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門房去的很快回來的也很快,只不過這次不光他回來了,一并前來的還有孔宗愿,他幾乎是被家人給架出來的,身子軟軟的歪在仆從的肩膀上,一副病懨懨的樣子。
對于一份簡單的手信孔宗愿本事不愿看的,但聽了老門房的描述后心中詫異,蔡伯俙的相貌和氣質幾乎整個神都城的官宦之家都清楚。
孔宗愿在聽老門房的描述后便地一下把他口中的錦衣胖子和蔡伯俙聯系起來,而一個能讓蔡伯俙喚為貴人的人是誰?
急急的接過老門房遞過來的手信,轟的一下,孔宗愿便覺得天旋地轉,差點沒一屁股坐在地上。
對他來說內容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筆跡!
在神都城中能把這手飛白寫的如此瀟灑飄逸的除了官家還有誰?本應是鐵筆銀勾的飛白體卻能寫的出塵欲仙,除了官家之外便再無旁人。
雖然沒有私章,也沒有神寶,但孔宗愿可以立馬肯定這是趙禎的親筆說書。
身為集賢苑直學士的孔宗愿見過太多皇帝的御書,一眼便能看出這是趙禎的筆跡。
………………
對于蔡伯俙來說,孔宗愿的凄慘模樣當真是讓人看了揪心,不過也很快能看出孔宗愿其實也沒有病得那么重,最少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晶亮的光芒。
趙禎作為皇帝易服進入孔家宅院,這便是破了例的行為,既然已經在耳房之中,那就說明官家不希望孔家大張旗鼓。
所以孔宗愿并不敢再度以帝王之禮大開中門的迎接趙禎,眼下對于趙禎的出現他心中是五味雜陳的。
顯然太子的事情已經惹怒了這位帝王,而皇后對那些大儒的賞賜以及太子的登門道歉便說明官家是在給自己禮遇。
當然天下間所有的風口全部倒向了太子趙旭,這個原本并不是十分出彩的太子一下被烘托成了圣人一般的存在。
皇帝是圣君,那圣君的兒子便是圣人,這好似也沒有什么錯,至少天下百姓愿意相信這一點,并且那些原本已經被人罵的不行的大儒已經沒有人再罵了。
不是不愿意罵,而是把這些人當作了空氣。
只要是這些曾經在報紙上攻訐過太子的人,百姓們自發的開始遺忘他們的存在,沒人愿意和他們講話,便是他們的家人,仆從也沒人搭理。
許多人離開了這些往日德高望重的大儒,而買賣家更是把這些大儒名字高高的掛在門框上,提醒所有的伙計,這些人家來買東西無論給多少錢都不賣!
瞧瞧,連往日里不入流的商賈都開始能鄙視大儒了,這個世道已經完全變了,已經有好幾個大儒不堪重負離開了神都城,而且是隱姓埋名的回老家過日子。
這幾乎比要了他們的命還要兇狠的手段是誰出的?瞧瞧眼前滿臉和煦,帶著微笑的皇帝,孔宗愿想起了父親的話。
“絕不能和這位官家對著干,否則吃虧的永遠是你!這個皇帝和歷代皇帝都不同,不守規矩卻又最重規矩。
若是有一天他對你露出最和煦的笑容,你就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來應對,否則孔家便再也不是孔家!千年不墜也保不了孔家!”
相比孔道輔,孔宗愿在趙禎面前實在太過年輕,即便是能拿得出的手段也太過稚嫩。
趙禎在這么短暫的時間內便能鎖定目標,并且親自找上門,就是因為孔宗愿的手段太過幼稚。
最面對趙禎的時候,孔宗愿便強撐著身體上前行禮,并且邀請皇帝進入正廳,在這耳房之中說話有違禮法。
孔家最重禮數,何況對面的人是萬萬人之上的皇帝,天子的責任便是牧民,而孔家雖然是千年不墜的世家,但在皇權面前依舊是處于被統治的地位。
因為高大的院墻,孔家府宅之類的風要比外面小得多,趙禎看著微微咳嗽的孔宗愿,放緩自己的腳步道。
“聽聞孔卿昨夜染了風寒?朕原以為今日來的不是時候,現在看來卻是恰恰相反,正能醫治你的病嘞!”
孔宗愿緊了緊身上的衣服道:“如此臣多謝官家,不知陛下可否藥到病除?”
在暖和的正廳上分賓落座,四周的人很識趣的離開后,趙禎指了指蔡伯俙道:“知曉朕為何要把他帶來嗎?”
孔宗愿搖了搖頭:“臣不知。”
同樣和他一起搖頭的還有蔡伯俙,他也不知道官家到底讓自己來干嘛,朝中能用得上的臣子有很多,自己一個外戚出現在這里實在是有些尷尬,畢竟商人在孔家人的眼中不太入流。
雖然蔡伯俙的差遣有很多,也轉化為文資,可對于世人來說,蔡伯俙身上最耀眼的莫過于蔡記的大掌柜。
趙禎指了指蔡伯俙道:“他是外戚,同時也是朕的臣子,還是一個商人,你覺得他的身份當中哪一個最值得信任?”
孔宗愿想了想道:“外戚自是不敢恭維,雖是帝王的之親,但……不提也罷,陛下的臣子之中有忠有奸,有能力可達,也有力所不及,不好說,至于商人,臣卻是最為新任的。”
“為何?”
“商人以信立身,若無信則天下人皆不從之,如何能做的了買賣?既然蔡公能有如此聲名,必然是言出必行,信守承諾之人,所以臣相信他。”
趙禎點了點頭:“孔卿說的既是,信這東西沒有人能比得過商人,他們靠信立身,甚至堪比君子,天下人只覺得商人趨利,卻不知商人也重義。”
蔡伯俙被孔宗愿和趙禎夸得滿面通紅,從未覺得自己有這么受朝臣重視過,連孔圣人的子孫都夸獎自己,以后看誰還敢小看自己和商賈?
“朕讓蔡伯俙前來,便是為了讓他做個見證。”
“見證?”
不光是孔宗愿驚訝萬分,便是蔡伯俙都有些驚訝,他實在沒想到官家居然叫自己來做見證,相比之下,朝中的許多官員都是極為適合的。
孔宗愿很快就明白了趙禎的意思,此次前來就相當于是一次和談,一次大宋皇權和孔家之間的和談。
自己的目的最終還是達成了,他只不過希望把孔家的地位更為明確一些,也好讓孔家未來的發展更好一些。
尋蔡伯俙做見證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他蔡伯俙是皇帝的妹夫,是個外戚,但同樣也是一個大宋的風云人物。
由他作為見證再合適不過,于是孔宗愿對蔡伯俙的態度也和善起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