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天下豪商 正文 第172章 都料匠

作者/大羅羅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北宋的手工業非常發達,能工巧匠自然不少,在雕版印刷這一行也不例外。

    不過,米友仁給武好古尋來的謝尚賓和魏四海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手藝人,因為他們的手藝并不好。雕版、制墨、印刷、裝書……這些刻書行的手藝他們都會做,但是都不精通。如果真的要親自動手,也就相當于學徒剛剛出師的水準。

    但是他們卻是行內公認的“大匠”,或者叫“總匠”、“都料匠”。他們的工作不是親自干活,而是指揮別的工匠和學徒干活。

    用后世的話來,他們就是印刷行業的工程師。

    在宋朝,大部分手工行都有“都料匠”、“總匠”或“大匠”的存在。其中名留后世的就是開寶寺塔的建造者喻浩,因為歐陽修在自己的《歸田錄》中記錄了此人,并稱其為:用心之精蓋如此。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為法。

    而那位正在編修《營造法式》的李誡,和武好古的老祖宗武宗元從某種意義上,也是都料匠。前者是建筑行業的總工程師,后者是負責室內裝修(壁畫)的工程師……

    這天下午,就在武好古剛剛從城西蓮花庵墨娘子那里歸來,并且帶回幾張鉛筆素描的時候。米友仁已經帶著個年紀輕輕的都料匠,候在佳士得行的書房(武好古的辦公室)內了。

    “老師,你可回來了!

    米友仁等得有些焦急,見到武好古進了門,連忙就開始介紹了。

    “這兩位就是您要的人,這位是謝都料!彼戎钢晃簧泶┣嗌迮,五官非常秀氣,留著幾縷修剪的非常整齊的胡須的青年道,“他是刻書謝家的人,如今在國子監書庫勾當!

    “在下謝尚賓,見過武大官人!

    米友仁介紹完畢,謝尚賓就是躬身一禮。

    “你是官匠?”武好古看著他問。

    “在下是和雇的民匠。”謝尚賓回答道。

    宋朝的手工業發展和之前的時代不同,民營手工業發展迅猛,而官營手工業相對滑坡——這滑坡不是和唐朝五代相比,而是和民營手工業的大發展相比。

    而民營手工業的崛起,就造成了官匠流失。優秀的工匠可以在坊間得到更高的報酬,也可以自己創業開設工坊,所以都不大愿意進入官營手工業充當官匠。

    另外提一下,在宋朝還有一種“兵匠”,就是擁有軍籍的匠人,一般掛廂軍軍籍——宋朝的廂軍其實不是真正的軍隊,而掛個軍籍替朝廷做各種雜務的人員。類似于后世的警察、稅務人員、消防隊、國營企業員工等等之類。

    不過真有事的人,也一樣不會愿意去當個掛軍籍的軍匠。

    所以宋朝的官營手工業就出現了大量“和雇”民匠的情況,而一些民匠也喜歡這種“來去自由”的雇傭模式。他們可以在官營手工業中學到事,然后再出去賺大錢。

    這種“和雇”的模式,在解決了官營手工業人手不足的問題的同時,也在提高民間手工業的技術水平。

    “老師,這位是魏都料,”米友仁這時又指著另外一位年長一些,做員外打扮,面目顯得忠厚老實的男子道,“他也是刻書世家出身,是刻書魏家的人。也是國子監和雇的民匠,轉年就可以到我們佳士得行來了!

    宋朝因為沒有社會化的職業教育,所以職業世襲還是主流。師傅教徒弟,難免是要留一手的!爸爸教兒子,才會毫無保留。

    所以一門手藝不干上幾代,別人是不會相信你有真事的!

    “二位都料,坐下話吧。”

    看到兩人落座,武好古點點頭,繼續發問。

    “二位讀過書嗎?”

    “讀過的。”看著挺老實的魏四海一笑,“干刻書行的,不讀書可不行……實不相瞞,底年少時還進過府學,考過一次發解試呢!

    “進過府學?”武好古心:書念得比自己(魂穿前)強啊!

    “怎么不讀下去?”武好古又打聽道。

    “大官人,開封府手藝行里都是這樣的。”魏四?嘈Φ,“一次發解試不過,就得去學事了!

    朝工商地位高于前代,是允許參加科舉考試的。不過工商戶對于科舉考試通常沒有地主那么執著,不大會沒完沒了考下去,通常一次不過發解試也就算了——這大概也和開封府這樣的大城市生活成高有關,若是在鄉下當地主,有個兩百畝,一年收個二十緡(相當于)的租,就能維持一戶“士大夫地主”躬耕生活了。

    當然了,這也和以道德文章為取士標準的科舉制度下的“低成教育”有關。

    科舉制度所帶來的,不是高成的精英教育,而是低成的“普及教育”,讀書的花費并不高。地主富農都可以承擔,一次次科舉落地對他們而言,不過是浪費點不值錢的時間罷了……

    而這種科舉上升的模式對于數量龐大,生活成比較低的中地主家庭是最有利的。

    “那你也考過發解試?”武好古又問謝尚賓。

    “考過,”謝尚賓道,“不過底沒入過府學……所以學問比魏大哥還不如,但是各種門類的書,底還是看過許多的!

