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利國監所在的狄丘鎮,從某種程度上說,和界河商市、京東商市也有點兒類似,也是一個自治程度相當高的商業城鎮。在這座遍布冶鐵高爐的城鎮上真正做主的,并不是朝廷派下來的知利國監事,而是三十六家冶主。
大宋建中靖國五年三月初十,已經是季春時節,距離彭城六七十里的狄丘鎮上一片濃煙滾滾。
狄丘是礦冶之鎮,在其北面就是盤馬鐵山,山南有條水流平緩的小河,是人工開鑿的小運河,稱為運鐵河。運鐵河向南流入狄丘鎮,從鎮子當中穿過,然后向西穿過后世成為微山湖的洼地,匯入了泗水。此時的泗水是中原運河、水運系統的一部分。每日里都有大量的鐵礦石從盤馬山運入狄丘,同時還有石炭通過泗水和運鐵河運入。最后在狄丘鎮上的鐵場中加工成生鐵,再通過運鐵河——泗水進入中原水運體系,發往大宋各處。
而運鐵河流經的狄丘鎮,則是極為繁華,人口足有數萬之多——主要是三十六冶冶主的家眷家仆,數千礦工冶工和他們的家人,還有四方匯集而來的商賈,全都聚集在這座市鎮之中,使得小小的狄丘鎮擁有了不亞于界河商市和京東商市的繁華。
主宰這座繁華商鎮的,名義上當然是朝廷委派的知利國監事——這是個相當于知縣的官職。這一任的知利國監事是和武好文同科高中進士的劉豫劉彥游。他和武好文的關系不錯,武好文還幫他買過開封府的房子。在南下秀州的途中,武好文還在利國監停留,和劉豫把酒言歡。
不過劉豫在利國監的權力并不大,比不上別處的知縣。這是因為利國監的三十六冶冶主無不是背景深厚的豪商巨賈,家家都在開封府有幾根粗腿可以抱。而且每一位冶主當家,都捐納了官身。雖然捐納之官的地位很低,不能和進士出身的劉豫相比,但多少也是個護身符。理論上,這些捐納出身的官員犯罪也該由御史臺來拿穩。劉豫這個利國監是當不了破門監事的……
而這些冶主,家家都是超級富豪,起碼都是百萬緡以上的財產,人人都富比王侯。
他們不僅擁有盤馬山的礦山,有狄丘鎮上的鐵場,還買斷了小半個徐州的土地,是徐州最大的地主集團。而且他們還互相聯姻,又和徐州當地的士大夫家族聯姻,共同組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
不過這些在徐州地方上不可一世的大人物,今天卻都和劉豫一起站在狄丘鎮外,顯然是在恭候某人大駕光臨。
“也不知道武帥司能不能看上我兒怡舟……”在諸位冶主中也算頭面人物的任百川有些急切地說。
“舅舅您多慮了,”站在他旁邊,穿著綠色官服的朱行書笑道,“大哥兒可是徐州城有名的才子,怎就不能拜在武帥司門下?”
“甚才子,今年的發解試不一樣沒把握?我們這些冶主家的郎君,真沒幾個是讀書的料。”任百川摸著自己大肚皮嘟囔道。
周圍的一群官服在身的冶主都附和著點頭,有一位年紀最長些的,慢悠悠嘆了口氣:“可憐天下父母心,都是望子成龍啊,即便不是讀書的料,哪怕多花點錢呢?”
“是啊,咱們有錢!”
“咱們不怕花錢!”
“只要能入云臺學宮,他要多少錢,咱們就給多少錢!”
“就怕他不要錢!他可是大宋首富……比咱們還有錢呢!”
“他不要錢來咱們利國監做甚?咱們利國監還能出才子入他法眼?”
“是啊,咱們這里只有財主,沒有才子的!
眾人說著話都哄笑起來,利國監這里的確沒有出過什么才子——狄丘鎮雖然富有,但是讀書人并不多,也就是三十六家冶主還有一些煤老板的兒子會去正兒八經讀書。至于礦徒和冶鐵匠人們的子弟都走子承父業的路子,可別看他們是工人階級,其實賺得錢一點不少,所以也就沒什么興趣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了。
因為狄丘鎮上的冶鐵業雖然已經夠得上資本主義萌芽的初期階段了,但并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比起新興的界河商市和京東商市可差遠了。
在狄丘鎮上,和冶鐵有關的行業大都是高度壟斷的!不僅冶主是世代壟斷的,礦工和冶匠一樣是壟斷的。存在著不少礦徒、冶匠幫會,經常會自相爭斗,但同時又一致排外,根本不允許外來的勞工在利國監境內的鐵礦、鐵場和石炭礦上討生活。
這樣一來,利國監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