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的煩惱和趙禎無關,甚至是他一手操辦的,他自然不會同情契丹人,也不會給他們提供幫助,反而是加緊了對阻卜部盟的攻伐。
在趙禎看來,契丹就如同一道“宴席”,想要把這頓宴席吃好了,就必須要分清主次,上來跳過小菜,涼菜,直接懟硬菜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在揮霍錢財。
只有慢條斯理,按部就班的慢慢享用這道宴席,才能滿足自己的胃口和享受。
契丹的羽翼已經被大宋減除,原本看似龐然大物的契丹已經支離破碎,甚至是奄奄一息,這也只是契丹一個以草原為本的王朝,若是換做別的漢家王朝,單單是嚴防死守也沒有這么快崩潰的道理。
歷史上的大宋王朝奄奄一息之余也拖延了百年的時間,其間甚至有收回失地的可能,更有無限美好的未來,只不過再次被葬送在了自己的手中。
都說以史為鏡,以史為鑒,趙禎卻是以未來為鑒,歷史上的那個王朝什么都不錯,唯獨太過重文輕武,太過重視文官,提防武將了。
當然這樣有利又有弊,太祖定下這一國策為的是國內穩定,另一方面自然是為了穩固發展。
在華夏的官員眼中,文治乃是內固之本,文治越發達越完善王朝的內里越堅固,外族也無法輕易入侵。
這一點是沒錯的,趙禎登基這么多年來推行城市化一直沒有停歇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得到了文臣的大力支持。
對于城市化他們是極其贊賞的,這意味著地方文官所管轄的人口,事務變多,滿足了他們施展胸中抱負的機會,又有了增加政績向上升遷的籌碼。
于是乎現在的大宋幾乎州州有大城,府府有赤縣。
并且城池規模和人口都遠超歷史上的其他王朝。
趙禎幾乎可以囂張的放任契丹或是草原名族南下,朝廷幾乎不用出兵攔截,他們的騎兵也打不到神都城,更別說打到舊都汴梁城了。
大宋有這樣的資本但契丹沒有,草原名族的缺點暴露出來,在處于劣勢的時候,占據了中京道和東京道的大宋幾乎是毫無顧忌的吊打契丹。
上京道的土地面積是很大,但這里是大片大片的草原,想要防守幾乎沒有可能,等于是中門大開的等待宋軍長驅直入。
現在的大契丹國早已是名存實亡,草原各部也乘此機會紛紛脫離,這也是文治不行的又一個弊端。
當然這不是蕭撻里的錯,本來在草原上修建城池就不太現實,一來資源有限耗費巨大,二來游牧民族的特征就是逐水草而居,修建城池他們吃什么?
除非有人解決他們糧食供應以及交易買賣的問題,而恰巧大宋有這個能力,所以大宋占據的土地可以進行城市化而而契丹人永遠做不到。
十萬背嵬軍已經約過烏孤山,而此時的契丹卻在為吃到發愁,蕭撻里想盡辦法也沒辦法喂飽這近百萬的人口。
無奈之下,唯有向大宋劫掠才能滿足他們的消耗或是被動的減少人口。
只不過大宋占據的呼倫貝爾有那么容易劫掠嗎?
別忘了趙禎這位天子的圣駕就在呼倫貝爾,這里是大宋邊防線上的重中之重,上四軍有半數駐扎于此,為的就是防備契丹人的奇襲。
當初劉永為何要把城池建設放在首位?還不是因為皇帝在這里,否則他完全可以先安撫當地百姓修建公路和工廠,最后修筑城池。
一切的城防建設幾乎是圍繞著防御而建的,城池寬闊高大,以夯土為主,在草原上想要尋找石料可不是一件容易是,不過在夯土的城墻外面是一層水泥墻面,這已經成為大宋城池的標致之一。
有上四軍的禁軍老兵在此駐守,趙禎的安危自然不用擔心,但來自朝堂的壓力卻非常大。
契丹人打算繞過呼倫貝爾城,這里的城防之嚴密他們也是早已探查到,傻子才會來攻城,他們要做的是掠奪糧食和一切能吃的東西,而不是徒然無意義的消耗士兵的生命。
趙禎在黃昏的時候登上城墻,禁軍們見到自家皇帝之后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這些禁軍可都是上四軍的老兵,有些還追隨趙禎參加過當初的北伐燕云,現在已經是軍中數一數二的教頭了,大宋實行役兵和募兵相結合的制度,優秀的人才自然要被保留在軍中。
和趙禎一起的還有王韻,他有些擔心,這是貝爾軍第一次和契丹人作戰,也是訓練完畢之后的首戰。
與北戍司軍不同,他們首戰就要面對草原上的最高戰力契丹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契丹人剩下的幾乎都是精銳,身上的武器裝備也是草原諸部所不敵的。
不過貝爾軍的裝備也不差,而且他們經過宋軍的長時間訓練,王鶴這個行軍司馬幾乎是軍中的“活閻王”,趙禎覺得貝爾騎軍的戰力應該能抵得上大宋的普通騎兵了。上四軍駐守呼倫貝爾城不能出擊,這是一開始便定下的事情,只能由貝爾軍出擊攔截前來劫掠的契丹人。
當然雙方之間的差距也體現了出來,契丹人是來劫掠的,機動性和戰力必有所下降,而之前已經知會附近的牧民,一旦遇到劫掠,細軟都在身上揣著第一件事便是跑路,牛羊,糧食都不要全部留給契丹人。
這么做自然是為了增加契丹人的負擔,牛羊的速度不可能與戰馬一樣快,而糧食的重量可不輕,否則帶回去還不夠一家人吃的,出來干嘛?
“該做的都做了,你有何擔心?”
趙禎瞧了一眼王韻又道:“莫不是不放心?”
王韻搖了搖頭:“臣心中自然是放心的,王鶴在軍中的名號可便是白來,只不過擔心貝爾軍貪功冒進,反倒是遭了契丹人的埋伏,官家有所不知,之前北戍司軍的消息傳來,這貝爾軍的人可是眼紅的緊!”
趙禎笑了笑:“這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對于大宋來說,貝爾軍可有可無,反正損失的又不是大宋的將士,彼弱我強!”
王韻慎重的點了點頭,他知道官家說的沒錯,這話也是自己和大宋朝臣心中的想法,但王韻還是希望自己的計劃成功,以夷制夷減少大宋的消耗。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