    刻書行的普通工匠可以不讀書,哪怕不識字也沒關系。但是刻書行的都料匠必須讀過書,而且還必須讀過各種雜書,不一定要精通,但必須能讀通。因為送到他們手上的書稿不可能沒有一點錯漏,字跡也不一定清晰。所以刻書行的都料匠不僅要“審稿”,有時候還要抄書,所以都是有文化的。

    武好古點點頭,順手就在桌子上拿出兩張李誡寫的關于“石作”的書稿,分別遞給了謝尚賓和魏四海。

    “看得懂嗎?”武好古問二人道。

    “看得懂,”謝尚賓道,“是石作,也就是采石、壘石、石板、石刻等等……似乎是《元祐法式》里的內容!

    武好古又看著魏四海,四海道:“底手里這張不是《元祐法式》里面的,《元祐法式》的石作篇底見過,和這篇不一樣,沒有恁般細致。”

    看來這魏四海負責過《元祐法式》的刻印。

    “還行啊!蔽浜霉判α诵,給自己的好學生米友仁打了個眼色。

    米友仁馬上道:“老師,兩位都料在國子監是拿1緡的年例,和效用士差不多,我們佳士得要請他們,得加給三倍……”

    1緡加給三倍就是4緡!

    索價不低,但也不是獅子大開口。因為他們可是國子監出來的都料匠——身上背著金字招牌的!

    “加給三倍沒問題,”武好古笑了笑,“不過得先試試事!

    著話,他又拿起兩張墨娘子的素描遞給了謝尚賓和魏四海。

    “這是墨娘子……”

    “這畫……是用甚東西畫上去的?”

    兩人拿過素描,看了一眼,都被驚呆了。

    他們當然知道佳士得行的大東家是畫中第一人武好古,而且也去過豐樂樓看美人圖——自從墨娘子和李師師的畫像掛在了豐樂樓,豐樂樓都快變成旅游景點了,生意比平時好了一倍都不止。一樓的門床馬道更是連個位子都等不著!

    可是兩人現在看見了墨娘子的半身素描像,還是大感驚訝。

    僅僅是黑、白、灰三種顏色,再加上一堆線條,便將墨娘子刻畫得栩栩如生。

    但是這份功力,就不負了“畫中第一人”的稱號了。

    “能刻出來嗎?”武好古看著兩人問。

    “刻不出來……”

    “底也刻不出!

    不意外。

    刻不出來是正常的,因為武好古在這兩張素描上運用了光影素描法,可不容易印出來。

    “換兩張吧!蔽浜霉庞纸o了兩張素描,這是兩張線條素描,不過還是用了一些明暗處理的手法。

    “頭發不能這樣,畫得太細了,刻不出來,就是刻出來了,也印不好!

    “鼻子這里也得改一改,都用線條就成!

    武好古點點頭,看來印刷技術改進的余地還是很大的。不過這事兒不著急,以后有的是時間,

    “行啊,明日你們再來,我給你們白描的圖,你們拿去尋人雕版開印!蔽浜霉,“若是印得好,便給你們5緡的年例,行不行?”

    “行,大官人您等著看好吧!

    “給某5日,保管把事情辦妥。”

    這回兩個都料匠都拍了胸脯,白描的圖是不難刻的,年畫和佛像都是這樣的圖。他們只要去尋了國子監里面最好的刻匠,花個十緡八緡就能把版子雕出來了,這活兒可比刻書容易多了。

    ……

    今天的陽光很明媚,也沒什么風。

    接近年關時的開封城,寒意稍退,城市中心的街道上人頭攢動,處處透著繁華的氣息。

    武好古和米友仁一塊兒出了佳士得的店門,沿途不時與人招呼。他們倆是向西而去的,肩膀上都背著用來速寫的畫板。

    兩人沿著潘樓街一路來,在潘樓下面拐了個彎,尋到了一處出租牲口的店鋪,租了兩頭毛驢,騎著向鎮安坊而去。

    他們去鎮安坊是找李師師的,墨娘子的素描有了,李師師可還沒畫呢。雖然武好古在幾個月前就答應給她畫上一紙,可是這承諾一直沒有兌現。倒不是抽不出空閑,而是李師師不知怎的就勾搭上了端王殿下,成了“趙乙”的專職模特兒……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扎囊县| 新竹市| 江川县| 曲阜市| 蚌埠市| 尼玛县| 大余县| 富源县| 和田县| 桦川县| 中江县| 鄯善县| 梅河口市| 广南县| 新建县| 从江县| 伊宁市| 晋城| 溧阳市| 新化县| 德州市| 会东县| 会同县| 临武县| 郴州市| 泉州市| 兴国县| 宜黄县| 五河县| 五常市| 阳曲县| 枣强县| 永靖县| 卢氏县| 柳河县| 城固县| 胶州市| 红河县| 卢龙县|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