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好古這次入京的聲勢不小,雖然他并不是作為知樞密院事入京的——正式任命他知樞密院事的宣麻大詔還沒有下達。
他現在是作為沿海市舶制置司入京述職的。倒不完全是因為趙佶的召喚,其實武好古籌謀了許久的兩件大事兒,現在已經到了將要進入實行階段的時候。
其一是紀憶的出使大食國——現在終于是萬事俱備,只欠北風了。紀憶作為正使,李綱作為副使,自然要進京面圣,領取國書和禮物,然后才可以出發。
當然了,由于這次出使的特殊性。武好古希望趙佶能給沿海市舶制置司“移牒外交”的權力,這樣就可以不用國書,而是用更加靈活的沿海市舶制置司文牒的形式展開外交。
畢竟國書是非常正式的外交文件,不可能給紀憶帶上一疊空白國書出國。而換成沿海市舶制置司文牒就沒有問題的,直接準備一百張空白加蓋官印的文牒就是了,途徑的國家都可以塞上一份。至于內容,完全可以讓紀憶自由發揮。
其二自然是教化團西征。趙乾順、趙忠順兄弟的河西軍現在已經準備就緒了。就等趙佶的“討伐安西詔”送達,就可以揮軍向安西四鎮發起進攻了。
所以大教化團也必須盡快到位,這樣才能趕上出兵。
因為這兩件大事,所以紀憶和章援這一次就和武好古一起入京了。再加上一個潘孝庵,入京的隊伍也就浩浩蕩蕩,很有一點氣勢了。
不過武好古等人并沒有沿途游山玩水,慢騰騰的行動,而是抓緊時間趕路,在春暖花開的三月初就抵達了大宋帝國的首善之都開封府。
由于武好古等人沿途入住了館驛,所以他們抵達的消息也提前送到了開封府。在開封府西北,金水河畔的接官亭前,風塵仆仆的武好古見到了從宮中派出的李忠,還有一百幾十個穿著綠袍的年輕官員,人人都佩戴寶劍,顯然都是新科的右榜進士。
李忠是奉旨而來的,那些穿綠袍的右榜進士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武好古的一派,自然要來迎接。而且也只有武好古才能給他們盡快安排官職……另外,這段時間還有不少傳聞說有一些禮部試落榜的讀書人出于義憤,要仗劍誅殺入京的武好古。
所以這些實學派的進士都帶著長劍在都門迎接武好古,也是為了保護武大奸佞。
至于開封府的其他官員和親貴,現在可不會來迎接武好古這個“實證學派”的頭頭。
上次因為公車上書而引發的論道和斗毆,雖然都以辟雍學宮和云臺學宮的生員大獲全勝而告終,但是輿論卻是一邊倒的支持舉人們的。
這已經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問題了,而是一個屁股問題。誰要是支持實證學派,那可就是屁股歪了。
“李大官,可是久違了。”武好古的目光左右一掃,也沒顯出多少驚訝,而是翻身下馬,笑著和李忠招呼了。
“倒是好久不見了。”李忠笑著。他現在是提舉皇城司,算是開封府城中實權最大的宦官了。“咱家今次是奉了皇命,來這里等候武崇道你的。官家可是非常想念你啊,讓咱家馬上帶你進宮去。”頓了一下,又低聲道:“官家請你去金明池水心殿游玩,也不須換上公服,便裝即可。”
聽李忠這么一說,在場的一百幾十個綠袍官人臉上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得色。官家顯然還是把武好古當成自己人的!
武好古則沖著前來迎接他的一百多個綠袍官人拱拱手,大聲道:“天子有召,武某只能先走一步了。”接著他回頭對跟隨自己進京的趙佳人道,“趙夫子,替某好生招待諸位。”
這一回武好古入京,隨從的護衛是帶了不少——他也怕被某個仗劍護道的儒生刺殺了——不過幕僚卻帶得不多,除了師爺趙佳人,就是大狀何天然,書吏陸人嘉,一共三人。另外還有兩個女人,白飛飛和郭小小一路陪伴著武好古,倒也不會寂寞。
同潘孝庵、章援和紀憶道了聲暫別,又招來了郭小小,讓她拿上兩身替換的衣服,兩人一起跟著李忠,上馬前往萬勝樓。然后又上了萬勝樓的城墻,再沿著城墻往瓊林宮而去。
一路進了宮中,天子正在殿中議事。武好古和郭小小就被李忠領到了金明池北岸的奧屋,這里是停放大龍舟的地方。龍舟上面已經有宮女和小黃門在準備了,看到李忠走來,便紛紛向他行禮。
李忠笑著對武好古道:“天色陰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