間也并非和睦相處,雙方之間早已有了間隙。
遼統(tǒng)和三十年,大宋大中祥符五年,草原諸部叛,在反抗契丹人的斗爭中,諸部結(jié)成了統(tǒng)一的部落聯(lián)盟,遼不得不于大安五年任命諸部中最大部阻卜落磨古斯為諸部長,設(shè)立阻卜大王府讓其自治。
從此之后契丹和草原諸部之間便算是劃清了界限,雖然是自治,但草原諸部也向契丹提供兵員和戰(zhàn)馬,也向契丹朝貢以示尊重。
而眼下契丹勢弱,正是草原諸部的機會,舊主不行的難道要給自己找一個新的主人不成?那些小部族自然需要依靠強者,而本身就是強者的部族呢?
于是上京道中部地區(qū)的草原諸部再次結(jié)成聯(lián)盟,以阻卜大王府為中心,進行了一次商討性質(zhì)的會盟!
會盟的目的也是簡單,如何對抗大宋對草原的統(tǒng)治,草原永遠都是草原,這里天高皇帝遠,即便是以大宋的那般強大也不可能征伐的過來。
當年的大遼是何等的鼎盛,在上京道經(jīng)營了多少年,最后還不是沒有辦法的妥協(xié),設(shè)立所謂的阻卜大王府?
宋人來了又如何?還不是要讓草原諸部自治?說是要收繳兵權(quán)再駐兵,可那些小部族卻根本沒有,宋人有多少軍隊能駐扎在草原上的每一個部族?根本不可能!
烏古部和敵烈部的事情他們都知道,稱臣納貢可以,但草原必須要獲得最大程度上的自治,并要保留軍隊,且大宋不得駐軍!
而這些便是部盟告訴斯琴部的底線,他們希望斯琴部把消息傳回大宋之后,大宋如歷代漢家王朝那樣同意,一切都按部就班。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